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佛法中的无明指的是 (佛法中的无明指的是什么)

作者:顾传刚 生活经验 2023-04-21 12:42:06 阅读:30

楼主好!这是佛学和佛教常识,可查网络版的佛法词典,了解字面意思不难。下面从“经、论、修、证“的四个角度,简介些知识,供参考。

【1,“无明“不能探讨和旁观】

人谈论万物时,都是站在对立面说的,这种二元视角见不到真相,永在矛盾中打转,故六根所及都为虚幻相,讲出来的一切都叫“妄见相“,所以佛在《楞严经》等大乘典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意思就是对万物真相的正知,不能依赖语言、思维等的方式,凡所说、所想、所见的都非真实,心动生相,有相生见,“说和不说“的当下都在错误中。同理,谈论本话题的第一个前提是,先要明白谈的不是“无明”,而是“无明相”,这是“无明”的影子,不是“无明”本身。不论是谁,哪怕是佛菩萨谈“无明”,所说都是“无明”的相,不是真的“无明”。若不懂这个前提,现在的讨论和内容也都是“无明”,因身在此山中,永远“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为何“无明”是个空名、假名、称谓,没有实义?原因有两个:(1)无明=暗,与“明”相对立,而对立的矛盾法都是虚妄非真,故“明和无明”的两边,其实都不可说。好比硬币的两面,说哪一面都是局部,不是整体;非当做整体,就是错误和颠倒。(2)一说“无”,无就变成“有”。同样,一说“明”,明就变成“暗”了?为何?“明“是无碍、绝在、唯一的意思,若六根能及,就不是无碍、绝在、唯一,变成“有碍、并在、唯二“了!这是谈论的第二个前提,要先明白“无明”本就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别把该词当真实;它没有确切含义,无义可讲,空为本性。

【2,“无明“的同义词】

在佛典里,无明的等义词很多,常见的如“烦恼、障碍、颠倒、挂碍、有为、虚际、虚妄、梦幻、翳病”等,不下几十个。但说再多都是同一个,这同一个却又不可说,是空相。如一个人同时会有多个称号,在家叫儿子,成家叫父亲,幼年叫子女,入校叫同学,上班叫同志,出生叫某某,做事叫员工,提拔叫领导等等,有多少交往就有多少称呼,却只有自己知道这个真实,外人是看不清的,常以为是多个人,其实为一。所以,别死执“无明”的确切意思,非要去绞尽脑汁定义它,都是徒劳。“无明“是水中月,似有非有,没有意义,逐之为误,越想越糊涂,放下就自然明白了。

佛菩萨为何要用多个词汇称呼“无明”?就为断了听者的执着心,因为若只用一个词,日久会在听者心里变成“定义相”,死执成碍,不能度人。正法无形,真法无相,妙法无说,实修无住,这才是佛教的真相和真理。

【3,“无明“的分类】

佛家法相宗(唯识宗)经论对此讲的比较多,藏传佛典也常说,都大同小异。一般分为“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的两类,再细说下去,还有其他叫法。无始无明也叫“根本无明”,也叫根本烦恼,既是众生的本能心,也是觉悟为佛的妙明心,常说的“烦恼即菩提”,指的就是“无始无明即佛”的意思,学人当下觉悟一转,变根本无明(暗)为佛(明),就叫顿修。打个比方,一个天生盲人所见皆暗,就算其他五根正常能用,则全部所知都叫“无明”,但天生的盲性是一切无明的根本,就叫“无始无明(根本无明)”。

【4,“无始无明“在佛典里的出处】

有很多,随便举四个:(1)《楞严经》,佛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本就是根本无明,也是无始无明,此处指“众生把一切虚妄当真实“的天生错误本性。(2)《圆觉经》,佛说“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这个也指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即众生天然的颠倒心性。(3)《瑜伽师地论》开示较多,如“无明者。谓于所知真实觉悟能覆能障心所为性。此略四种。一、无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这指无始无明(根本无明)的四分相。(4)《大毗婆沙论》,“问:何故名无明?无明是何义?答:不达,不解,不了,是无明义。问:若尔;除无明,诸余法,亦不达,不解,不了;何故不名无明?答:若不达不解不了,以愚痴为自相者;是无明。余法不尔,故非无明“。这个无明也是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指众生心天然就有的自误性。

【5,实修实证的“无始无明“】

佛家记载很多,此举近代公认开悟的月溪老法师答学人语,如

问: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r

答:根本无明即无始无明,是无善恶、是非、烦恼、爱欲、思想,是无知无觉的,即是宋儒所讲的“喜怒哀乐未发“,老子的“清静无为“,先天道的“先天无极“,哲学家的“清净快乐“,陆象山的“吾心宇宙“,儒家的“天命 之性“,参禅的“无明窠臼、百尺竿头“,婆罗门的“冥谛“,六祖讲的“无记忆性“,二乘的“空执“。根本无明者,因为根本即不明,将此佛性遮障;一念无明者,非从根本无明而起,因根本无明是无知无觉无妄念,一念无明是从见闻觉知起的。佛性与根本无明、一念无明,乃从无始以来俱有的,佛性、一念无明俱是无始无终的,根本无明是无始有终的,用一念无明将根本无明来打破,就可以见自性。一念无明是不能破的,一念无明者,乃一念妄动,起一个思想等。

可见,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是众生的迷性,实证佛法就是转变迷性为佛性,本不可说,借相言事,假舟度人而已。

总之,对佛教实理不能用心念想象和琢磨,需要实修,在行动中才能明悟。佛典如地图,修证如行动,只研究地图,从不迈步,终究为空,不能到达。对“无明”实相义的悟证也是如此,别只用心想、用口说、用字写,画饼充饥,终究无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595.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