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僧官 (僧官寺)

作者:曲甜梦 干货分享 2023-04-27 07:00:42 阅读:25

古代朝廷任命管理全国寺院僧尼事务维持教法的官员。一般由僧人担任。我国僧尼受政府庇护,不得实行自治制度,故设僧官,由朝廷任命。此制始于后秦,以后历代因之,惟僧官的职位名称随朝代更替而屡有变化。后秦时,秦主敕选僧

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僧正秩同侍中,馀则差降”(《大宋僧史略》),以掌教众僧尼。北魏皇始年间,任僧法果为沙门统,后改称道人统,以统摄僧徒。文成帝复兴佛法,立一元化的僧官制,以统御僧团。中央设监福曹,主事僧官以道人统为正,都维那为副。命临宾沙门师贤为道人统。和平元年(460年),师贤卒曜代之,称沙门统。地方设僧曹,以州沙门统治管僧事。且改监福曹为昭玄寺,置大统1人、统1人、都统3人,并置功曹及主簿员等职。其中大统之职似未任命。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后,东魏称昭玄寺以昭玄统为国统,昭玄都维那为国都。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以大中兴寺之道臻为沙门大统,不久增置昭玄三藏,为中央僧官,夏州三藏及安州三藏为地方僧官,掌理僧团内的仪礼、教学等事宜。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年)设立昭玄十统,沙门法上为大统,位居十统之首。南方僧官,东晋安帝时设地方僧官。至南朝宋武帝年间始设中央僧官,以瓦官寺法和为僧主。南朝历代相沿,均以僧正、僧主称之。地方的僧正、僧主较中央的僧正、僧主更有实权。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首次任命比丘尼为僧官,以宝贤为都邑尼僧正,法净为都邑尼都维那。南齐武帝永明年间,敕命法献、玄畅为僧主,分治江南、江北,其后僧官遂有东西之分。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令法云任大僧正。法云又立僧制,为后世之规范。隋代承袭魏齐等制,僧官以“统”为正,“都”为副,亦沿用僧主、僧正之称。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中央设置昭玄大统、昭玄统、外国僧主等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于慈悲寺任命僧官十人,称“十大德”,总理僧务。数年后,中央官制渐备,遂废中央僧官制,另以朝官治理僧团籍录、事务等。武则天时,以祠部掌理佛教诸事。中唐时,复置中央僧官,设僧统,但仅为尊号,并无实权。宪宗元和年间,于左右街功德使下设僧录,为掌理僧尼事务的中央僧官。昭宗乾宁年间,设两街副僧录。地方最高僧官为僧统、僧正,治理教团。五代亦设僧录、副僧录之职。宋承唐制,中央设左右街僧录司,其中设僧录、副僧录、讲经首座、讲论首座(南宋废后二者),僧录下设栳义,南宋另增立额外栳义。地方僧官一如唐制,于各州设僧正、副僧正、僧判等。元代曾以宣政院统领全国僧众,内置总统、僧录、正都纲、副都纲等僧官。明初,置善世院统领教团,设统领、副统领、?教、纪化等职。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京设置僧录司,内设善世、阐教、讲经、觉义诸僧官。并于各府置僧纲司,设都纲、副都纲各1人;于州置僧正司,设僧正1人;于县置僧会司,设僧会1名。清代沿袭明制,而无统摄僧民之实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447.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