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十方禅院 (十方禅院天龙秘籍)

作者:宋圣斌 干货分享 2023-04-10 14:58:03 阅读:25

十方禅院

禅院与少溪河北岸五乳峰下的少林寺相对而立,清朝顺治十年下院少林寺寂印知禅师重修,为少林寺常住院的下院,是安排朝拜禅宗祖庭的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少林寺与郑州少林旅游开发公司签约重新修建。

基本介绍

中文名:十方禅院外文名:Ten Party School of Zen建立时间: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地理位置:中岳嵩山的少室山阴少溪河南岸

简介

十方禅院,新修建的十方禅院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其中五百罗汉堂塑有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造像,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渊源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对面有一座十方禅院,院外竖有明朝万曆年间泉州人俞大猷所作《新建十方禅院碑》一块。从碑文可知,嘉靖四十年(1562年),俞大猷奉命南征,因经常听说“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故途经河南时特别造访少林寺。“击剑之技”就是指棍术。当时,寺传棍术源远流长,手段非凡,组织1000多人为俞大猷展示了寺传棍术。俞大猷发现,少林寺僧的棍术在长期的心传口授过程中“已失古人真诀”,并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僧众。众僧相信他的话,表示要接受指教。俞大猷对僧众说,学习棍术必须掌握“总诀”,也就是刚柔、阴阳、攻守、动静、审势、功力、手足等动作的运用。而这些真诀,非经数年之苦练,是不能领会的。为此,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即选择两名年轻素质优良的僧人,一个叫宗擎,另一个叫普从,随俞大猷南征,同时学习棍术。俞大猷见少林寺对面的山势雄奇,临行时向小山上人建议顺山势建一座小院,以增少林寺之胜。宗擎、普从二僧随军南征期间,俞大猷命他们“出入营阵之间”受到实战的考验,同时传授给僧人武术真功和《剑经》,“时授以阴阳变化真诀,复教以智慧、觉照之戒。”3年以后,两名僧人掌握了棍术的真谛,便请求回少林寺。临行时,俞大猷要求他们“以所授之教转授寺众,以永其传”,让真正的棍术永久地传承下去。俞大猷临别写《少林寺僧学成予剑法告归》一诗赠送,云:“神机阅武再相逢,临别叮咛意思浓;剑诀有经当熟玩,遇蛟龙处斩蛟龙。”万曆五十五年(1628年),俞大猷在北京神机营提调兵车。一天,僧人宗擎忽来求见。向俞大猷稟报说:“回寺以剑诀、禅戒传之众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传可永也。”俞大猷非常高兴,“复授之剑经,勉以益求其精之意”,又教给他更加高深的技艺,以鼓励他精益求精。并赠诗一首《诗送少林寺僧宗擎》云:“学成伏虎剑,洞悟降龙禅。杯渡游南粤,锡飞入北燕。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颠。莫讶物难捨,回头是岸边。”不久,嵩山少林寺僧普明到北京拜见俞大猷,稟报小山上人有志创建一小院事,但因“未就而化”,即未完成任务就圆寂了。住持幻休***“欲踵其事”(接着完成小山未竟事业),命令普明主持这项工作,故普明来京师募集捐款。在俞的帮助下,资金很快筹措到位,不久小院落成,称为“十方禅院”。普明请求俞大猷为其撰写创建碑记。俞大猷认为此举四项意义:一是愿天子圣寿万安;二是愿四海民物康阜;三是愿四方游僧有其栖所;四是愿古人棍术真诀经宗擎又传少林寺,“以待忠义之士,有时取卫社稷之用”,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少林寺过去的名声而已。为此他提写了碑文,并题碑额为“新建十方禅院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8609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