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潮州话 (潮州话翻译软件手机版)

作者:赵颂鸣 科普百科 2023-04-26 14:56:34 阅读:23

潮州话

潮州方言一般指本词条

潮州话 (潮州话翻译软件手机版)

潮州话(潮州话拼音:Diê5ziu1uê7 / Dio7ziu1uê7;罗马字:Tiô-chiu-oē;英文:Teochew dialect / Teochewese),又称潮汕话、潮汕方言、潮州方言、简称潮语,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之次方言。潮州话18个声母,61个韵母,8个声调,保留着许多现代汉语(国语)所没有的古语音、古字音、古辞彙和古声调。

潮州话是潮汕人的母语,是唐代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潮州话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分。“潮州话”一词自古沿用至今,受海内外潮州府籍人普遍认同。

潮州话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的部分地区及梅州市的丰顺县,以及海外东南亚、西欧、澳洲为主的潮州人聚集地。潮州话在海内外使用人口约2500万人以上。

据有关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着。潮语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

基本介绍

中文名:潮州话外文名:Teochewese; Teochew dialect语言系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 使用人口:约2500万上以上 分布地区:广东、港澳台、东南亚、澳洲、西欧 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6 MIN源自地区: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丰顺县别称:潮汕话、潮汕方言、潮州方言 简称:潮语 标準音:潮州话-韩江片使用人群:潮汕人、潮汕民系

发展历程

使用地区

潮州话是广东潮州人(潮州府潮州八邑籍)的母语,今潮州话流行于潮汕地区及海外东南亚、西欧、澳洲为主的潮汕人聚集地。潮州话以旧潮州城话为代表。语言学系谱: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潮州片。流行于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等所属各县区,陆丰市的三甲地区,也包括梅州市的丰顺县;一般称之为“潮州话”。广东潮汕地区历代名称潮州府,名号潮州八邑,当代原称汕头市,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潮汕三市(汕头、潮州、揭阳)。明清潮州府九县邑,均是从宋元潮州三阳析置,均有〖阳〗之称,由于大埔县(别称茶阳)居民是客家人,故潮州府下辖的海阳县(今潮安区、湘桥区、枫溪区)、潮阳县(今濠江区、潮阳区和潮南区)、揭阳县(今榕城区、揭东区和揭西县大部)、惠来县(别称葵阳,今惠来县、普宁市西部和南部)、普宁县(别称洪阳,今普宁市中东部和揭西县棉湖镇部分)、澄海县(别称莲阳,今金平区、龙湖区和澄海区)、饶平县(别称饶阳,今饶平县、南澳县、潮安区及澄海区部分)、丰顺县(别称新阳,今梅州丰顺县)潮汕民系8县合称“潮州八邑”,也称潮州八阳。注:汕头设定之前隶属潮州府澄海县,揭西县1965年置县之前隶属揭阳县。

历史

CCTV大国人文纪录片称:“潮州话是唐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是秦统一之后不断被改造被吞噬的语言正宗”。潮州话源自古闽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如今的潮州地区,***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古莆田话属于闽南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省城福州话不少影响。事实上,莆田***是非常着名的事件。主要***路线:莆田——潮州。“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世间之人,必有其祖”,数典不忘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潮州学***饶宗颐总纂定的《潮州志》明确记载:“唐时中华氏姓迁入者,有潮阳洪氏,来自莆田”, “自宋以来闽人多迁潮,而仕宦占籍尤众,以莆田为最多”,其中有黄、郑、方、陈、萧、魏、丘和兴化蔡诸氏。去找寻潮人先祖南迁的足迹和古老奇丽的血缘故事。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和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金紫林和阙下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黄岸派)、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莆田)等等。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据不完全统计,古代莆田合计2482个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位居全国前几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 明朝兴化府——今莆田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因此踏上***之路。南宋末还有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州的。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涵,音hán)。莆田先民,南迁即从河南潢川县等地南迁后,部分留居莆田,后来部分再从沿海的莆田再次南下,经泉、漳直至潮汕,在南宋末年, 陈文龙、陈瓒家族抗蒙古军队由莆田迁入潮汕的***明显增加,莆田有不少姓氏分衍潮汕地区,宋高宗建炎年间,黄汝詹到潮州任职后,因“爱潮阳山中之胜”,便定居竹山龙陂,即今西胪镇波美村,为来潮之祖。澄海东里镇宋氏先祖两兄弟,是明嘉靖年间由莆田九莲山迁来的。林南壠于元至正年间迁至揭阳,成为锡场林姓祖。潮州吴姓多始于莆田,宋末之乱,吴定迁居大吴,分创三乡,成为大吴、银湖、龙吉美三乡始祖……涵江区涵头镇黄巷村的黄冈祠。祠里的执事黄春泉老人说,这里便是潮汕地区黄氏的祖地,“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都有一批又一批的黄氏宗亲,不约而同地从汕头、潮州和揭阳等地前来这里祭祖。”锦旗上,分别缀有“慎终追远”、“黄冈衍派传闽粤”的字样。潮汕地区的普宁市洪阳镇共有32个村庄,其中不完全统计,其祖先是从莆田迁去的就有13个。姓氏源流研究专家吴奎信教授则明确指出,百分之七、八十潮汕人的祖先是莆田先民。所以,莆田是众多潮汕百姓的祖地已确定,并热切地希望潮汕地区的乡亲多来莆田走亲戚,进行族谱对接,增强传统美德和文化认同,携手共建美好未来。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潮汕多个地方的李氏***后代前来莆田认祖祭祖,其中包括汕头澄海、潮州、揭阳等。 据族谱记载,潮州***,绝大多数是先占籍福建,而后转徙潮州。中原***由闽入潮州,主要有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专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不仅大大增加了潮州的人口总量,而且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经验,促进了潮州农业、商贸的发展。福建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也随之传入潮州,莆田涵江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潮州话主要来自于古闽南语莆田话以及少部分畲苗语言 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古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闽东语)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莆田是闽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由于莆田人***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室南迁”。潮州先民迁徙的形式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至今粤东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标明“陈氏宗祠”、“ 谢氏宗祠”、“颍川世家”、“太原旧居”等,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州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潮州先民举室南迁,迁徙的主要路线,从中原迁至江南,再入闽莆田一带,后下粤东。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县也是潮州府较早设立的县份,史称“潮州九邑”,。我们知道晋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门阀政治,家族观念在当时很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代王姓、谢姓都是大仕族。 潮州先民就是“举室南迁”的中原仕族。“举室南迁”对于潮州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带来的是相对于本地土着更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治上的影响力,使新***到达新居住地之后具有一定的强势,这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语言,按照原来的生活习俗生活,所以,潮州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徵,潮州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俗。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州话。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儘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本土人。

