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抢婚 (抢婚101次剧情)

作者:祁少阳 在线学习 2023-04-01 06:58:28 阅读:34

亦称“掠夺婚”、“抢劫婚”等。男子通过抢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关系。源于原始社会母权制向父权制、从妻居向从夫居过渡时期。在阶级社会中,婚姻的买卖性质越来越明显,索取高昂的彩礼,于是一些民族出现的“抢婚”便成为对古老婚俗残余形式的运用,以尽量减少经济方面的负担;另一些民族的“抢婚”则只是作为婚礼仪式之一,因而保留着更多的古朴性质,不过,这两种情况往往结合在一起。汉族以及蒙古、鄂温克、苗、瑶、彝、纳西、德昂、布朗、傣、傈僳、黎、高山等少数民族,在古代乃至及于20世纪上半叶,都曾不同程度地残存着抢婚习俗。如汉族,《易经》卷三有“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的记载。古代室韦、棘砣等民族亦有此俗。《北史?室韦传》:“婚嫁之法,二家相许竟,辄盗妇将去,然后送牛马为聘,更将妇归家,待有孕,乃相许随还舍。”对魏晋以后爨人(彝族先民),明嘉庆《滇南杂志》记述其婚俗:“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入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中挟妇乘马,疾驱走。父母持械,杓米淅洗婿,大呼亲友同逐女,不及,怒而归。新妇在途中故作坠马状三,新婿挟之上马三,则诸亲族皆大喜……”对于清末民初海南黎族,《中国边区少数民族图》以彩色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勾勒了抢婚情状:“黎俗,青年与黎女歌唱和合之后,乃由黎女集合其家人,均手持棍棒,将该青年痛打。该青年虽痛苦也得承受,……青年被打后,可将黎女强抢而归,女家故为追打,以为相送。”旧时甘、青和川西北藏族,青年男女经自由恋爱,在准备结婚时还要相约于某日深夜,由男方派人来“抢”走女子。“抢”去后,女家门口张贴红纸,以示姑娘已被人“抢”去,同时母亲还煞有介事地逢人便哭,父亲则请小伙子们骑上骏马,身背猎枪,到处“寻找”。被“找”到后,男家以贵宾相待,并共同商定正式完婚的吉日良辰。直至20世纪50年代前,云南德宏傣族青年男女相恋成熟后,往往因彩礼过重而施行“抢”的形式来缔结良缘:男女双方约好时间、地点,男子邀请若干好友携带刀枪和铜钱潜伏在预定地点,姑娘则以洗菜、挑水等为借口前去赴约。此时,小伙子们蜂拥而上,把姑娘“抢”跑,姑娘则佯装呼号以通知家里。家人和村邻闻声追赶,抢婚人便将钱币撤在地上,追赶者只顾拣钱,或往反方向“追去”,而故意使小伙子把姑娘“抢”走。数天后,男方请媒人与女家“敲石”议定彩礼,随之把姑娘放回,择期举行婚礼。旧时德宏景颇族中流行的“迷却”(拉亲)、“迷考”(偷亲)亦属抢婚习俗之列。以上诸例,从根本上说,属于“佯抢”。也有可称为真抢的,例如上述傣族地区,有的人依仗权势,利用不为社会舆论谴责的“抢婚”古规,强行霸占良家民女;景颇族中称作“迷鲁”的抢婚,往往是“先下手为强”而挖别人的墙角,作为一种婚俗的抢婚。无论是真抢还是假抢,都只限于一定的通婚范围才符合习惯法。

抢婚 (抢婚101次剧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413.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