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歼-11 (歼11战斗机)

作者:威明艳 科普百科 2023-04-18 00:48:03 阅读:19

歼-11

歼-11(中国编号:J-11,北约代号:Shen yang J-11或F-11,系列型号:歼-11B、歼-11BS,衍生型号:歼-15、歼-16),是中国空军一型单座双发多功能重型喷气式战斗机,是中国购买的苏联/俄罗斯专利及授权的苏-27SK战斗机的国产组装飞机,是中国第三代战斗机之一。

歼-11继承了苏-27的优异特性,凭藉着最佳化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发动机性能、较高的载油量、宽广的飞行高度和速度範围,可非常高效地拦截空中目标,不但可利用飞弹实施远距离攻击,还可在近距离空战中占得上风,也是中国空军未来执行远程空优作战的主力之一。

歼-11原型苏-27SK自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与苏联/俄罗斯开始谈判引进,1992年6月27日首批交付,1996年12月开始引进生产线,1998年12月16日,中国瀋阳飞机公司自行组装成功试飞,之后逐步掌握生产与组装能力,2003年之后,新型号歼-11B、歼-11BH和歼-11BS试飞成功,主要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歼-11英文名称:J-11前型/级:苏-27SK次型/级:歼-16 研製时间:1992年-1998年 服役时间:2000年 国家:中国首飞时间:1998年12月16日研製单位:中航工业瀋阳飞机工业公司 代级:第三代战斗机 计画数量:200架实际数量:105架(原厂提供的零件)服役情况:在役 机型:多功能重型喷气式战斗机 

发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数量是世界第三大空军力量,但核心只是数千架20世纪50年代水平仿製战斗机,包括歼-5,歼-6,少量歼-7和歼-8,使用的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落后25年左右,其中仿自米格-21的歼-7系列直至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达到技术成熟并大批量装备,而此时欧美苏等西方国家均已开始装备第三代战斗机,如美国的F-14、F-15、F-16,法国的幻影2000,苏联的米格-29、苏-27等。中国曾与法国有过採购幻影-2000的接触,但购买40架飞机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实际价位,最终放弃。同时,中美合作改进歼-8Ⅱ战机的“和平典範”计画在历时4年半,耗资近2亿美元后,最后也放弃。中国空军当时基本是一支没有任何远程能力的作战部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到从属于陆军作战体系的战略观念的影响,限制了航空兵的主动攻击能力,装备技术上存在的缺陷又进一步放大了观念落后对战斗力产生的影响,规模庞大的作战飞机只能成为陆军炮兵的延伸。1988年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受困于被阿富汗战争的苏联已不可能继续单独对抗美国,迫切希望改善与北京的关係。1989年,中苏关係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巴契夫在5月访问了北京,在访华时,重启了中苏军事合作,原先一直处于完全中断状态的中苏军贸随之重新拉开了帷幕。1989年下半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取消了已放鬆的对华出口控制,并且实施军事***,西方国家开始实行对华武器禁运。中国无法从欧美等西方国家获取武器装备和技术,在中苏关係缓和之后,苏联成为当时中国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引进来源。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军通过空袭就把伊拉克百万大军彻底打垮,而当时伊拉克空军和防空部队的装备水平要比中国空军先进一代到一代半。那时候中国空军主力还是歼-6和少量的歼-7,而伊拉克军队装备的是米格-23,米格-25和米格-29,而且它的地面防空指挥系统在法国人帮助下已经实现了全面自动化。整体装备比中国先进的伊拉克空军在美军打击下迅速溃败,让中国空军倍感压力。

