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诱导多能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怎么获得)

作者:曾瑾俞 在线学习 2023-04-07 03:29:44 阅读:21

诱导多能干细胞最早是2006年由日本的两位科学家Kazutoshi Takahashi和Shinya Yamanaka报导,文章发表于。Shinya Yamanaka最终因此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奖。

2007年11月,由中国科学家俞君英领衔的Thompson实验室和山中伸弥实验室几乎同时报导,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同样可以诱导人皮肤纤维母细胞成为几乎与胚胎干细胞完全一样的多能干细胞。

2014年9月,一名罹患退行性眼病的日本患者将成为全球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进行治疗的第一人。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cells)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和胚胎APSC多能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通过採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使体细胞去分化为多能干细胞,对于这类干细胞我们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基本介绍

中文名:诱导多能干细胞时间:2006年国家:日本发表于:《细胞》杂誌同义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起源

当时作者最初的思路来自于体细胞核移植入未受精卵细胞内能使该细胞核进行重新编程(reprogrammed,亦可理解为细胞核的去分化,体细胞核移植是克隆动物的第一步,这里关于克隆动物的部分暂不描述),因此作者认为未受精卵和胚胎干细胞中含有某些能给予体细胞全能性或者多能型的因子。因此作者对24个符合此类条件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作者将这些基因导入鼠体细胞中(採用逆转录转染的方式)诱导体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作者巧妙地採用24-1的筛选方式,以确定那些基因对于IPS用处不大。而后进一步採用10-1的筛选方式,最终确定了Oct3/4, Sox2, c-Myc,Klf4这四个因子起关键作用。这四个因子最终也被很多学者称为“典型山中因子”。通过採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使体细胞去分化为多能干细胞,对于这类干细胞我们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发展

上述观点一经报导立即引起全球学者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关于IPS的研究在广度上业已涉及多个物种,在深度上对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诱导的原理上亦多有报导。这个技术打破了人们对干细胞能分化为体细胞这一过程不可逆的偏见,而为将来我们获取干细胞新增了一个途径。2017年7月,中国安徽省首批高品质科研级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在合肥发布。

技术突破

iPS技术

iPS技术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迴避了历来已久的伦理争议,解决了干细胞移植医学上的免疫排斥问题,使干细胞向临床套用又迈进了一大步。随着iPS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优势已日趋明显。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採取添加特殊化合物的方法,将体细胞製造IPS的效率提高了100多倍。目前这项研究在大鼠实验中已获得成功,而在製造人类IPS时也可採取同样方法,以提高效率。该成果被业界称为IPS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6898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