源流

潮州话是潮商话,潮州话是古汉语、马来语、英语混合,比如汽车称‘劳利’,就是马来语,潮州话是汉语活化石。潮州话在广东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一种知名度较高的古老方言,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属于闽南语,辞彙与泉漳片高度对应,语音语调上同泉漳片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

分布地区

潮州市(现辖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枫溪区);汕头市(现辖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揭阳市(现辖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留隍镇、汤南镇、潭江镇、黄金镇)潮州话在各个地区的语调有所不同——潮安片包括: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区、饶平县、丰顺县南部、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南澳县、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普宁市东部及东北部。潮惠片包括: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惠来县、普宁市中东南部。亦或可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韩江流域语调潮安区、枫溪区、饶平县、湘桥区、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南澳县、丰顺县留隍镇2.榕江流域语调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普宁市北部及东北部、丰顺县汤南镇3.练江流域语调惠来县、潮阳区、 潮南区、 濠江区、 普宁市中东南部另南澳县云澳镇、丰顺县黄金镇的语调属漳州腔在潮州腔大环境下与之有机结合的产物。

语音

潮州话音节包含声母、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除了韵腹和声调,其他音节的元素都并非必要。故此,韵腹只要配合声调,就可以自成音节。以下分析列出潮州话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中者)和例字。潮州话音系有声母18个,韵母85个,声调8个。

声母

正如其他闽语方言,潮州话是少数有浊塞音(浊爆破音)的汉语方言。然而,潮州话与吴语和湘语不同,其浊塞音并非源自中古汉语的浊塞音,而是来自其鼻音。故此,浊塞音 [b] 和 [g] 其实分别是前鼻化辅音(Prenasalized consonant)[ᵐb] 和 [ᵑg]。潮州话和其他闽南语分支,都是少数保留浊塞音的汉语方言。潮州话特色之一,就是没有唇齿音。除了声门塞音,所有下列图表列出的辅音都可以用作声母。声门塞音只作入声韵尾之一,以 -h 表示。然而,有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也就是零声母。潮州话声母共十八个,包括零声母。
潮州话声母表
双唇音齿龈音软齶音喉音鼻音m [m] 毛n [n] 娜ng [ŋ] 俄塞音浊音bh [b] 无gh [g] 鹅清音(不送气)b [p] 波d [t] 多g [k] 哥- [ʔ] 喔清音(送气)p [pʰ] 颇t [tʰ] 胎k [kʰ] 戈擦音s [s] 思h [h] 何塞擦音浊音r [dz] 而清音(不送气)z [ts] 之清音(送气)c [tsʰ] 徐边通音l [l] 罗

韵母

四呼当中,潮州话有开口、齐齿和合口呼,故此韵头(介音)有 [i] 和 [u],但并没有撮口呼。韵腹是唯一必须存在的音节元素,故此也是音节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元音、鼻化元音或成音节辅音。潮州话并没有韵尾[-n],下列拼音中以 n 为尾缀的韵母其实表示鼻化韵。元音韵腹有四个,分别是 [a]、[o]、[e] 和 [ɯ]。绝大部份音节以元音为韵腹,但有一些音节不含元音,而是成节辅音双唇鼻音[m] 和软齶鼻音[ŋ]。元音韵尾共三个,分别是 [i]、[o] 和 [u]。辅音韵尾共五个,包括塞音 [-ʔ]、[-p̚] 和 [-k̚],以及鼻音 [m] 和 [ŋ]。根据潮州话拼音方案,潮州话韵母共五十九个,如下:
潮州话韵母表
韵头类别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单複韵母i [i] 衣u [u] 污a [a] 亚ia [ia] 呀ua [ua] 娃o [o] 窝io [io] 腰ê [e] 哑uê [ue] 锅e [ɯ] 余ai [ai] 哀uai [uai] 歪oi [oi] 鞋ui [ui] 威ao [ao] 欧ou [ou] 乌iou [iou] 夭iu [iu] 忧鼻化韵母in [ĩ] 丸an [ã] 嗳ian [ĩã] 营uan [ũã] 鞍ion [ĩõ] 羊ên [ẽ] 楹(en [ɯ̃] 秧)ain [ãĩ] 爱oin [õĩ] 闲鼻韵母im [im] 音am [am] [庵]iam [iam] 淹uam [uam] 凡ing [iŋ] 因ung [uŋ] 温ang [aŋ] 按iang [iaŋ] 央uang [uaŋ] 汪ong [oŋ] 翁iong [ioŋ] 雍êng [eŋ] 英入声韵母ih [iʔ] 裂ah [aʔ] 鸭iah [iaʔ] 益uah [uaʔ] 活oh [oʔ] 学ioh [ioʔ] 约êh [eʔ] 厄oih [oiʔ] 狭ib [ip̚] 邑ab [ap̚] 盒iab [iap̚] 压uab [uap̚] 法ig [ik̚] 乙ug [uk̚] 熨ag [ak̚] [恶]iag [iak̚] 跃uag [uak̚] 莸 [获]og [ok̚] 屋iog [iok̚] 育êg [ek̚] 液辅音音节:m [m̩] 唔,ng [ŋ̍] 黄。潮州话中没有齿龈鼻音[-n] 之韵尾(小部分地区有此韵尾例外),故潮州话拼音方案以 n 附加于元音之后表示鼻化韵,读音与国语的 an、en 等不同。注释:潮州话有入声韵母以声门塞音[ʔ] 为韵尾,潮州话拼音方案以 -h 表示。括弧中之例字有辅音声母,在此只取其韵母。韵母表只收潮州话较常用的韵母,有音无字或例字甚少的韵母不例,如 aon (好)、uên(横)、uin(畏)、oun(虎)、iun(幼)、uain(县)、aoh(乐)和 eg(乞)等。“秧”韵有同位异音[ŋ̍] 和 [ɯ̃]。原潮州话拼音方案以 en [ɯ̃] 表示“秧”韵。如:秧 en [ɯ̃]、园 hen [hɯ̃]、夗 enh [ɯ̃ʔ];但同其他闽南语方言一样,潮州话中被认为是该韵的原位音的是 ng [ŋ̍]。如:秧 ng [ŋ̍]、园 hng [ŋ̊ŋ̍]、夗 ngh [ŋ̍ʔ]。后来使用该拼音方案的字典或书籍等,都以 ng [ŋ̍] 来表示该韵。[ŋ̍]、[ɯ̃] 属于同一音位,不区分语义。

