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奇门遁甲六甲是怎么遁的 (奇门遁甲时甲加六甲的解释)

作者:晋新宁 科普百科 2023-04-22 23:44:53 阅读:29

《奇门遁甲》中的六甲是什么,为什么要遁藏起来?

奇门遁甲中的六甲指的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甲是干支历法中的叫“旬”,每一旬10天,如乙丑就属于甲子旬,乙卯就属于甲辰旬。而六甲也是每一旬的旬首,在奇门遁甲中六甲又称为“六甲值符”。

要理解奇门遁甲中的六甲,为什么要遁藏起来,需要从奇门遁甲的最初的应用起源来理解。

在奇门遁甲界,对奇门遁甲最初是运用于军队的排兵布阵、战争的攻守斗谋这些军事方面的认知是比较一致的。所以,我要从军事术语去理解奇门遁甲中的六甲,为什么要遁藏起来。

我们可以把奇门遁甲看成一方军队,而其中的甲是一个军队中的最高统帅;奇就是有甲这个元帅领导着对付敌人的三支奇兵——乙、丙、丁;门就是军队营盘之间的门户道路,在奇门盾甲中具体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八个门户。

这样就很好理解六甲为什么要遁藏起来了。因为甲作为这一方部队的最高统帅,是最尊贵的、对于军队的士气、胜负等是起决定性因素的。甲这个最高统帅遁藏起来,一是防止敌人的暗杀等行动,提高自己的安全;二是通过遁藏的方位等变换,让敌人捕捉不到己方部队的真实意图;三通过元帅甲不断的变换遁藏的部队及方位,可以更有效地指挥己方的部队。

那六甲和甲又是什么关系,要遁藏到什么地方?六甲其实就是最高统帅——甲的不同的化身。甲除了有三支奇兵外,还有六支常规部队,这六支常规部队,只要的职责是保护己方部队最高的统帅——甲。

甲就遁藏在这六支常规部队中。这六支常规部队在奇门盾甲中叫“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甲遁藏在这六支常规部队中的时候,会以不同的化身去遁藏。具体表现为:在戊中遁藏的是化身甲子,在己中遁藏的是化身甲戌、庚中遁藏得是化身甲申,在辛中遁藏的是化身甲午,在壬中遁藏的是化身甲辰,在癸中遁藏的是化身甲寅。

三宫六院分别是哪三宫,哪六院?

“三宫六院”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它主要用来形容皇帝嫔妃之多。那么,三宫六院到底是哪三宫,哪六院呢?

释义

“三宫六院”是由皇宫的建筑延伸而来,“三宫”和“六院”最初是指皇宫中某些宫殿的名称,由于这些宫殿与皇帝日常起居和后宫嫔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后来逐渐用其指代皇帝的嫔妃。

该词最早出自元杂剧《抱妆盒》楔子:

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奏献御前,圣驾即幸其宫。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宫里的嫔妃、宫女们听着,明天皇帝要亲自到御园打一枚金弹,哪位妃子或者宫女拾到这个金弹并送到皇帝面前,皇帝就会临幸她。这里面的三宫六院其实泛指妃子和宫女们居住的地方。

元朝皇宫的规模比较小,“三宫六院”乃是虚指。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开始营造故宫,这时候三宫六院才确有所指。

三宫

根据《礼记》的记载:

“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

,也就是说三宫指的是诸侯夫人居住的场所,皇帝嫔妃居住的场所被称为六宫。汉朝时,将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到唐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称为三宫。可见历史上三宫的说法并不统一。直到明清时期,由于故宫的营建,三宫的说法才变得确切起来。具体指的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也被称为内廷后三宫。

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内廷后三宫之首,它是明朝十四位皇帝以及清顺治帝和康熙帝的寝宫。《易经》曰:“乾,天也”,“乾清”二字意指在皇帝的统治下,天下可以得到清平和安宁。雍正帝移居养心殿以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群臣、批改奏章、接见外宾以及举行宴会的场所,乾隆时期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在乾清宫举行的。

