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畲族民歌 (传统手艺)

作者:赵颂鸣 在线学习 2023-04-02 20:22:39 阅读:25

福建各地畲族能歌善舞,尤其是畲族的山歌,明清近代前后在畲乡几乎人人会唱,人人善唱。有一首畲歌云:“肚里歌饱人相熟,肚里无歌出门难。”这也道出畲族人民与民歌的不解之缘。畲族民歌大致上可以分为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和现代山歌等种类。叙事歌有民族史诗类和一般叙事歌两种:民族史诗类主要是畲族人民世代传唱的《高皇歌》、《盘古歌》和《盘瓠王歌》等;一般叙事歌是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生活而创作的,如霞浦民间长达300多行的《末朝歌》等。

小说歌是畲族民间歌手根据民间传说的英雄人物或汉族民间小说、唱本等加以改编的叙事诗,如福鼎的《钟良弼》以及各地畲乡广泛传唱的《山伯英台》、《白蛇传》、《奶娘传》等。

传统山歌题材广泛,是畲族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和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诗。此类山歌一般都是歌手临场即兴发挥,随编随唱,比兴生动。水平高的歌手更是出口成章,歌词诙谐有趣。其内容大致有劳动歌、生活礼俗歌、情歌、诉苦歌和对歌等。劳动歌有《种田歌》、《采茶歌》、《长年歌》等;诉苦歌有《抓丁苦》、《穷人歌》等;生活礼俗歌和情歌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畲族民歌中的精华,其如婚礼歌中的《哭嫁歌》、《梳头歌》、《别亲歌》、《上轿歌》、《闹房歌》和各地绚丽多彩的情歌等,都极富生活情趣。

现代山歌在畲族民间也流传广泛,其如《十送郎》、《白扇歌》等都传唱较广。至于畲族的对歌,其历史悠久,传播广泛。每逢过年过节或祭祖、婚娶等重大活动,各地畲乡往往聚集许多山歌高手,你来我往,互相盘答对歌,气氛热烈。畲歌常见的基本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一条”。但一些地方也有一字、三字、五字为一句的,没有十分固定的形式。有些地方的畲歌还有俗称“连”的形式变化,即以两条畲歌连为一首的,俗称“双条落”;三条为一首的,称为“三条变”,等等。在宁德和霞浦的部分山区,还有多声部民歌,由于它是由两个声部组成,故称为“双音”。又因为过去演唱双音时,大多是由两男两女的双音对唱(即盘歌),一问一答合起来就是双条,当一对歌手唱完一条刚要落下时,另一对歌手则紧接着唱起来,所以亦或称为“双条落”。

在闽东福安、霞浦、福鼎等地,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九月九等传统节日,畲民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尽情地对歌盘答。畲家婚嫁山歌更具民俗特色。婚娶时,新郎迎亲到女家,女家欲以饭菜款待,但桌上空无一物,于是新郎要逐一以山歌求索。要筷子,唱《筷歌》;要酒,唱《酒歌》,这些或称为“佳宴歌”。至于婚礼仪式,也无不伴以山歌。新娘离开娘家,要唱《哭嫁歌》、《别亲歌》等;新郎新娘拜堂,唱《拜堂歌》;饮合欢酒,唱《八仙上桌》;入洞房,唱《洞房贺诗》;喷床唱《喷床诗》;看新娘唱《十看新娘》,闹洞房,唱《闹房歌》。此外还有《佳期酒令诗》等,名目繁多。

福建民歌丰富多彩,其与方言、地域等关系尤为密切。福建有闽东方言区、莆仙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等,这些不同的方言对各地民歌的发展影响很大,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如闽西山歌旋律高亢,节奏自由,音域较窄,绝大部分是徵式调。调式主音大部分是全曲最低音,曲调简单朴实。每首一般为四个乐句,乐段大多由平行的上下两句组成,一般用三个乐音或四个乐音就构成一曲。闽东山歌以徵、羽调式居多,有些是以宫、角、徵(do、mi、sol)三音组成,但多以宫音作结。闽北山歌声音悠长,音域宽广,声音高亢。最有代表性的锁歌,其曲调一般是三音列或四音列,以“sollado”三音列居多,也有“domisol”或“doremi”音列的。四音列的则常为“ladoremi”。

福建的民歌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区域的民歌风格就明显不同,即使是同一区域的民歌,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如闽西山歌又可分为曲调绵长、字少腔多的客家山歌;曲式结构严谨、多为上下句反复歌唱的龙岩山歌以及节奏紧凑、字多腔少的连城山歌。闽北山歌亦多种多样,如《刀花山歌》,演唱形式有齐唱和对唱两种;《油茶谣》则音调活泼,节奏多变。在一些地方的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其民歌的唱法也并不一样。一些在某一个地方很流行的民歌,在另一个地方却往往不为人知。因此,在往昔闭塞落后的年代,兼之方言复杂,语言不通,几乎没有一首民歌可以传遍福建各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44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