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嫔 (妃嫔这职业)

作者:邱意侬 科普百科 2023-04-12 13:02:12 阅读:19

嫔,古代妇女的统称,本义为帝王的女儿出嫁,亦是对妇人的美称,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则(为妇的準则);嫔息(妻与子女)。历史上有八嫔临御,指“僖嫔、端嫔、穆嫔、熙嫔、道嫔、通嫔、襄嫔、静嫔”。

基本介绍

中文名:嫔异体字:娦释义:帝王的女儿出嫁地位:妃以下,贵人以上笔顺读写:折撇横捺捺折撇竖横竖横撇捺汉字部件分解:女宾出处:《周礼·大宰》

一词多解

嫔,服也。谓服事人者。——《说文》嫔妇也。——《尔雅》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书·尧典》七月嫔妇。——《周礼·大宰》①跟从:日嫔月随。——《太玄·从》② 宫廷中的女官:往往令倚嫔御歌。——宋·王傥《唐语林·雅量》周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九嫔执掌四德。九妃六嫔。——《国语·齐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唐·杜牧《阿房宫赋》又如:嫔妃(帝王的女官和侍妾);嫔媵(嫔妾);嫔御(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嫔妾(宫嫔、侍妾);嫔妓(姬妾与歌***艺人);嫔嫱(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嫔妇(宫中女官);嫔从(宫嫔、侍从);嫔侍(宫嫔侍从)在“百度汉语”中对于“嫔”的基本释义第1条解释为“古代皇宫里的女官,皇帝的妾,侍从:妃~。~妇。~御。~嫱。”有误。“嫔”是指古代宫廷中女官的官位和等级。③对亡妻的美称:生曰妻,死曰嫔。——《礼记·曲礼》婉彼幽闲女,作嫔君子室。——颜延之《秋胡诗》④通“缤”,众多:嫔然成行。——《汉书·王莽传》又如:嫔然(众多的样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古文〕𡜷𡝏姘𡣑𡤁《唐韵》符眞切《集韵》《韵会》《正韵》毗賔切,𠀤音频。《尔雅·释亲》妇也。《说文》服也。《书·尧典》𡣕于虞。《诗·大雅》来嫁于周,曰𡣕于京。
《礼·曲礼》生曰妻,死曰𡣕。《注》𡣕,妇人美称。妻死,其夫以美号名之,故称𡣕。
妃𡣕,妇官也。《礼·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𡣕,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周礼·天官》九𡣕,掌妇学之法,以敎九御,各率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正字通》礼记九𡣕,无昭容等号。字彙九𡣕下以昭容、昭仪、昭媛、修容、修仪、修媛、克容、克仪、克媛接连上文,误。
仙女号郁𡣕,九华眞人,见《列仙传》。
𡣕然,多貌。《前汉·王莽传》收复绝属,存亡嬻废,得比肩首,复为人者,𡣕然成行。

品级冠服

清代冠服

在《大清会典》中记载:嫔朝冠,冬熏貂,夏青绒,顶承金翟,上衔啰子,周缀金翟石,饰东珠各五,珍珠各十九,后金翟不饰猫眼石,垂珍珠一百七十二,结饰东珠,珍珠各三。嫔吉服冠顶,用冠亚。嫔金约,镂金云八,后垂珍珠三行二就,共一百七十七。中间每结饰东珠,珍珠各四。嫔耳饰,用三等珍珠。嫔朝褂,三种,制与皇后同,领后垂绦用金电影。嫔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夔龙四。嫔朝袍,三种,制与皇后同,用香色。嫔龙袍,一种,绣金龙九,制与皇后同,用香色。嫔朝珠,三盘,珊瑚一,密珀一,吉服用一盘。嫔采帨,不绣花纹,金***。嫔朝裙之制与皇后同。

