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傣族贝叶文献 (贝叶文献产生区域)

作者:安明雅 科普百科 2023-04-27 18:44:55 阅读:19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傣文文献,所以人们通常又把傣文文献称为“贝叶经”、或“贝叶文献”。据传,有一个名叫督英达的佛爷,首先用傣文把佛经刻写在贝叶上,至此贝叶经也就产生了。贝叶是一种名为贝多树的叶子,是一种棕榈类的木本植物。贝多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产物,印度的许多地方都有这种树,西双版纳也产贝多树。在贝叶上写经书可能是随小乘佛教的传入而传入。

傣族贝叶文献 (贝叶文献产生区域)

贝叶经书的制造与刻写方法是:先将贝多树的叶子剪下后,七八叶或十来叶迭在一起,用两块平板夹住,压上石块,几天后再拿出来用圆竹棍在上面滚压,压平滑为止。然后再用平板夹起来,用石头压上几天,再取出剪整齐,其长度约一尺半到两尺,宽度约二寸半,这时,制造过程算是完成了。写经时要将贝叶放在木架上,这种木架傣语叫“港坦”,意即“经架”。然后用一只铁笔刻写。铁笔是一根小长圆木,顶端镶一块尖铁块,犹如玻璃刀上的金钢钻。铁笔傣语叫“勒章”,“勒”的意思是铁,“章”即佛寺中刻写经卷的文书,又称“阿章”。每张贝叶可刻正反两面,刻好之后,涂以干炭粉,擦上油,再将叶面揩净,字迹就清楚地显露出来了。每刻完十来叶,内容告一段落之后叠成一册,再压平、穿孔,再穿以麻绳,就是一册贝叶经了。然后在经册边缘涂上金粉或黑粉,讲究的再漆上金漆,长篇的经典有积10多册或20多册为一卷的,配上布包、席包或木盒,甚为精致美观,且不易损坏。由于傣族地区气候炎热,历史上战乱频繁,又没有完善的保藏设备,现在所见到的傣文贝叶经还没有早于18世纪的,可见过去散失的情况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傣族地区刻经之风盛行,有些并不属于三藏经典的东西,也被改写成佛经形式,刻写到贝叶上来,因此,贝叶经的实有数,很难估计。

傣文文献除写在贝叶上的而外,还有写在土制棉纸上的。我们知道,傣文文献有傣仂文、傣哪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四种。从现存四种傣文文献来看,保存最丰富的是傣仂文,其次是傣哪文。德宏一带没有傣哪文贝叶经。

傣文文献大多没有署明著者和写作年代,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容易考证的。有的著作根据其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与文字上所反映的语言情况也大致可以确定其写作年代。因此,也并不减少其史料价值。

傣文文献的内容分类,前人已作过不少的探讨。相比较而言张公瑾教授对傣文文献的分类要比其它学者的分类更为科学与系统,下面按张公瑾教授的分类法,对傣文文献作一扼要的介绍。

(一)政治历史类

这是傣文文献中最有史料价值的部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史书,如编年史、土司世系、历史事件专著等等;另一类是各个时期的政府文牍、节日祝文、宣誓文等。史书部分最重要的叫“囊丝本勐”,即《西双版纳历代编年史》,自公元1180年(傣历542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西双版纳建立景龙金殿国起,写至1950年西双版纳解放止。此外,重要的编年史书还有《车里宣慰世系》、《叭真以来四十四代召片领世系》、《双江土司十八代世系》、《刀氏土司家谱》、《同治元年至光绪23年史事》等。历史事件专著有《大勐笼人民起义书册》、《橄榄坝人民反土司事件》、《出卖乌德乌勒情况》、《柯树勋统治西双版纳历史》、《大勐笼的历史疆域》等。政府文牍如《镇压悠乐山起义布告》、《傣历1191年(1829年)宣慰使为征派招待天朝官员费用的指令》、《勐遮等八勐向清王朝缴纳银粮的负担册》,以及各地土司对百姓分配的负担册等。节日祝文、宣誓文如《开门节、关门节宣慰复各勐土司的祝词》、《对缅王饮誓水文》,以及德宏“做摆”或“做帕戛”(皆宗教盛会)时的赞颂文等。此外,各种委任状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委任状行文虽短,却能对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提供许多重要情况。