建造沿革

引进历程1990年4月23日,时任中国总理***前往莫斯科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期间向苏联方面提出恢复和扩大两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合作,并且同意以政府贷款的形式向苏联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换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国出售航空技术装备。1990年5月31日,时任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的协定》以及《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式化谈判阶段。中国军事代表团重点考察了苏联的航空航天工业,苏联安排中国代表团观看了苏-27、米格-29歼击机和米-28、米-35直升机飞行表演,参观了流体动力、发动机等3个研究机构,1个设计局,米格-29飞机及发动机製造厂等4个工厂,航空飞行控制中心、宇航培训中心、发射场以及空、海军基地等单位。中国代表团当时特别留意了苏-27和米格-29两种歼击机。从飞行表演看,两机的飞行性能非常出色。尤其苏-27更为突出,其作战半径约1400千米,大迎角飞行已超过西方同类飞机,它的“***蛇”特技更显出其优越性能。但是在苏联看来,以米格-15开始,从亚音速的米格-17到超音速的米格-19直至两倍音速时代的米格-21,中国空军所装备的几千架战斗机一直都是米格系列,中国购买米格-29是顺理成章的,所以苏联当时非常希望中方能够选择米格-29作为其新一代主力战机,因此针对中国苏-27的购买意向,给予了拒绝。因为中国的要求和苏联原先的计画相距甚远,所以苏联一开始便拒绝了中国人“看一眼”苏-27的要求。据米高扬设计局总设计师别里雅柯夫回忆,苏联真正希望推销的是米格-29,因为该机航程短,属于战术飞机。但在会谈中途休息和进餐的过程中,那些曾在苏联留学的中方领导人与苏方领导人共同回忆起两国并肩前进的岁月,苏联官员被那段***燃烧的岁月所感染。在中方代表团即将离开之际,苏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转达说:苏联政府原则上批准出售苏-27给中国。签署协定1990年6月30日,中国中央会议决定原则同意进口苏联战斗机。8月23日至9月13日,解放军总参装备部长率团赴苏,对苏-27飞机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考察,基本摸清了飞机的技术状态和作战使用特点以及苏方向我提供飞机的商务条件。1990年10月25日中午,别洛乌索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一行19人到达北京,中苏双方就购买苏-27飞机问题再次进行了商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11月1日上午,中苏双方签署了《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1990年12月28日,中国购买24架苏-27SK单座战斗机和苏-27UBK双座教练机的协定在北京签署,并达成继续引进24架苏-27意向的双边协定,苏-27SK型单座机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KnAAPO)生产,UBK型双座飞机由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公司(IAPO)生产。作为苏-27的首次出口,中国买到的苏-27在规格上与苏联自用型号一致,同时契约金额的 70%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因为是在1990年6月左右的时间中苏双方就引进苏-27一事正式展开的会谈,中国内部将此项目称为“906工程”。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俄总统叶尔钦也承诺会继续履行向中国出售苏-27的义务。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包括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领空,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 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苏-27SK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机场直抵芜湖空军基地。至此,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总计24架。技术转让1995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再次率团访俄,坚持俄方对苏-27转让生产技术,作为引进生产线谈判的“筹码”,中方还与俄罗斯签署了第二批24架苏-27採购契约,原则同意完全以美元购买。最终,双方基本达成苏-27生产技术转让的协定。1996年4月和7月,第二批共24架苏-27SK抵达中国广东某基地。同年12月,时任俄副总理波雷纳科夫访华,与中方正式签下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定。根据契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瀋阳飞机製造公司(112厂)在15年时间内製造200架苏-27,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中国自主製造,但俄罗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机载武器。如果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可以要求俄罗斯生产。1997年,中国国内生产苏-27的基建项目和準备工作开始进行,自行生产的苏-27被命名为歼-11,这是中国的航空工业系统首次进行批量生产第三代战斗机。由于俄罗斯方面提供的图纸版本落后于生产线的实际,与最终产品不符合,比如图纸和零件对不上、零件和零件模具对不上,中国依靠国内的力量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建立起了比引进的生产线更加先进的生产体系。1998年12月16日,中国沈飞组装的歼-11成功首飞,由首席试飞员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执行,中国军委领导亲自观摩了首飞过程,这标誌着仿製苏-27工作的第一个胜利。1998年年底至2002年9月,沈飞公司获得歼-11的主导权。根据协定,俄方分3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组装,并且按照20%的年进度将歼-11国产化。由俄方提供技术支援与人员培训,并且与中方合作改建瀋阳飞机工业公司。沈飞公司先后打通了总装、试飞、预总装、部装及零件製造生产线,用近4年时间,建立了一整套第三代重型歼击机的研製生产线,并且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的总验收。在完成了早期的样机组装和试飞后,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沈飞开始批量生产歼-11。2006年末,歼-11基础上继续深入发展的歼-11B开始公开出现,原型机共製造了6架。2012年至2013年,沈飞在歼-11B基础上发展改进的若干新型作战飞机相继亮相,这包括歼-11BS和歼-11BH。