历代品级

武则天一品:妃(4人,分别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二品:嫔(9人) 三品:婕妤(9人) 四品:美人(9人) 五品:才人(9人)(在唐代,皇后不属于官职,所以无品级)康熙年间一品:皇贵妃(1人) 二品:贵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嫔(6人) 五品:贵人(无定数) 六品:常在(无定数) 七品:答应(无定数) 无品:官女子(无定数)注:皇后不是官职,官女子是可以服侍皇帝的奴婢。

制度

唐代品级

前期:唐高宗武德、唐太宗贞观时期:一品:妃(四人,分别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二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三品:婕妤(9人)四品:美人(9人)五品:才人(9人)(婕妤、美人、才人曰二十七世妇)六品:宝林(27人)七品:御女(27人)八品:采女(27人)(与宝林、御女曰八十一御妻)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一品:赞妃、德妃(代四妃)二品:宣仪(4人,代九嫔)三品:承闺(5人,代美人)四品:承旨(5人,代才人)五品:卫仙(6人,代宝林)六品:供奉(8人,代御女)七品:侍栉(20人,代采女)八品:侍巾(30人,统称“内官”)。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一品: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二品:芳仪(六人)三品:美人(四人)四品:才人(七人)五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虽为女官,皆可召幸)

宋朝品级

各个宋帝在位的时候略有差异。一品: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或宸妃)各一人)二品:九嫔(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各1人,或者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1人)三品:婕妤(无定数)四品:美人(无定数)五品:才人(无定数)

明朝品级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皇后一下皆为妃位,后代皇帝多有改动,也设立了一些等级,皇贵妃位份在明宪宗皇帝事情确立。 明世宗嘉靖皇帝效仿古制设立后宫等级
皇贵妃、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昭仪、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

清代品级

皇后(1人) 【位同帝尊,为极品为中宫主位】一品:皇贵妃(1人)【位同副后】二品:贵妃(2人)三品:妃(4人)四品:嫔(6人)【以上皆有金册金宝】五品:贵人(无定数)六品:常在(无定数)七品:答应(无定数)无品:官女子(无定数)【除赐居宫殿、无需以奴婢自居外与寻常宫女无异】