声调

声调不仅在现代汉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就连在古音中也一样,不过古汉语的声调到底有多少类,自来言人人殊,纷纭无定。可是,中国传统音韵学上一向所谓的“四声”,都是声调分为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这情形至少在五世纪前就已经存在了。据《梁书·沈约传》记载说:“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奇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于是,“平、上、去、入”四声之名由是确定。这种把语音的声调按照它的读法不同而为“平”、“上”、“去”、“入”四种,叫做“四声”。后来各地发语音大体上都还保留着这箇中古时期的四声系统,不过,语言不论是语音、语词、语法都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改变。以声调来说,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以后,北方语音的“平声”就已经分化为两类,就是“阴平”跟“阳平”。其演变的规律,大体上是:古音属于清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阴平”;古音属于浊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阳平”。这也就是北京话的“平声”所以分为“阴平”跟“阳平”的原因。至于“上、去、入”三声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为阴阳二类的现象。潮州话中,古四声各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其演变的规律,大体上是:古音属于清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阴声调;古音属于浊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阳声调。潮州话拼音方案中的声调以1至8表示;调值是指声调轮廓,˩ (1) 为最低,˥ (5) 为最高。
潮州话八声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符号12345678例字hung1
分hung2
粉hung3
训hug4
忽hung5
云hung6
混hung7
份hug8
佛调值˧˧ (33)˥˨ (52)˨˩˧ (213)˨ (2)˥˥ (55)˧˥ (35)˩˩ (11)˦ (4)潮州话拼音方案的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右上角,例如:诗 - si1死 - si2世 - si3薛 - sih4时 - si5是 - si6示 - si7蚀 - sih8

各地声调调值及变调

“调值”是语音高低升降的表现,也跟声音的长暂有关。所以,构成声调的因素有二:主要的是“音高”,次要的是“音长”。调值也就是记录“音高”跟“音长”的变化情形。“音高”是声音在音阶上的高低程度,是由发声体在一定的时间所形成的颤动频率多少来决定的。但是,因为人类说话的音高不是绝对的高度,不必精确地推算它的频率,只是相对的高度:也就是说,音高并不管每一个字的颤动频率有多少,只是注意前后间声音高低变化的形态怎样罢了。“音长”是指某一个音形成的时候所保持的时间久暂而言。音长所计算的时间,也不是绝对时间,不可以用“分”、“秒”的单位来计算它,只能用相对的单位时间来比较它久暂的比例数。在不必十分精密的分析调值的情形下,音长的条件常常略而不记,所以,许多语音学的书籍里不讨论音长。 潮州话的声调,主要方言点都有8个类调。潮州话有丰富的连续变调。只要是两字或两字以上的组合,前字多要变调。单字调及前变调已调查过的各点情况如下:潮州
潮州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单字调˧˧ (33)˥˧ (53)˨˩˧ (213)˨˩ (21)˥˥ (55)˧˥ (35)˩˩ (11)˦˦ (44)前变调꜕꜔ (23)꜕꜓ (24)꜓꜕ / ꜒꜔ (42/53)꜔꜔ / ꜓꜓ (33/44)꜕꜖꜔ (213)꜕꜖ (21)꜖꜕ (12)꜕꜖ (21)汕头
汕头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单字调˧˧ (33)˥˧ (53)˨˩˧ (213)˨ (2)˥˥ (55)˧˥ (35)˩˩ (11)˥ (5)前变调˧˧ (33)꜔꜒ (35)꜒꜒ (55)꜒꜒ (55)꜖꜖ (11)꜕꜖ (21)꜖꜕ (12)꜕ (2)揭阳
揭阳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单字调˧˧ (33)˧˩ (31)˨˩˧ (213)˨ (2)˥˥ (55)˧˥ (35)˩˩ (11)˥ (5)前变调˧˧ (33)꜕꜔ / ꜔꜒ (23/35)꜔꜖ / ꜓꜕ (31/42)˨ / ꜒ (2/5)꜕꜕ (22)꜕꜖ (21)꜕꜖ (21)꜕ (2)潮阳
潮阳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单字调˧˧ (33)˥˧ (53)˧˩ (31)˩˩ (11)˥˥ (55)˧˩˧ (313)˩˩ (11)˥˥ (55)前变调˧˧ (33)꜔꜖ (31)꜒꜒ (55)꜒꜒ (55)꜖꜖ (11)꜔꜔ (33)꜔꜔ (33)꜖꜖ (11)饶平
饶平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单字调˧˧ (33)˥˧ (53)˨˩˧ (213)˨˩ (21)˥˥ (55)˧˥ (35)˨˩ (21)˦˦ (44)前变调꜕꜔ (23)꜔꜒ (35)꜒꜒ (55)꜓꜓ (44)꜖꜕ (21)꜕꜖ (21)꜖꜕ (12)꜕꜖ (21)澄海
澄海
调类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单字调˧˧ (33)˥˧ (53)˨˩˨ (212)˨ (2)˥˥ (55)˧˥ (35)˩˩ (11)˥ (5)前变调˧˧ (33)꜕꜓ (24)꜓꜕ (42)˨ (2)꜖꜖ (11)꜕꜖ (21)꜖꜖ (11)꜔ (2)以上各表中一个调类有两个变调调值者,是因后字的声调不同而产生的。从以上各表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各点差别较大的是潮阳口音,阴去调读 ˧˩ (31),而其他各点都读降升调 ˨˩˧ (213) 或 ˨˩˨ (212);阴上调读 ˧˩˧ (313),而其他各点读声调 ˧˥ (35)。至于阴去 ˨˩˧ (213) 或作 ˨˩˨ (212),阴入 ˨ (2)或作˨˩ (21)、˩˩ (11),阳入 ˥ (5) 或作 ˥˥ (55)、˦˦ (44),只有很小的差别,甚至只是记音人的不同处理。潮州话连续变调的主要差别集中在阳上、阴去、阳去和阴入4个调类上。潮阳口音连续变调后阳上与阴去合一,读 ꜔꜔ (33) 调,揭阳口音则读 ꜕꜖ (21) 调。其他方言点着两个调类变调调值也很接近。潮州话的多字组变调,主要视词或词组的停顿情况而变。通常是每一个停顿组的最后一个字不变调,其余各字都变调,变调调值跟两字组变调调值一致。潮州话的词语中,处于停顿组的末字或词的末一词素(字)也有变调现象。但由于这种变调现象基本是变成低调,而且,同一构词词素,在某些词中变调,在另一些词中又不变调,并不像前字变调那样有规律性,因而,应视作轻声现象而不应看作后字变调。如:赢我 [ĩã˥˥(55) ua˥˧꜕꜖꜕(53-212)]输你 [su˧˧(33) lɯ˥˧꜕꜖꜕(53-212)]分人 [puŋ˧˧(33) naŋ˥˥꜖꜖(55-11)]潮州话的连续变调,从区别意义方面来讲,可以把它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变与不变都行,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第二类,变与不变的词义不同;第三类,变与不变的语法意义不同。 在潮汕方言中,有不少词组的连续变调处于不稳定状态,变与不变,几乎各人有各人习惯,没有区别语义的作用。这类词多为偏正词语。如:汕头人民 [sũã˧˧(33) tʰau˥˥꜖꜖(55-11) naŋ˥˥꜖꜖(55-11) miŋ˥˥(55)] / [sũã˧˧(33) tʰau˥˥(55) naŋ˥˥꜖꜖(55-11) miŋ˥˥(55)]

