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作者:孟婷儿 生活妙招 2023-04-16 12:51:00 阅读:24

IHEP一般指本词条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根据1956年周总理的指示在兰州设立的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其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1962年与二机部 “613工程处” 合併,使用现名至今。

近代物理所的定位是重离子科学和先进核能技术研究,目标是建成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重离子科学研究中心和国际先进核裂变能技术研发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先进加速器技术研究、原子核物理、强子物理、核天体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ads散裂靶研究、先进反应堆研究、高离化态原子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重离子治癌研究、重离子辐照材料研究、辐照生物效应研究、核辐射探测器及核电子学研製等。

截至2014年12月,近代物理所共有在职职工8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设有2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一级学科和3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基本介绍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外文名: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机构简称:近代物理所成立时间:1956年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现任所长:徐瑚珊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3个(2个一级+1个二级)硕士点:9个(2个一级+3个二级+4个专业)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昌路509号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属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2001年)

历史沿革

1956年,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7年春季,着名核物理学家杨澄中先生带领从中国科学院原物理研究所选调的20多名科技人员来到兰州,与甘肃省委调配的党政干部一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以原子核物理研究为重点,同时开展核技术套用研究,培养核科技人才和队伍。1958年6月13日,当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抽调了若干名工程技术人员,在兰州设立了“中国科学院613工程处”,负责1.5米回旋加速器的建造工程,代号为“613工程”。1962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二机部决定将兰州物理室和613工程处合併,成立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隶属二机部。1963年,研究所开始利用400keV高压倍加器开展快中子物理和轻核反应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965年,研究所600keV高压倍加器建成投入使用。随后还设计建造了15~50keV和40~150keV高压倍加器。1965年底,二机部下达了“从核燃料废水中分离裂变稀土元素的工艺流程研究”任务,即回收Pm等同位素的工艺流程。1970年2月,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了二机部下达的“回收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中的废磷酸二丁酯——煤油”的任务,放射化学研究人员採用急骤蒸馏法,并自行设计製造了精馏塔和膜式电预热器,经过反覆试验,使回收率达90%~96%。1973年3月,为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的档案,近代物理研究所由二机部划归中国科学院,确定以低能重离子核物理为主要研究领域,同时积极开展重离子套用研究。1979年,杨澄中所长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杨澄中申请了核物理和加速器专业的学位授予点。1988年12月,由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建造的国家“七五”重大科学工程分离扇回旋加速器建成并投入运行。1988年底,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正式投入运行,使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核反应研究从低能区为主转入以中能区为主,开始了热核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990年10月,经中科院批准,成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筹备委员会”,在筹备期间先按照中科院开放实验室办法进行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68597.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