服役历程

2000年,歼-11开始交付空军部队使用,虽然其发动机和航电设备等仍然由俄罗斯提供,但歼-11的生产和交付证明沈飞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此外,随着空军航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别是三代机等新型装备服役时间的延长,客观上要求自主修理、持续保障能力与之相匹配。2003年4月,经过100小时安全飞行验证之后,完全依靠中国自身力量对进口苏-27进行的大修顺利通过质量检验。这标誌着空军航空修理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苏-27自主修理、持续保障的能力,开始了由主修第二代机向修理第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驾驶完成试飞,标誌着该型号的研製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中国引进苏-27的关键目标是建立独立的生产、改进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不能仅限于获得组装生产能力,而是要从最基础的製造到成品供应的整体配套综合,真正建立起与整机相配套的完整顺畅的生产系统。在中国军方与航空製造部门之间就是否仿製苏-27的争论结束之后,作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心,既要独立研製新一代战斗机,又要儘快将苏-27国产化。之后歼-11飞行模拟器由中国瀋阳某学院研製成功,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据称採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歼-11发动机AL-31F的大修线竣工,该配套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启动,2001年5月竣工,三年内达到了设计要求。歼-11的中国国产化分为多个途径发展,最初通过散件组装的形式先进行进口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逐步加入自己的产品和改进,比如先是更换比俄罗斯相应产品更为优秀的电子设备等,最后仿製雷达及发动机,最终彻底地提高歼-11的技术水平。新的歼-11改型海採用了大量新技术及複合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系统均採用了更为优秀的产品。

机型结构

机型歼-11B战斗机外型与苏-27和最初的歼-11A基本相同,机头的挑鼻内是雷达舱,座舱及风挡内可以看到360度全向视野,另外还有一个后设备舱;前起落架被安装在座舱下、***感测瞄準系统安装在座舱正前方的机身下沿中轴线上;两台发动机被安装在机身下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的发动机舱内,发动机舱之间的空间可以用来挂载空对空飞弹;为了能让发动机在各种速度和高度上都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工作,进气道被装在机翼边条翼下,并安有进气导流板,以控制在各种角度上的进气量。座舱歼-11B採用了全玻璃化座舱,包括一个衍射平显和多个座舱显示器,其中生动衍射平显具备广角、宽视的优点,并且可以支持光电瞄準吊舱的使用,是飞行员的基本显示系统,可以显示导航、飞行和火控等相关信息,平显下方还有战术输入控制台,用于通信、导航等信息的输入。

动力系统

歼-11B战斗机的一个突破在于其配备了中国产的涡扇-10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中国于1986年利用获得的CFM-56发动机的核心机开始研製涡扇-10,由CFM-56发动机的核心机衍生出来的发动机就是美国F-16C/D战斗机的F-110发动机,因此涡扇-10相近于美国F-110-GE-129,另外由于中国也大量引进了AL-31F发动机,其在某些方面也参考AL-31F的相关技术。涡扇-10发动机于2006年设计定型,2008年在珠海航展公开展出,最大推力超过130千牛,推重比为7.5,涵道比为0.8,大于AL-31F的0.57,因此在耗油率上比AL-31F要低,其採用带进气可变弯度导向叶片的***风扇,多级静子可调的压气机,带有複合冷却技术叶片的高压涡轮,弯-扭组合气动设计的低压涡轮,平行进气、分区分压供油的加力燃烧室,全程无级可调收敛,扩散式喷口,以及高、低压转子转向相反的设计等。涡扇-10发动机从设计上注重维修性品质,採用单元体结构设计,设定齐全的状态监控手段,提供方便的保障设施等等,这些先进技术填补了中国空白。涡扇-10发动机採用的複合材料外涵机匣是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上第一次套用複合材料技术,複合材料外涵机匣比钛板焊接结构的外涵机匣重量减轻30%,而且比强度、比刚度更高,疲劳寿命更长,更耐腐蚀。涡扇-10发动机儘管存在某些不足,如加速性、空中启动包线和地面启动时间都要低于AL-31F,另外在量产初期质量和可靠性也不稳定,但其代表中国已经掌握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製与製造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对于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的重要性堪比载机本身。

