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变奏曲式结构,什么叫变奏曲式 (变奏的曲式结构符号)

作者:何哲萱 干货分享 2023-04-22 12:48:27 阅读:26

什么是变奏曲式

  变奏就是保持原来的主题通过各种音乐的手段加以变化的方法,变奏后音乐还会保持原来音乐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旋律或其它音乐要素的改变达成音乐的发展。这种通过变化主题来结构乐曲的方式就变奏曲式。例如《小星星变奏曲》。这种曲式非常容易辨认,主题往往是淳朴简单的,而最初的变奏往往是通过改变乐曲的节奏或节拍而实现的。越是往后音乐的手段越复杂,有时候会通过改变调性、织体、伴奏类型、和声配置等手段实现变奏。利用这种变奏形式写成的乐曲就叫做变奏曲。

变奏曲式的变奏曲式

  乐曲形式之一,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一种乐曲结构形式。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主题可以是作曲家自创的,也可以是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主题,或是以民间音乐作为主题素材。

变奏曲式的变奏曲分类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从古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的装饰变奏曲和自由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不相同。
  变奏曲可以包含一个主题,也可以包含两个主题。包含两个主题的变奏曲又称复变奏曲或双主题变奏曲。这种变奏曲有两种结构形式,即两主题先后分别变奏或两主题依次交替变奏,前者如М.И.格林卡的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后者如J.海顿《第一○三交响曲》的慢乐章。
  变奏曲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声乐曲或器乐曲),如:A.亚当的《莫扎特主题变奏曲》(花腔女高音独唱曲)、巴赫的《戈尔德贝格变奏曲》;变奏曲也可作为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室内乐、组曲等套曲的一个乐章,并常用于慢乐章,如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的第2乐章。某些变奏曲,按其艺术构思将一系列变奏划分为几个部分,因而使变奏曲具有组曲的性质,如С.В.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和乐队而写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见变奏曲式)。 不仅主题的结构常起根本的变化,主题的性格和体裁也变幻不定(如从抒情性变为谐谑性,从进行曲变为舞曲等);保持不变的,只是主题的个别音调和若干和声轮廓,因此又称“性格变奏曲”。R.舒曼的《交响练习曲》是性格变奏曲最早的范例。19世纪末叶的标题音乐常利用性格变奏曲移步换形的特点来揭示特定的标题内容。如R.施特劳斯的《堂吉诃德》(1897),主题带有骑士性格,各个变奏描绘了堂吉诃德的10次奇遇,终曲则描写了他的死亡。在V.丹第的《伊斯塔尔变奏曲》中,甚至运用了独特的倒装变奏的形式,从最复杂的变奏开始,随后的一系列变奏描写伊斯塔尔在经过七重门时所受到的考验,最后才出现齐奏的主题。在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往往同时运用装饰变奏和自由变奏,如П.И.柴科夫斯基为大提琴和乐队写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什么是变奏式?

  是变奏曲式吧?提醒一下 那位同学千万别把变奏曲式和变奏曲给弄混了,不一样的。
  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音乐作品的曲式之一。主题的原始陈述和它的一系列变奏陈述,按照一定的构思完整地组合起来,即构成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是在一个基本主题呈示之后,又作反复多次的变化陈述,从而形成一个主题(Theme)及其若干变奏(Variations)的系列整体.
  基本图示:
  主题 变奏一 变奏二 变奏三 变奏四┈┈
  Theme Var Ⅰ Var Ⅱ Var Ⅲ Var Ⅳ┈┈
  变奏的数量从两三个变奏到几十个变奏不等,变化程度一般为:由轻到重,由简到繁.
  变奏曲式也可以与其它曲式相互渗透结合,形成整体变奏系列的分组,分部及再现性结构布局.
  变奏曲式一般仅作为独立作品或套曲的独立乐章而应用.
  变奏曲式的类型
  1,固定低音变奏曲式
  2,固定旋律变奏曲式
  3,装饰变奏曲式
  4,自由变奏曲式
  5,双主题变奏曲式

什么是变奏曲

  “变奏”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一方面仍可使人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
  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型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装饰。
  稍复杂些的,则会将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织体、和声都做较大幅度的改变,甚至只是选取原材料的某个因素加以发展,以至于几乎听不出它们和原型的联系了。音乐作品中的“展开”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变奏。
  变奏曲式的概念是:由主题和它的一系列变体构成的曲式。图式为:
  A+A1+A2+A3+A4+A5+A6+A7……
  A是主题原型,A1 、A2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和第二变奏,依此类推。
  假如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变奏曲--也称作主题与变奏,有点像是同一个服装模特换几种不同的装束多次登场。可能她第一次穿一件中式旗袍,第二次是西式晚礼服,第三次又换成都市牛仔装,第四次是职业装,第五次是运动装……不管服装怎样变,甚至变到你几乎认不出这个模特了,但实际上人还是这一个,她的修长的身体、她的面庞,还都是原来的。
  音乐中的变奏有点接近这种情况。主题本身通常比较单纯,但后面一个又一个的变奏会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性格侧面,有的行云流水,有的果敢有力,有的诙谐快活,有的气势磅礴。有经验的欣赏者会一边听出它们的新的个性,一边又能捕捉到这些变奏与主题的联系。而对作曲家来说,变奏曲是一种能够展示其想象力的体裁,他要在一个有限的主题之上,作出丰富的变化和发展,使这个主题的潜藏素质一一得到发扬,展现出新鲜的意趣。这可以说是"在有限情境中追求无限的自由"。
  一首变奏曲中,变奏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从两三个一直到几十个。此外,它可以在前后分别加上引子和结尾。如果变奏数目比较多,它们还会形成组,常见的情况是形成三组,在音乐特性上具有"再现三部性",即一,比较平稳的陈述类型,这一组对主题的变化不是太大;二,丰富活跃的发展类型,它们在个性和写法上都有较大的变化,离主题原型最远;三,带有再现性质,是对主题基本个性的回归。
  例如,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是一首精彩的变奏曲,由主题和六个变奏组成。主题本身是二部曲式,两个部分各自有重复。它的旋律宁静优美,虽然很朴素,但极有韵味。
  这首作品属于"严格变奏",即每段变奏基本上没改变原来主题的乐句结构,它们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上进行装饰而已。另有一种"自由变奏",它对主题的改变幅度相当大,每一个变奏只是从主题中选取很少的因素进行自由的、大幅度的扩展,如果不作仔细分析,几乎听不出来各个变奏和主题的关系。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古老的变奏方式,它的主题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低音旋律,在全曲多次重复,在其之上,其他声部进行变化。这种盛行于16、17世纪的变奏曲有个专门的名称"帕萨卡里亚"(passacaglia),它是三拍子的,速度徐缓沉稳,采用小调式。德国作曲家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里亚(BWV582)》是一个杰出的例子。
  巴赫主题低音旋律之上作了20次变奏,听者绝不会觉得腻烦,而是会感到美不胜收,会不禁感慨:在这样一条朴实无华的低音旋律上,竟然会发展出这么美丽而丰富多变的音响。
  变奏曲式对于作曲家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就是在有限的材料上进行无限的变化,对于作曲家的想象力和技巧都是考验。对于听者来说,辨认每一个变奏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之处,那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也是令人为之着迷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52474.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