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闽北方言区 (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

作者:陆质彬 科普百科 2023-04-14 01:48:59 阅读:23

据介绍,现存最早闽北方言的文献材料,是清乾隆年间所编的《建州八音》。当时的建瓯话同现在的建瓯话相比,只是少了一个韵类、一个调类,200年来没有发生多少变化,可见闽北方言是一种稳固型的方言。如果从西北片的石陂、建阳话看,至今还保留着浊音声母,这在各地闽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可以说闽北方言是保守的、稳固的。但是闽北方言在结构系统上却是驳杂的,而不是单纯的,其中包含的历史层次很多。例如有些来母字不读I声母而读S声母(螺、篮、卵、笠等),见母字读零声母(狗、秆、笕、稿等),禅母字读零声母(蛇、熟、上、城),反映的是相当早期的语音特点,但又经历过曲折的变化。上述的浊音声母的保留是唐代以前的古音,而入声韵尾全部脱落,鼻音韵尾只有一种却又是元明以后的新变化。六个声调的字类划分则相当杂乱,从中可以看到福州话、南平土官话和现代普通话的多种影响。

闽北方言之所以是驳杂型的、稳固型的方言,这与闽北的社会历史发展关系密切。闽北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地区,汉晋前后汉文化最早经略和影响闽北,直到宋代,闽北各地依然人文鼎盛,经济繁荣。但在经历南宋范汝为起义、明代邓茂七起义和清代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后,闽北社会动荡不安,本地人口不断锐减,外地人口却又一再移入,经过这些人口的移徙变动,原来的方言中势必杂进其他方言成分。例如,他说“渠”,玩说“嫁”,说话是“话事”,痛说“疾”,多少说“几多”,这些都是客赣方言的说法,东西说“物事”则是吴方言的说法,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异地方言村等现象。如清光绪《浦城县志》卷6所说:“邑中土音不特与他邑不同,且城与乡异,此乡与彼乡亦异。合邑语言不下十余种,实全闽所罕见。”当时浦城各地除了流传正音外,还有淮南音、江西广丰音、浙江龙泉音、崇安土音等。“其余一村一族之另操一音者更难悉数,其先多从他处迁来,谚所谓离乡不离腔是也。”

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内部差异小,府城的建瓯话有较高威信,属于向心型;西片差异则较大,有离心趋向。闽西北的赣方言和浦城北部的吴方言,都是由闽北方言蜕变而成的。南片的沙溪流域的闽中方言和南平市郊的闽东方言原来也是闽北方言的地域。可见,闽北方言数百年来非但没有扩展,而且屡有收缩,这与南宋之后闽北经济文化衰落关系密切。闽北的经济衰退直至解放后才逐渐有了变化,但随着外地人的大量涌入,普通话得以迅速普及,这又加剧了闽北方言的萎缩。向心与离心并存,稳固与变异并存,驳杂、收缩与萎缩,这就是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闽北方言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15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