飞控系统

苏-27SK採用放宽静稳设计以降低阻力和提高飞机机动能力,为提供良好的操纵性能,採用了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但限于当时苏联的技术条件,其电传系统仍旧属于电子-机械混合体制,在纵向使用了四余度全权全时工作的模拟电传系统,而横航向採用了机械操纵和模拟式三余度阻尼器的混合控制布局。这个系统虽然满足了飞机总体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但也付出了较大的重量和体积的代价,同时可靠性也较低。歼-11B採用中国自行研製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与苏-27SK的操纵系统相比,有着控制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複杂逻辑和控制律设计实现、软体易于修改、便于与其他机载系统接口通讯等不可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可以减小系统重量、占空体积、加工周期及製造成本。同时由于取消横航向机械桿系,採用全电传系统增稳,可扩大飞机的大攻角工作範围。提高战机的机动性能,为进一步发展为飞控/火控及推力一体化综合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载武器

歼-11B战斗机载弹量8吨,外挂架10个,装备一门30毫米GSh-30-1机炮,备弹150发。歼-11B具备多种打击能力,即近似于多用途战斗机。歼-11B空中格斗具有多目标同时打击/扫描能力,可混合装备俄制R-77空空飞弹、霹雳-8空空飞弹和新型的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飞弹,这样可以增加飞弹攻击的变化,给对手拦截行动创造最大难度。歼-11B採用引进的俄罗斯主动雷达导引头,其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可以提供超20公里的探测距离,其採用的信号/数据处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较强,另并且配备了俄罗斯研製的光纤陀螺,它可使导引头立即入準备状态,并能精确地控制和稳定天线,飞弹可在惯性飞行状态下预热,提高了飞弹的攻击能力,因此霹雳-12与机载雷达相结合,让歼-11B实现了发射后不用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大大提高了其空战能力。歼-11B在对地打击能力方面,加入了地形匹配系统,可以携带2-4枚中国产雷霆-2雷射制导炸弹或其改进型雷石-6精确雷射制导滑翔炸弹,同时还可以携带2-4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製造的飞腾-1或飞腾-2型反辐射飞弹,也能携带长剑-10巡航飞弹。在对海打击能力上,可携带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製的C-704反舰飞弹、C-802KD远程空地飞弹以及C-803C空射型反舰飞弹。此外,歼-11B还进一步修改了机载火炮。