文白异读

潮州话有丰富的文白异读,几乎可以各成系统,如“非”、“敷”、“奉”母字,其辅音文读为[h],白读为[p]或[pʰ];“知”、“彻”、“澄”母字,文读为[ts]、[tsʰ],白读为[t]、[tʰ]等等。文读音和中古的《广韵》音有严整且简单的对应关係。不过,中古音的 [-n]/[-t̚] 韵尾只存在于饶平北部、潮安凤凰镇以及丰顺、揭阳、普宁等潮客交界处,在其他各地,大多数字转读为 [-ŋ]/[-k̚],少数字转读为 [-m]/[-p̚](如按《潮州音字典》,“患”在潮安念 [huam],而非 [huaŋ],也非 [hueŋ])。白读音和中古的《广韵》音的对应较为複杂,尤其是韵母部分。声母部分与上古汉语对应较统一,只是上古时期缺乏音韵的科学记录,韵母方面的变化难以考究。

文法

潮州话文法与南方汉语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话和粤语。潮州话语句一般以主谓宾结构为主,有时配合小词就可变为主宾谓结构。

词法

代词人称代词潮州话的人称代词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没有格之分,例如“我(ua2)”是第一人称,“伊侬(i1 nang7)”指第三人称“他们”等。闽南语正如南岛语系,“我们”一词分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听话者都包括在内,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词“俺(nang2)”,否则就用“阮(uang2)”。其他南方方言如粤语和客家语并无如此区别。单数複数第一人称我 ua2我包括性俺 nang2咱们排除性阮 uang2、ung2 或ng2我们第二人称汝 le2你恁 ning2你们第三人称伊 i1他/她/它伊侬 i1 nang7 (ing1)他们/她们/它们 补充:潮州话除了“伊侬”外,部分地区口语中还经常用“亻因(ing1)”,来表示“他们”。所有格代词潮州话不区分所有格代词和所有格形容词。一般规则是人称代词加上“个”,便组成所有格代词或形容词,概说如下:单数複数第一人称我个 ua2 gai5我的包括性俺个 nang2 gai5咱们的排除性阮个 uang2 gai5我们的第二人称汝个le2 gai5你的恁个 ning2 gai5你们的第三人称伊个i1 kai5他的/她的/它的/它的伊人个 i1 nang7 kai5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它们的例句:本书是我个(bung2 ze1 si6 ua2 gai5):这本书是我的。不过,有时“个”字也可以略去,例如当代词后面是量词,例如:我条裙(ua2 diou5/diao5 gung5):我的裙子。补充:有时所有格的“个”字也可以省略,例如:恁孥=恁囝(gian2)=你的儿子指示代词潮州话的指示代词分为指近和指远,概说如下:指近指远一般单数只个 zi2 gai5这个许个 he2gai5那个複数只撮 zi2 coh4这些许撮 he2 coh4那些空间只块 zi2 go3这里许块 he2 go3那里只内 zi2 lai6这里面许内 he2 lai6那里面只口 zi2 kao2这外面许口 he2 kao2那外面时间只当 zi2 deng3最 近许阵/当/回 he2 zung5/deng3/huê5那时,那个时候只阵/回 zi2 zung5/huê5现 在状语这生 zio2 sên1像这样许生 hio2 sên1像那样类型者个 zia2 gai5这种遐个/许个 hia2/hi2 gai5那种 疑问代词数词序数词语跟白话文的差不多。发音大写小写数值备注leŋ˥˥零〇0ik̚˨ / tsek̚˦/ iau˧˧壹一1也读为蜀zêg8,“蜀”、“一”在用法上有分工。弌为未被接受的另一种大写。
幺 iao1 表达相同意义。dzi˧˥ / no˧˥贰二2也读为两no6(本字),“两”、“二”在用法上有分工。弍为未被接受的大写。sã˧˧ / sam˧˧叄三3“弎”为未被接受的大写。si˨˩˧肆四4ŋou˧˥伍五5lak̚˦陆六6tsʰik̚˨柒七7poiʔ˨捌八8kau˥˨ / kiu˥˨玖九9tsap̚˦拾十10“什”为未被接受大写。数字如作序数,其前面加上“第(doi(n)6)”。习惯上,“一”用作序数词,读作(ig4),“蜀”用作基数词,读作(zêg8);“二”用作序数词,读作(ri6),“两”用作基数词,读作(no6)。大数不依此例。