交泰殿

交泰殿为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交泰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殿名取自《易经》,有“天地交合、康泰美满”的意思。每逢重大节日,皇帝都会在交泰殿接受朝贺。清朝时,交泰殿是存放印玺的场所。交泰殿内西次间一侧,有一座自鸣钟,其时间被视为皇宫的基准时间。

坤宁宫

坤宁宫为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之北。坤宁宫宫名取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交泰殿置于中间,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清朝时,坤宁宫为祭祀场所。

六院

六院,也称六宫、六苑,起源于唐朝,为嫔妃之居所,白居易《长恨歌》云: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明清时,六院其实是十二院,分为东六宫和西六宫,其中东六宫指钟粹宫、景阳宫、承乾宫、永和宫、景仁宫和延禧宫;西六宫指储秀宫、咸福宫、翊坤宫、长春宫、永寿宫和太极殿。

钟粹宫

钟粹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咸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钟粹宫。隆庆五年再次更名,前殿称为与龙宫,后殿称为圣哲殿,后复称钟粹宫。“钟粹”意为汇集精华、精粹的意思。明朝时,钟粹宫一度为太子居处。清朝改为嫔妃行宫,与慈禧同时代的慈安太后曾在此居住。此外,咸丰、溥仪幼年时也曾居住在这里。

景阳宫

景阳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钟粹宫以东,是东六宫里最冷清的院落。宫名“景阳”取自敬仰光明之意。景阳宫是著名的冷宫,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曾在此居住三十年。清朝时改为贮藏图书之所。

承乾宫

承乾宫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改为今名。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基本保持明代初见时的格局。明代时为太子或嫔妃居住,清代时为后妃居住。清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董鄂妃)、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咸丰之母)曾在此居住。“承乾”即顺承天意。

永和宫

永和宫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现名。明清两朝均为后宫嫔妃的居所。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常年在此处居住,生子胤禛,即雍正帝。永和宫基本保持了明朝初建时的风格。

景仁宫

景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现名。明朝时景仁宫为冷宫,明宣宗的胡皇后被废之后就常年居住在此地。清朝时为嫔妃居所,顺治年间,孝康章皇后在此居住,并诞下康熙帝。此外,光绪帝的珍妃也曾居住在此。

延禧宫

延禧宫位于东六宫之东南角,建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时改称延祺宫,清朝时重修并改为现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被毁。宣统时,在原址修建了一座三层西洋式水殿,俗称水晶宫。后因国库空虚,被迫停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座著名的“烂尾楼”,它也是清王朝腐朽衰败的一个见证。

储秀宫

储秀宫为西六宫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和光绪时曾进行过翻修,是明清后宫嫔妃的居住地。咸丰年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住储秀宫,并在此诞下了同治帝。清帝退位后,婉容也曾居住于此。

咸福宫

咸福宫建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安宫,为明清时期后宫嫔妃居所。此处虽为后宫居所,但皇帝有时也在此地起居,乾隆、嘉庆、咸丰都曾在此处居住。

翊坤宫

翊坤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万安宫,嘉靖时改为现名。清朝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了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将翊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了四进院的格局。每逢重大节日,慈禧太后都会在翊坤宫接受嫔妃们的朝拜。

长春宫

长春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为永宁宫,万历时复称长春宫。明清时为后宫嫔妃居处,清末辛酉政变以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曾居于此宫。

永寿宫

永寿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后改为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改称永寿宫。尽管清朝曾进行过大修,但永寿宫基本保持了明朝初建时的格局。永寿宫为明清两代嫔妃居所。其中,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曾居住在此,不久便突然暴死,是明朝疑殿案之一。

太极殿

太极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未央宫,嘉靖时改称启祥宫,清朝时改为现名。太极殿为明清时嫔妃居所,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32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