航电系统

歼-11B战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採用中国自行研製的综合火控系统替代原来苏-27SK的简单的攻击/导航系统,其着眼于作战要求的提高和机载武器的增加,围绕着作战任务的相关係统,可以提供更快、更準、更多的目标信息,具有多机协同和多目标攻击能力,整个系统以1553B数据汇流排为骨干,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将火控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外挂管理系统、综合显示系统、惯导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有机相连,并且综合了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由于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程度提高,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飞行员顺利的执行战术操作,并赋予战机良好的操作特性,由于使用了模组化结构也助于系统方便的进行功能的扩展、升级和维修。歼-11B配备了中国国产脉冲都卜勒火控雷达,採用了平板缝阵天线,其具备远程探测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可在高、中、低三种脉冲重複率多种波形条件下工作,可完成自适应的脉冲压缩和自动波形管理,敌我识别器与雷达交联,辨别目标敌我属性。另外歼-11B可以通过数据链与预警机形成联合网路作战系统,可以在远离国土防空雷达网的战区执行作战任务,对战区敌机进行扫蕩,这在中国空军预定战场远离大陆的情况是极其宝贵的。 歼-11B的座舱显示器採用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周围有输入控制键用模式的控制和参数的选择,功能分别包括;飞行/作战信息、雷达/电子战、叠加了战术信息的数字地图等,显示器的功能可以互换,由于具备良好的座舱界面,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负担,提高其掌握战场态势的能力,即战机可以通过数据链获得外部探测系统如预警机的信息来对战场形势地图进行实时的更新,这样飞行员可以迅速从显示器读取相关信息,不过再先进的探测系统也不能保证对战机所有目标的全部掌握,因此总有少数敌机会靠近,利用***製导飞弹或者航炮发动“静默”突袭,因此需要飞行员在作战时儘量保持头向座舱之外,来维持对战机周围的状况的感知,因此飞行员从座舱读取信息的时间越短,其能够向外警戒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对方的可趁机之机就越少,这在複杂战场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

性能数据

机体参数乘员1人长度21.9米翼展14.7米
后掠角42°高度5.93米机翼面积62.04平方米空重163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3吨动力装置2台涡扇-10A发动机推力2×132千牛(加力)最大飞行速度2.35马赫
2500千米/(歼-11B高空)实用升限18500米航程3530-4000千米最大续航力/作战半径1500千米起飞距离/爬升率大于300米/秒翼载荷371千克/平方米推重比0.82
1.07(歼-11B)

衍生型号

歼-11主要有四个型号,分别是歼-11A、歼-11B、歼-11BS和歼-11BH。其中歼-11A是直接从苏联/俄罗斯购买的苏-27SK,以及引进苏-27SK成品零部件和生产线组装成的战斗机,没有或只有少量的中国国产化零部件。歼-11B飞机实现了机体平台、材料、动力装置等的全面国产化。配装了自主研製的先进飞控系统、雷达火控系统、高度综合化的航电和武器系统,飞机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歼-11飞机。歼-11B在苏-27SK的设计基础上,换装了中国产综合航电武器系统、雷达、全玻璃化座舱、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等核心部件,还装备了用于破解隐身战机的透视搜寻跟蹤系统和光电瞄準系统(美国称之为EOTS)。最初的6架原型机除了第一批次歼-11B继续装备AL-31以外,其他批次都换装了涡扇-10“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推力比AL-31系列更大。歼-11B机体寿命比较苏-27提高了1万个飞行小时,与歼-11A最大的区别是雷达罩从苏-27的向上开启,改为向侧面开启,因此雷达罩外形及连线方式有明显变化。歼-11BS是歼-11B的双座教练型,歼-11BH是中国海军使用的海航陆基飞机。

总体评价

歼-11B战斗机升级后可以对抗世界四代战机如F/A-18E/F和阵风带来的威胁,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能解决相关问题,歼-11B将堪称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的中坚和首战用我的铁拳。中国为引进、掌握苏-27重型战斗机,前后花费了将近200亿美元,超过建国以来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总投资。通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有能力将苏-27国产化,并改进出性能更加出色的歼-11B。引进苏-27的生产权使国内航空界受到极大的震动,促使中国在机械製造技术、焊接技术、空空飞弹改进以及现代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为国产动力和航电武器系统的研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沈飞公司还依託歼-11B已有技术,参考购自乌克兰的一架苏-33原型机T-10K-3的气动设计研製出的中国海军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 回顾中国国防工业60年的发展,限于基础工业、基础研究环节薄弱,更多的是选择仿製,众多武器或多或少都有“拿来”的部分。但论到整个苏-27/歼-11项目花费之昂贵、对解放军作战能力提升之巨大,可谓是“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随着中国国家的作战方向开始转向海洋,歼-11B无疑在未来将担负起维护中国在远海地区利益的重任,同时这对于中国空军向攻防兼备型转型也具有重大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79469.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