句法

动词短语语态潮州话的被动语态中,施事者短语“给某人”必须讲明,并以“乞(keh4/kêh4)”,或“分(bung1)”作开端,即使这“某人”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知是谁人。粤语也採用此句式,用“俾”表达。例如:伊分人刣(治)掉。 i1 bung1 nang7 tai5 diou7/diao7相对粤语:佢俾人杀咗。国语:他/她被(人给)杀了。按照白话文,我们可以单用施事者介绍词“被”或者“给”,而不提及施事者;但在潮州话,下面这句在文法上是错的:(在汕头地区这种用法实际上已成为日常口语的一部分)个杯分敲掉。gai5 buê1 bung1 ka3 diou7/diao7 国语:杯子被打破了。应该说成:个杯分人敲掉。gai5 buê1 bung1 nang7 ka3 diou7/diao7相对粤语:个(只)杯俾人打烂咗。国语:杯子被人打破了。虽然不知谁人打破了杯子。施事者短语“分人(bung1 nang7)”永远都紧随主语,并非句子之末,也不像一些如德语和荷兰语的欧洲语言,在助动词和过去分词之间。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多採用选择问的格式,原生语法没有是非问:汝是唔是学生?le2 si6 m6 si6 hag8 sêng1 / 汝是学生阿咪?le2 si6 hag8 sêng1 a1 mi6国语:你是不是学生?/ 你是学生吗?除非表达反诘语气:汝是学生耶?le2 si6 hag8 sêng1 ê国语:你是学生啊?(表达难以置信的语气)但受其他方言影响,在书面化的语境中,也可以出现是非问,即使用“主谓短语+语气助词”构成疑问句,语气助词借自国语或广州话。比较句两个或以上名词潮州话的比较句结构是“X + 形容词 + 过 guê3+ Y”,被认为源自中古汉语的“X + 形容词 + 于 + Y”结构:伊雅过汝。i1 ngia2 guê3 le2 国语:他/她比你漂亮。粤语使用同样的结构:佢靓过你。keoi5 leng3 gwo3 nei5 [kʰɵy˩˧ leŋ˧˧ kʷɔ˧˧ nei˩˧]国语:她/他比你漂亮。然而,由于国语影响力愈来愈大,其结构“X比Y + 形容词”影响潮州话。于是,以上的例句可以变成:伊比汝雅。i1 bi2 le2 ngia2国语:他/她比你漂亮。只有一个名词包含“过”或“比”的结构,都需要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以作比较。如果只提及一个名词,就会组成残缺的句子:伊雅过(?)。在此情况,需要使用“幺”,或者“愈”的结构:伊幺雅。i1 iou2/iao2 ngia2(她比较漂亮。)伊愈雅。i1 ru2 ngia2(她更漂亮。)国语和粤语的情况都一样。只提及一个用来比较的名词时,需要转用另一种句式。潮州话和国语都使用前修饰语(形容词前),而粤语则使用后修饰语(形容词后):国语:她比较漂亮粤语:佢靓啲 keoi5 leng3 di1 [kʰɵy˩˧ leŋ˧˧ ti˥˥]潮州话中,有两个字本身有比较的意思,就是“赢(ian5)”和“输(su1)”。它们可以独立使用,或者加上“过”字:只领裙输(过)许领。zi2 nian2 gung5 su1 guê he2 nian2国语:这条裙子不够那条好。我内个电脑赢伊个好济。ua2 lai6 gai7 diêng6/diang6 nao2 ian5 i1 gai7 hoh4 zoi7 国语:我(家里)那部电脑比他这部好很多。如果表示更大的程度差别,可以在句末使用状语“好济(hoh4 zoi7)”。相等潮州话中,“平(bên5)”或者“平样(bên5 iên7/ion7)”用来表达相等的概念:只本书佮许本平(样)重。zi2 bung2 ze1 gah4 he2 bung2 bên5 dang6国语:这本书和那本书一样重。伊两人平平样。i1 no6 nang5 bên5 bên5 iên7/ion7国语:他们都一样(他们长相一样/他们一样那幺好/坏)。最级潮州话以副词“上(siang6)”或“上等(siang6 dêng2)”表示最级。而且,“上等”通常带有褒义:只间厝上等雅。zi2 goin1/gain1 cu3 siang6 dêng2 ngia2国语:这间房子最漂亮。伊人对我上好。i1 nang7 dui3 ua2 siang6 ho2 国语:他们对我最好。

辞彙

潮州话的辞彙与粤语有甚多相似之处,因为两者交流频繁。正如粤语,潮州话有很多单音节的词语,隐约反映出其历史之悠久,因为单音节在中古汉语十分普遍。然而,自现代标準汉语规範化以来,潮州话吸收了很多国语辞彙,多数是多音节的。而且,由于很多潮州人移居东南亚,潮州话加入了不少来自马来语的辞彙。

古老辞彙

潮州话保留不少古代汉语辞彙,许多用词亦与其他闽南语方言相同。例如“目(mag8)”眼睛、“囥(keng3)”藏等。

外语辞彙

除了马来语,海外地区的潮州话也借用了英语辞彙,这些辞彙中有部分随华侨回国交流而传回潮汕地区,如今这些外语辞彙大多已不用。马来语:马打 [mata] mata-mata:警察巴剎 [pasar] pasar:市场咕哩 [kuli] kuli:苦力(实为音意兼译之源于英语cooley一字)嘛哪 [mana] manawu chia?:哪儿有车?朱律 [tsu luk],雪茄,马来语cherut的借音词。动角 [dong kak],手杖,借自马来语tongkat.五脚砌 [ngo ka ki],马来语叫kaki lima,lima是数词“5”,kaki(马来语本意是“脚”)在这里是指量词“英尺”(英语:feet,本意也是“脚”的複数)。新马城镇临街骑楼下面的人行道,宽度为5英尺,故马来语称之为kaki lima。近代潮汕城镇出现西式街区,也和新马一样在临街骑楼下设人行道,以方便行人遮阳避雨,并借用了马来语的称呼,lima义译为“五”,kaki半音译半义译为“脚基”。多隆 [to long],借用马来语tolong,有两种意思,一是请求帮忙、照顾,一是请求宽恕、开恩。松芒 [song mong],骄傲、忘乎所以,借自马来语sombong,音稍变。泰语:角毕 [kak bik],皮箱,借自泰语,角是皮革的意思,毕是箱的意思。康霜 [k'ang seng],冷冻。康是关禁的意思,借自泰语。潮汕人称冰为霜。这个词是泰国的潮人造出来的,又传入潮汕本土。关进冷冻房里冰过的鱼肉,在潮汕话里叫做康霜鱼、康霜肉。英语:目头 [mak tʰau] mark:商标基罗 [ki lo] kilogramme:公斤巴仙 [pa sieŋ] percent:百分比咯离 [lo li] lorry:罗里/卡车

