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徐静斐 (徐静斐的画)

作者:曲甜梦 在线学习 2023-04-02 09:17:44 阅读:22

徐静斐,出生于1929年,是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教授。曾任全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安徽蚕学会理事长,安徽省科协副主席,国家农业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也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在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本介绍

中文名:徐静斐外文名:lily别名:丽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南京出生日期:1929年11月职业:学者毕业院校:金陵女子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简介

1929年11月,正值南京的冬天,在娘胎里只度过了7个月时间的徐静斐来到这个世界上。别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总是哇哇地叫个不停,可徐静斐则不同,她来到这个世界时,一声不吭。她出生时只有4英磅,像一只小猫,连奶都不会吃。为了抢救这个早产儿,家里人用4个热水袋将她团团围住,然后将奶水挤进滴管里,再一滴一滴地慢慢滴进她的嘴里。就这样,经过全家人的努力才使徐静斐活了下来。

寓意

出生后,爸爸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lily(丽丽),这个名字的外文意思是百合花。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静斐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成人以后,生母蒋碧微与父亲离婚,她得到了继母廖静文的许多从生母那里得不到的爱,为了表示对继母廖静文的敬爱之情,于是改名“静斐”。

童年时代

童年时代的徐静斐是在南京中央大学度过的,那时父亲徐悲鸿正在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授。父亲工作虽然很忙,但对子女的教育仍然抓得很紧。每当吃饭时,徐悲鸿先生从不忘要静斐和儿子徐伯阳将贴在墙上的法语单词或对话念一遍。吃饭时,如果发现孩子把饭粒撒在桌子上,徐悲鸿总要孩子们拾起来吃了。并且经常教导孩子们说:“你们天天吃着雪白的大米,却不知道艰难,这可不行啊!”良好的亲职教育,使徐静斐从小养成了爱学习、能吃苦的好习惯。

读书生涯

徐静斐13岁时,随着父亲徐悲鸿来到重庆,进入沙坪坝的中央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一天,徐静斐前去参观父亲在中央图书馆主办的画展。那天,父亲高兴地拉着女儿静斐的手说:“丽丽,我今天送给你15幅画,你就在这儿选吧!”静斐一听高兴极了,在着名画家也即是父亲的学生吴作人、吕斯百的帮助下,选了有关雄狮、鹰、奔马以及竹子等15幅父亲的作品。小静斐将这些画交给妈妈蒋碧微保存。后来静斐的妈妈去了***,也将这15幅画带到了***。遗憾的是,这些徐悲鸿当年送给徐静斐的珍贵礼物,而今下落不明。

努力学习

1948年的夏天,徐静斐高中毕业后,考取了金陵女子大学医学预科班,準备将来去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也是她在孩提时代就萌发的愿望。当妈妈蒋碧微得知这一讯息后,一向反对女儿学医的她,便通过关係,将女儿从医学预科转到了外语系。徐静斐在学习上非常刻苦,一年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成了饮誉金陵女子大学的高材生,同时还担任一年级学生自治会的学习部长。受金陵女子大学地下共产党员的影响与帮助,徐静斐积极参加了金陵女大的“读书会”,这是一个由进步学生组成的***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在这里,徐静斐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同时看清了国民政府的腐朽。1948年初冬的一天,徐静斐写了一篇揭露***的文化特务张道藩(张也是她母亲蒋碧微后来的丈夫,徐静斐的继父)的文章,贴在女大的墙报栏里。一时间,轰动了金陵女大。从此,徐静斐成了大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可她的这一举动,遭到了母亲和继父的指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73328.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