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嗡三摩地梭哈是什么意思)

作者:谢颖逸 科普百科 2023-04-01 23:35:35 阅读:22

入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是梵语音译。其实就是入定的意思。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α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扩展资料:此三摩地一语,并非佛教固有的用语,在佛教兴起时代的印度已广被使用,瑜伽派视之为解脱的方法,置于瑜伽八支中的第一支。后来佛教也采用此语,纳入佛法体系中。三摩地、解脱、禅及三摩钵底等词,皆指心相续转于一境的状态,但其义略有小别。《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云(大正26·82c)︰‘禅者,四禅。定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皆名为定。解脱者,八解脱。三昧者,除诸禅解脱,余定尽名三昧。有人言,三解脱门及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名为三昧。有人言,定小三昧大,是故一切诸佛菩萨所得定皆名三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摩地

什么是禅定三昧?

禅是佛心,禅是三昧的境界,所以真的禅定,严格来说,就正如六祖所说的,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内心不乱为定,这其实就是标准的——这个禅,六祖所说的禅定就是禅的境界,就是三昧,就是三昧。
  外道定,就所谓初禅,二禅三四禅,那个是属于有层次执着的定境,他一出来了就失去了那个定境,一收功了就失去了那个定境。真正的禅定就是所谓的三昧和大定,他在打坐和活动都能够保持那种状态,那种状态,也就是大定、三昧。那往生极乐和禅定——我认为最标准的禅定就是三昧。那三昧与往生极乐的关系是什么,亲证三昧而且有信愿求生极乐的人,他是属于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正如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从文思修,入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
通俗点说就是: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入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是梵语音译。其实就是入定的意思。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α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扩展资料:此三摩地一语,并非佛教固有的用语,在佛教兴起时代的印度已广被使用,瑜伽派视之为解脱的方法,置于瑜伽八支中的第一支。后来佛教也采用此语,纳入佛法体系中。三摩地、解脱、禅及三摩钵底等词,皆指心相续转于一境的状态,但其义略有小别。《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云(大正26·82c)︰‘禅者,四禅。定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皆名为定。解脱者,八解脱。三昧者,除诸禅解脱,余定尽名三昧。有人言,三解脱门及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名为三昧。有人言,定小三昧大,是故一切诸佛菩萨所得定皆名三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摩地

"都摄六根,净念不断,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都摄六根,净念不断,,斯为第一”
都摄六根
都,作完全解;摄,在此处解为控制住或安稳住;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泛指人与外境交感的渠道。
净念不断
心地清净不断地念(口念、默念皆可)佛号。
得三摩地
得,得到;三摩地,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等,汉语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斯为第一
斯,这,这是,为第一,堪称世间第一修行者。

读佛说大乘无量寿经,回答现世得到什么

佛法是出世间法,学佛就是要放下贪、嗔、痴等恶习,从烦恼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以贪着心,通过读经念佛想等到什么,那么只能说,你将什么也得不到,佛法中没有能够满足众生贪欲的东西。

入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是梵语音译。其实就是入定的意思。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α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扩展资料:此三摩地一语,并非佛教固有的用语,在佛教兴起时代的印度已广被使用,瑜伽派视之为解脱的方法,置于瑜伽八支中的第一支。后来佛教也采用此语,纳入佛法体系中。三摩地、解脱、禅及三摩钵底等词,皆指心相续转于一境的状态,但其义略有小别。《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云(大正26·82c)︰‘禅者,四禅。定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皆名为定。解脱者,八解脱。三昧者,除诸禅解脱,余定尽名三昧。有人言,三解脱门及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名为三昧。有人言,定小三昧大,是故一切诸佛菩萨所得定皆名三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摩地

从文思修,入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
通俗点说就是: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再说从闻思修,而不是从文思修。这句话你可以当作文言文那样理解,也不会错,简单说就是从听到的或知道的加以思考(修行,加以个人的思想等给自己以利用和替身个人素质)一下,从而达到某种境界。
然后你结合我的话理解一下总体意思。

"都摄六根,净念不断,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

三摩地就是三昧的异名,能得正定正受
,真是受用!

藕益大师称「念佛三昧」是宝王三昧!

印光大师开示: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於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於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印光大师:“复幻修大师书”

  

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此三句,师自加密圈)以摄心於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此系平日勖令专心致志之要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87.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