人称指代

汝(你)、 伊(他/她/它)、阮(我们)、俺/咱(咱们)、恁(你们)、伊人(他/她/它/他们)、翁(丈夫)、姥(妻子)、老公(曾祖父)、老嫲(曾祖母)、阿公/内公(爷爷)、阿嫲/内嫲/内婆(奶奶)、外公(外公)、外嫲(外婆)、阿爸/老政府(爸爸)、阿妈/阿姨/𡟓(妈妈)、阿伯(伯伯)、阿姆(伯母)、阿叔(叔叔)、阿婶(婶婶)、阿舅(舅舅)、阿妗(舅妈)、阿嫂(嫂嫂)、阿兄(哥哥)、阿姊(姐姐)、阿弟/丈夫(da1 bou1)囝(儿子)、阿妹/走囝(女儿)、弟(弟弟)、妹(妹妹)、囝(儿子)、孙(孙子)、大官(家公)、大家(家婆)、丈人(岳父)、丈姆婆(岳母)、新妇(媳妇)、新郎(新郎)、同门/同群(连襟兄弟)、同姒(兄弟的老婆)、契父(乾爹)、契囝(乾儿子)、同年(契兄弟)、丈夫(男人)、姿娘(女人)、老丈夫(老男人)、老姿娘(老姑娘、老女人)、丈夫囝(小男孩)、姿娘囝(小女孩)、后生囝(年轻人)、雅囝(帅小伙)、雅姿娘(漂亮的女生)、孥囝(小孩)、弟囝(小弟)、妹囝(小妹)、头家(老闆)、马囝/脚数(打手,手下)、同寅(iang5)(女伴/同僚)、人客(客人)、单丁(独生男孩)、乞食(乞丐)

交际

呾/道(说)、詖(puêh8)三国(摆龙门阵)、从(dang5)暹罗詖到猪槽(扯得太远了)、喝誧(huah4 pu2)(吹牛)、凑脚(参与)、食詖毋落(道不同不相与谋)、扶卵脬(pa1)(拍马屁)、散呾/散嚷(胡说)、济谢(谢谢)、对毋住(对不起)、无相干/无事(没关係)、呾毋别块去(说不清)、戆过只鸭/戆过水蠓(糊涂、不懂)、合(gah4)目(对眼)、悦着伊(喜欢他/她)、硬(厉害)、傻帕/白仁(***)、拼搏/拼生死(拚命)、青盲(瞎子)、半丁(傻子)、柴头(呆/木头)、只撮话(这些话)、我佮汝(我和你)、晓/知(知道)、别(bag4)(认识)、相别(认识)、相熟(熟识)、相辅(帮忙)、相借问(打招呼)、相辞(再见)、相推to1(推诿)、岂 (何)、过(guê3)(过于)、怪(guê3)(实在……)、猛(快)、着猛(要快)、过猛(真快)、有脸(有脸面)、四散呾/哭父/哭呻(cang1)(胡说八道)、硬许(肯定)、底(di7)(哪),底块(哪里)、只处(这里)、许处(那里)、乜个(什幺)、咋呢(怎幺)、怎(zai6)生(怎样)、 番爿(国外)、过番(到国外)、番客(华人侨居外国者)、番囝(外国人)、趣味(有趣)

生活

床(床/桌子)、眠床(睡床)、饭床(饭桌)、神床(神台)、食桌(赴宴)、芳枧/番枧/雪文(香皂)、饼药(肥皂)、饼药粉(洗衣粉)、雨遮(雨伞)、目涩(困了)、褛(外套)、衫(衣服)、鞋拖(拖鞋)、银/镭(钱)、个银(一元钱)、电毛(烫髮)、拟毛(染髮)、铰毛(剪髮)、洗面(洗脸)、洗浴(洗澡)、放屎(大便)、***(小便)、东司(厕所)、起厝(建房子)、税厝(租房子)、眠起(上午)、日昼(中午)、下旰(下午)、暝昏(黄昏)、暝暗(晚上)、床墘(床边)、醪(lo5)(液体混浊)、铰刀(剪刀)、树泥(橡胶)、泥(车轮)、泥乳(橡皮)、蛓毛虫/刺毛风虫(毛毛虫)、胡蝇(苍蝇)

厨房

糜(muê5)(粥)、汤匙/调羹(汤勺)、箸(筷子)、鼎(锅)、樽(瓶子)、籴(diah8)米(买进大米)、粜(tio3)(卖出大米)、汏(tuah4)(淘洗,如汏米)、熻(hib4)(焖)、炊(蒸)、烙(luah4)(煎)、焯(cog4)(在开水里煮熟,如食火锅焯菠薐)、煠(sah8)(白水快煮、如白煠鸡)、煲(bu5)(白水慢煮、如煲洋参水)、煏(bêg4)(烤,如煏鱿鱼)、秫(zug8)米(糯米)、蕹菜(通菜)、菠薐(buê1 lêng5)(菠菜)、番茄(西红柿) 、番葱(洋葱)、番梨(凤梨) 、腈肉(瘦肉)、肉脞(co3)(肉末儿)、膋/朥/猪朥(猪油)、莶椒(辣椒)、香橼(佛手)、檨(芒果)、卵(蛋)、碓(dui3)(舂米工具)