清代制度

雏形(顺治以前)顺治以前的后宫等级不健全,基本上没有成规典制。努尔哈赤的中宫皇后在当时称为大妃或大福晋,余者称为小福晋。1636年,皇太极弃汗称帝时,册封后宫,有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另外 ,加封了东宫大福晋、西宫大福晋和衍庆宫淑妃及永福宫庄妃,至于其他宫中女眷,则概称侧妃、庶妃或格格。顺治一朝后宫中虽备位中宫,先后有过4位皇后,但典制与等级仍未脱离皇太极时期的制度,皇后以下即为妃子,虽然董鄂氏曾加恩封为皇贵妃,但并不能说明当时已建立了严格的后妃制度。比如孝东陵中就葬有4位福晋和17位格格,这种混乱不堪的后宫称呼,带有鲜明的关外色彩。肇启(顺治时期)顺治亲政后,对后宫进行了整饬。尤其是当年后宫受多尔衮擅权的影响,无论王公大臣到后宫妃嫔,都对皇权产生了弱化的影响,这是独裁天子所不能容忍的。于是,顺治帝首先提出了“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孝为五常百行之原”,把孝道作为建国立邦,教化黎民的根本。从一定意义上讲“孝”就是对皇权之“忠”。顺治帝曾亲撰《御製孝经注》,更加露骨地提倡遵循儒家的伦理之孝,移孝作忠,要人人作忠臣的典範。而对于后宫,福临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推出《内政辑要》一书,该书收集了中国历代后妃的嘉言善行,共二十章,四十一则。顺治帝细心作注,并要求徵引历代贤后、贤妃事迹,为当朝者借鉴。顺治十三年(1656年),再推出《内则衍义》,共十六卷,八纲,三十二子目,对历代后妃善言嘉德进行了阐示,对后妃在孝、敬、教、礼、让、慈、勤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要求,于内廷刊刻颁行,成为约束后妃的制度。成熟(康熙时期)康熙中叶,后宫制度井然,制度备位后宫,规定了后宫主位的称谓,尊帝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为皇太后,同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 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六宫,嫔以下有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宫。册封后妃制度。康熙一朝典制大备,册封后妃活动频频举行。关于皇后的册封确立,有三种形式:a、皇帝举行大婚,迎娶入宫,如玄烨之孝诚皇后。b、由皇贵妃、贵妃、妃等晋升而成为皇后,如玄烨之孝昭、孝懿等位皇后。c、追封皇后,老皇帝死去,新皇即位,尊其生母为圣母皇太后,随即追封为先皇皇后,如雍正生母德妃,被上徽号为“仁寿皇太后”。 册封妃嫔之礼与册封皇后之礼大同小异。完备(乾隆时期)典制大备的乾隆时期乾隆七年,弘曆命敬事房修订内廷典制,遂成《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卷首是乾隆及以前诸帝关于内廷之“训谕”,以下共分宫规18门,可规纳为4个方面:末代贵妃a、规定后宫人员等级待遇,如名号、玉牒、册宝、服色、宫分、铺宫、遇喜7门。其中宫分最为详尽,对皇后等位的宫中享用进行了明确的划定。b、规定后宫礼仪、宴仪、典故、进春、谢恩等5门,如宫中主位生日的称谓,就有万寿、圣寿、千秋、寿辰、生日等多种称谓,要看等级而定,不可称错。c、规定后宫各项管理制度,如安设、岁修、钱粮等。d、规定对宫中太监和宫女的管理制度。如品级、待遇、职责、赏罚等。嘉庆以后,清廷呈现明显的衰败之象,对宫中规定虽然屡有增益,但总的说是恪守成宪,无甚创举。衰败(同治时期)清代皇帝娶进后妃,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从当初的大婚,到每3年一度的选秀女活动,几乎是个程式化的宫中活动,不会改变,鹹丰以前的帝王都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皇帝的后宫中不时增加些新面孔,也才使得皇帝更加觉得有新鲜感,从而达到满足皇帝情慾和衍生子嗣的双重目的。1861年,鹹丰帝去世以后,25岁的慈安太后和27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柄多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而作为宫廷后妃制度的衰败迹象,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太后包办了后宫的一切,皇帝管不了自己的后妃,一切均由太后作主。

八嫔临御

僖嫔

赫舍里氏,赉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端嫔

董氏,员外郎董达齐之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死期不详,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穆嫔

陈氏,陈歧山之女。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诚亲王胤秘,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贵人。死于雍正年间。乾隆元年五月,乾隆帝追封为皇祖穆嫔。

熙嫔

陈氏,陈玉卿之女。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封为皇祖熙嫔,二年正月初二薨。

谨嫔

色赫图氏,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初三日生皇二十二子胤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被乾隆帝晋尊为皇祖谨嫔,四年三月十六日薨。谨嫔所生的皇子胤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年三十三岁,就是说胤祐比他的侄子辈的乾隆皇帝还小一岁;謚曰“恭勤”。

通嫔

纳喇氏,监生常素保之女,初封贵人。康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生皇子万黼,十八年二月三十日生皇子胤禶均早殇;二十四年生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雍正二年六月晋尊为皇考通嫔。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

襄嫔

高氏,高廷秀之女。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日生皇十九子胤禝,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生星二十子胤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晋尊为皇祖襄嫔,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襄嫔所生皇十九子早殇,皇二十子胤祎于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二月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仍晋贝勒,二十年正月初九日薨,年五十岁,謚曰“简靖”。

静嫔

石氏,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胤祁,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被乾隆帝晋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薨。其子胤祁,号东山,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后因事降为贝子。乾隆四十二年又因事降为镇国公,四十五年复晋贝子,四十七年再晋贝勒,四十九年十一月加郡王衔,五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薨,年七十二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8203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