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木雁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原文)

作者:安明雅 在线学习 2023-04-27 16:55:05 阅读:25

木雁,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后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木雁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原文)

基本介绍

中文名:木雁解释:比喻有才与无才拼音:mù yàn注音:ㄇㄨˋ ㄧㄢˋ

基本信息

典源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物物而不物于物,胡可得而累邪!此黄帝、神农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幺原因,说:“没有什幺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僕杀鹅款待他。童僕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讚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幺,怎幺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稜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幺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释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后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同源典故

不材木 不鸣烹 木雁 材不材间 能鸣分 能鸣雁 庄叟悲雁 庄周解爱鸣 雁能鸣 雁默先烹

运用实例

《南史·刘穆之檀道济等传论》:“ 道济 始因録用,故得忘瑕;晚困大名,以至***。 韶 祗 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76938.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