人体、疾病

头毛(头髮)、头壳(脑袋)、额(额头)、后斗(后脑勺)、面(脸)、眉(眉毛)、目(眼睛)、目眉(眼睫毛)、目汁(眼泪)、鼻(鼻子)、喙(嘴巴)、牙(尖头牙)、齿(臼形齿)、舌(舌头)、下颏(下巴)、须(鬍子)、颔(脖子)、肩头(肩膀)、心肝头(胸前)、胳卵脚(腋下)、肚(肚子)、骹(脚)、尻川(***)、骹头趺(膝盖)、腰龙骨(脊椎)、尾龙骨(脊椎骨尾部)、青盲(盲人)、腰痀(驼背)、浮火(上火)、漏屎(拉肚子)、结疕(痂子)、瘕痀抽(气喘病)、<犭肖>狗(疯狗)、垢圿(身上的污垢)、流鼻(流鼻水)、喉灱(口渴)、咳噪(咳嗽)、头晕/头戆(头晕)、乌青(淤血)

动作、行为

食(吃)、跍(蹲)、徛/企(站)、行(走)、走(跑)、睇(看)、掌(看守)、闪(躲)、捔(gag8)/擿/摵(sêg4)(扔)、泅(siu5)(游)、沕(bhih4)(潜)、拍(打)、惜(疼爱)、嚷(吼、喊)、惊(害怕)、畏(畏惧)、剥赤脚(光着脚)、掠(捉)、刣/治(杀)、夗(ug8, ngh8, in6, inh8)(睡觉)、睒(iam2)(迅速的看/观察)、倳(sai7)(放置,如个锅倳在风炉顶)、揨(dian1)(碰触,如我也未揨着伊,伊哩呾我拍伊)、搵(ung3)(蘸,如搵蒜泥醋)、沃(ag4)(浇淋,如沃菜)、潠(suang6)(喷水,液体形成条状,如潠尿)、囥(keng3)(藏,如条金项鍊囥在箱底)、缒(tui7)(一头绑重物使之垂直地面,如撮物件缚条索了缒落去)、坫(diam3)(躲藏,如伊坫在楼顶)、薅(kao1)(拔草/扣,如薅草)、烊(ionn5)(融化)、沞(zab4)(湿,如通身沞沞)、灱(da1)(乾,领衫灱了)、奅/冇(pan3)(空心的大,如撮包炊到奅奅)、侕(re5)(杂乱,如间内侕过狗窦)、腌臜拉飒(骯髒,如免洗浴?汝够鏖糟腌臜)、刜(hug4)(拿棍子打,如汝等欠刜手底)、椓(dog4)(切/砍,如用刀椓肉)、𠜱(poi1)(削)、撵(lêng2)(推)、掿(nag4)(捉/握)、揙(biang6)(掴耳光)、摝(log4)(拿在手里摇晃)、扱(zah4)(挽起裤子)、擎(kia5)(举/扛)、擘(bêh4)(掰开)、揞(an1)(捂住,掩盖)、戽(hou3)(戽水上田)、蹃(nêg4)(用脚蹬)、蹘(liou5/liao5)(溜走)、敨(tao2)(解开)、捼(ruê5)(搓)、捘(zung6)(拧)、踏骹(ka1)车(骑脚踏车,骹指脚)、彳陶(tig4/têg4 to5)(游玩)

思想感情

激血(生气)、激心(伤心、难过)、愊仄/艰苦(难受、不舒服)、愊性(暴躁)、欢喜(开心)、少礼(害羞)、心适(心情愉悦、惬意)、舒合(su1 gah4)(舒服、合心意)

天气自然景象

出日(出太阳)、落雨(下雨)、 月娘(月亮)、雷公(雷)、敲雷(打雷)、曝日(在炎日下晒太阳)、炙日烧、炙日花(在暖阳下晒太阳)、拍雾(起雾)、浮风(起风)、透风台(颱风来了)、透风落雨(颳风下雨)、日曝雨沃(日晒雨淋)、盖大水(发大水)、水涌(êng2)(涟漪)、海涌(海浪)、涌花(浪花)、涌坎(kam2)(浪尖)

古辞彙

1、卵——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2、肥——胖“环肥燕瘦”3、骹(ka1)——脚4、凝(ngang5)——冷5、刣(tai5)——杀6、惊——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目——眼9、涂(tou5)——泥土许氏《说文》,原无涂字,至宋徐铉(鼎臣归朝,故称宋。)奉诏校正《说文》,始于土部新土付涂字。其文云:泥也。从土,涂声,同都切。10、箬(hiêh8)——箬竹的叶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1、颔(am6)——脖子《资治通鉴》卷四篇“乐毅行武王之道”: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12、学堂——学校1、汝——你《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2、伊——他/她/它宋代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箸——筷子《世说新语》: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4、厝——房屋起厝——盖房子5、鼎——锅6、掠——捉7、炊——蒸8、椓——砍9、曝——晒10、落雨——下雨11、日头——太阳12、月娘——月亮13、走——跑《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即“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的意思。14、行——走15、食——吃 16、拍——打17、面——脸18、乌——黑19、索——绳子20、翼——翅膀21、裘——棉袄22、瘾(ngiang3)——喜欢23、雅、生好——漂亮24、姿娘——女人小女孩叫姿娘仔,老年的叫老姿娘,美丽的女人叫雅姿娘。姿:姿色、姿态;娘:古代深闰里的***。25、新妇、新哺——儿媳妇26、母——妈妈27、连细、物件——东西疑为软细,即细软的倒装,而文言文中细软即是东西的意思。28、勿——不要29、戆——傻30、散纸——零钱31、暝——夜晚32、物——东西《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第二个“物”字就是动词,和潮州话的用法一样。33、虼蚻(曱甴)——蟑螂34、作四句——说诗句,祝福人。可能和古代文人常作诗祝福别人有关。潮州风俗凡红白喜事都有专门的“四句”。35、衫——衣服36、跍——蹲37、徛、企——站38、睇——看39、囡囝(nou1 gian2)——小孩子40、呾——说41、大家——婆婆42、爿(boin5/bain5)——边43、曳(手)——招(手)44、翘楚——厉害、有本领、有种、有钱等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杂薪之中尤为翘翘者,我欲刈取之。”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来比喻杰出的人才。45、底——用为疑问代词,如“底个”、“底块”等,即“哪个”、“哪里”的意思。韩愈被贬到潮州,有一句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46、只(zi2)——这《说文解字注笺·只部》:“今俗用这字,亦只之转声也。这,犹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翟买办道:‘只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幺?’”47、东司——厕所48、还有很多带番的词,意思即是番邦传入的,正是古代汉人对外国的称呼。番薯——地瓜番茄——西红柿番梨——凤梨番硷、番枧——肥皂番仔——外国人红毛番——荷兰人

