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一月为什么叫正月 (人们为什么把一月又叫正月)

作者:温海滢 科普百科 2023-04-28 09:28:52 阅读:23

农历的第一个月,为什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呢?

中国的农历堪称世界一绝,四季的美,农事的准。就拿人们通常把农历一月称作“正月”一说吧。

一月为什么叫正月 (人们为什么把一月又叫正月)

这也是有缘故的:我国古时,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顺序,就把改变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直到现在。

另有“正月”叫“征月”,是因为秦始皇名字叫赢政和赵政,他统一天下后,嫌“正”字与他名字中的“政”字同音,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征月”,不然就杀头。从此,“正月”的“正”字,就读成了“征”字的音,也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不单是一月叫“正月”,还有十一月叫“冬月”,十二月叫“腊月"。而且一至十二月,每个月都有别称。一月称正月、征月、端月、隅月、孟月等。二月称卯月、杏月、花月、如月、仲春等。三月称桃月、炳月、桐月、阳春、辰月等。四月称梅月丶阴月、余月、巳月、孟夏等。五月称仲夏、榴月、蒲月、午月、毒月等。六月称季夏、荷月、荔月、伏月、未月等。七月称孟秋、兰月、申月、桐月、瓜月等。八月称仲秋、桂月、中秋、酉月、壮月等。九月称菊月、季秋、玄月、戌月等。十月称孟冬、良月、阳月、亥月、小阳春等。十一月称冬月、仲冬、子月、辜月等。十二月称腊月、季冬、涂月、丑月、嘉平月等。

【图片来自网络】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月,为什么子月是十一月而不是正月呢?

这件事,简单地说——

第一,“十二地支”,被古人与天上的“十二次”相对应了。

第二,古人,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确定“四时”和“月份”。

第三,如果把“农历”春天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那就恰好北斗斗柄指向“十二辰”的“寅”辰了。

古人,把太阳一升一落称为“日”,甲骨文的“日”,就是太阳的象形。

古人,又把月亮一朔一望称为“月”,甲骨文的“月”,是月亮的象形。

殷商之人,用“年”或“岁”表示“一年”的时间。但甲骨文的“年”和“岁”,与天文和日月星辰无关。“年”,象人负禾之形;“岁”,象农具之形——可知,那时人们的“年”或“岁”,是从农业生产周期转借而来。

说是“转借而来”,因为至少比成汤建商还早3000年以上的时候,也就是距今6500年以前,中国先民已经基本掌握了太阳视运动周期的规律。

那个时候,人们已懂得“立表测影”,已可准确测量“子午线”。

也就是说,在大约距今6500年前,中国的古人已经有了“太阳回归年”的概念。

虽然以“太阳回归”为“年”,但“纪年”是个难题。

古人还是从更便于观测的夜间“星辰”入手——即“恒星周期”。

于是,“木星”被发现了——“木星”从某颗恒星出发,十二年之后,它又会回到这颗恒星附近。人们称“木星”为“岁星”,有了“岁星纪年”法。

为了记录“岁星”在十二年中的“行程”,古人为它设立了十二个“驿站”,起了十二个名字,总称为“十二次”。

“岁星”,每年,都会在一个具体的“次”中,等于“木星”每年在天空中移动30度,十二年恰好“行走”一周天,360度。

“岁星”十二年里依次行走“十二次”,“十二次”,各有其名。

它们分别是——星纪、玄枵(xiāo)、娵訾 (jū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问题是,被称为“岁星”的木星,在天空中自西向东运行。这与太阳以及其他恒星自东向西运行恰恰相反,无疑给观测带来了很大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古人假想了一颗在地上运行的“太岁星”,并且把运用于地的“十二地支”搬到了天上——由东向西,将天空平分分十二等份——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份都分到了一个“地支”,称为“十二辰”。

靠假想的“太岁星”纪年,叫“太岁纪年”法。

这种方法,是比照“岁星纪年”法创立的。好处是便于脱离对“岁星”的观测而直接纪年。

但是,“十二地支”,是古人用于地上“分野”的。为了不至于“天地混淆”,后来又为“太岁纪年”起了十二个很别扭的名字——

《尔雅.释天》云:“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成曰茂,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然后,应该是因为“太岁纪年”是“岁阴年”,于是又按“十天干”,起了十个“岁阳”名称,表示“岁阳年”。

《尔雅.释天》云:“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日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箸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史记.历书》所说“岁阳”十名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在纪年上,可以使“甲乙丙丁……”可以和“子丑寅卯……”相配,且六十年一甲子了。

实际上,上古先民观测天象,最早关注的是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位于天空“北极”,也就是正中位置,不但明亮而且似乎“恒定不动”,当然,“斗杓”,即“斗柄”所指方向一直在稳定变换。

古人空间上确定“四方”,是根据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确定的;“四时”,也是根据北斗的变换确定的。

汉初的《鹖冠子》之《環流篇》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古人通过北斗,把“时空”统一了起来。

一年中包含十二个月,北斗斗柄也可以明确地指示出来。这就是北斗斗柄所指向“十二辰”中的哪个“辰”。

古代,称此为“斗建”。

《汉书.律历志》曰:“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

比如,斗柄指“寅”,称“建寅之月”;斗柄指卯,称“建卯之月”,以此类推。

至于“正月”,“正”有“嫡长”之义,“正月”即为一月。

为何现在“正月”是“寅”不是“子”,这在古代称为“建正”。

据称,夏代亦“建寅”,即以一月为“正月”,实际上这个说法未必可靠。

甲骨卜辞显示,殷商以秋分后第一个月为“正月”,大约在十月。

周朝,宣王以前,基本沿袭殷商“建正”方法,之后,才改为“建丑”,即十二月为“正月”。

汉武帝时,改为“建寅”,以一月为“正月”了。

“十二辰”,与“十二次”相对应,其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同样,北斗斗柄不同时间指向的“辰”也是确定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具体的立法确定哪个月为“岁首”,哪个月就是“正月”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66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