语言关係

国语

因潮州人对其自身文化的保留及传承相当重视,所以在当地不论男女老少,除了在校念书、与外地朋友交流时才讲国语,其它时候普遍都讲潮州话。而潮汕的小童,在上学念书前,潮州话也是主要的使用语言,进入校园之后才开始讲国语。 闽南语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汉语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没有前圆唇元音)、唇齿音及捲舌音。例如:将国语闭前圆唇元音 ü [y] 误读成闭前不圆唇元音 [i];将国语的清唇齿擦音 f [f] 读成清喉擦音 [h];将国语声母 zh [ʈʂ]、ch [ʈʂʰ]、sh [ʂ] 和 r [ʐ] 分别读成 [ts]、[tsʰ]、[s] 和 [z]。

客家话

由于普宁、饶平和揭西接近北方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一些人除了说潮汕话,也说客家话。潮汕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的是客家话对潮汕话影响甚少。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汕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争议

潮州话一词自古沿用至今,受海内外潮州人普遍认同。近年出现“潮汕话”新名称,但部分人反对以“潮汕话”命名,仍坚持使用“潮州话”名称。然而有趣的是《潮州话拼音方案》是基于汕头澄海口音的,而《潮汕大字典》却是基于潮州府城音。

史料记载

据有关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问方言,音韵与现今的其他闽南话大体相同。如今的潮州人与泉漳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闽南方言的一种,闽南语潮州话,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繫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就是“家己人(ga1 gi7 nang5)”。

语言特点

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辞彙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古“平”、“上”、“去”、“入”四声,潮州话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客人叫人客,母鸡***母,颱风叫风台,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潮州话中保留着古汉语特徵,潮语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潮语古朴典雅,并且具备上述特点,早已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使得研究潮州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着、字典、词典也很多。潮语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语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声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较古老的字典有《潮语十五音》,此后又有《潮州音字典》,近代又有各种研究的着述。

活化石

据考古发现,潮州地区出土的文化在远古人类文明中,更多接近于闽南,因此推断潮州的先民是闽越,而史籍也记载唐代时潮州曾三度由福建管辖,在漳州未建置之前其管辖範围还有至今闽南的漳浦县。因此,潮州文化与泉、漳二州的文化有很多相同之处。关于潮州方言的形成,很难有绝对的断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曾出现二种语言:一是正音,称为官话,可能接近于中原的语音;二是地方方言。前者多于社会上层或士大夫使用,而后者则主要在下层老百姓中使用。 由于潮州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虽然中原经历几次语言大变化(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化)但对其影响不大,故而潮州话至今仍保留不少古汉语特徵。因历史的变迁,这些古汉语辞彙有的以谐音或保留原音而成为地方方言,故被有关语言学者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CCTV大国人文纪录片称:“潮汕话是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潮汕话是潮商话,潮州话是古汉语、马来语、英语混合。

新闻报导

由中国社科院编纂完成的《现代汉语音库》近日收录进汕头话音档,并将汕头话子项代替原来的潮州话子项,这标誌着汕头话作为潮汕话的代表,已得到了国家的权威确认。近日,汕头电视台汕头话节目主持人许友文专程赴京录製《现代汉语方言音库》汕头话音档。《现代汉语方言音库》是由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用有声的形式保存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中收录了北京、哈尔滨、香港、厦门、汕头、台北等40种汉语方言代表点的资料,涵盖汉语各个方言区。在《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中,汕头话首次被确认作为潮汕方言的代表,列为闽语区6种方言之中,汕头话也由此代替了原来潮汕话的选项。汕头话音档包括语音系统、常用辞彙、构词法语要、语法例句、长篇语料5项内容,大致反映了汕头话的语音、辞彙和语法特点。汕头电视台汕头话节目主持人许友文被确定为汕头话音档的发音人。

字典书籍

《十五音》张世珍,1913《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揭阳江夏懋亭氏,1915《潮语十五音》蒋儒林,汕头文明商务书馆,1931《北京语音潮州方音注音新字典》,吴华重,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增三潮声十五音》,谢显益,香港着者出版,1965《潮语词典》,蔡俊明,周法高发行.台北 三民书局代售,1976《潮汕新字典》,(本局),香港广泰书局,1976《潮语词典补编,国潮语彙》,蔡俊明,台北 ***学生书局出版,1979《国语潮汕方言常用字典》,李新魁,广东人民出版社,1977《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李新魁,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新编潮州音字典》林伦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潮语僻字集注》,张惠泽,海天出版社,2006《潮韵》,李宏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新潮汕字典》,张晓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潮音经典·潮汕辞典》,蔡英豪,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潮汕话初级教程,Williams Dean 璘为仁,暹罗曼谷,18412,汕头话口语语法基础教程(Primary Lessons in Swatow Grammar [colloquial]: Containing a List of Syllables Representing the Sounds Used in Pronouncing the Tie-Chiu Dialect Prepared by S. B. Patridge),Ashmore 耶士谟,英华书局(English Pre***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4 3,A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in the Tie-Chiu Dialect, Josiah Goddard高德,Bangkok Mission Press,18474,English-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Swatow,Rudolf Lecheler黎力基,英华书局,18835,Handbook of the Swatow Dialect with Vocabulary Entry,Herbert Allen Giles 翟理斯,上海18776,A First Lessons in the Swatow Dialect,Swatow Printing Office Company, A. M. Fielde菲尔德,18787,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A. M. Fielde 菲尔德,上海美华书局(American Pre***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8,Manual of Swatow Vernacular with a Dictionary of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Words in the Swatow Dialect, 新加坡: Kohn Yen Hean Press, 18869,A Swatow Index to the Syllable Dictionary of Chinese by S. Wells Williams, of Amoy by Carstairs Douglas,John Campbell Gibson 汲约翰,汕头英华书局, 188610,潮正两音字集(The Swatow Syllabary Mandarin Pronounciation),John Steele 施约翰,上海英华书局19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72134.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