(二)法律道德类

傣族农奴制的法规名目繁多,主要有等级法规、民刑法规、地方公约、罚款和赎罪的规定等。此外,各勐有勐规,寨有寨规,佛寺有寺规,宗教有教规,当召勐(土司)的还有关于召勐的规定等。这些法规像一根根粗大的绳索,组成了农奴主政权专制统治的法律网,维护着农奴制度对傣族地区的统治地位。

最早的傣文法规是《芒莱法典》,这是一部13世纪末14世初的作品。芒莱生于公元1239年,死于公元1317年。他是西双版纳第四代召片领(宣慰使)?珑建仔的外孙,曾在景线为王,很可能是《元史》上的浑乞滥。芒莱是一个在傣族历史上被推崇为十分精明能干的杰出人物,他所制定的法规,在西双版纳一带长期保有法律效力。所以《芒莱法典》是研究傣族法律史和初期农奴制社会关系的重要史籍。

作为法律和各种规约的补充,在傣族的传统教育中,充满着种种道德说教。在傣文文献中就有许多道德说教的著作。如《土司对百姓的训条》、《祖父对孙子的教导》、《教训儿子处世的道理》、《教训妇女做媳妇的礼节》。这类文献反映了不同时期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三)宗教经典论

傣文文献中数量最大的是佛教经典。其所译之三藏经典声称有84000部,其中《经藏》五大类21000部,《律藏》五大类21000部,《论藏》七大类42000部,并有一部五卷本的贝叶经(名为《别闷西板酣》)专门讲述这84000部佛经的由来传说。实际上傣文经书不会有这么多,但这也说明其数量之大。这些经典不仅保存了小乘佛教经典早期的面貌,而且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据佛教教义加以阐发的著述,其中保存了许多傣族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材料。例如多达22册的贝叶经《当难列普罗克》(即《释迦牟尼巡游世界记》)就记述了西双版纳许多地名来历和风土人情,另一本名为《纳贯》的经书则是关于各地地名的专书。这些都有很大的史料价值。经书中的文学作品尤为丰富。佛教文学作品《本生经》中最后一经《维先达拉》,通行本全书有13册和16册两种,详译本有22册,最详细的译本则有32册。

傣文经典从译文的语言形式来分,大致有以下三类:一类基本上全用傣语译出,仅夹杂少量的巴利语词,诵读出来男女老少人人能懂,如简本13册的《维先达拉》,叙述佛祖成道的故事和《千瓣莲花》的故事等;一类是半傣语半巴利语的,如《玛哈瓦戛经》(小品经)、《答沙西乍经》(十世书)等;还有一类全书都是巴利语,只是用傣文字母拼读而已,如《沙达经》、《戛姆玛娃扎经》。

(四)天文历法类

傣族的天文历法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形成,后来,傣族将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和中南半岛通行的小历纪元纪时法溶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傣族天文历法。傣族天文历法反映傣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农时特点和人民的生活习惯;与星占学结合在一起,则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傣族天文学文献至今保留甚多,其要者有《苏定》、《苏力牙》、《西坦》、《历法星卜要略》、《纳哈答勒》等书,对日月行星的运行及日月食等都能进行相当准确的计算。此外,在傣族民间还保存有大量的傣文年历书,这种年历书多者积100年为1册,少者数10年1册,也有1年1张的单年历。这些年历书保存着各个时期傣历的面貌,是研究傣历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五)农田水利类

傣族很早就掌握了水稻栽培技术,同时也相应地发展了水利灌溉事业。有关这方面的傣文文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关于土地制度的,一类是关于水利管理的。前者如《宣慰田、头人田及收租清册》、《耿马九勐十三圈的头田登记册》和各勐土司私庄田的各种收租清册,以及各村社占有土地的登记册等,较清楚地反映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在傣文文献中保存着大量有关水利灌溉和用水分配的历史资料。如15世纪的《景洪的水利分配》一书,其中所反映的当时土地关系及灌溉情况对了解景洪一带历史上水利事业的发展情况很有帮助。公元1778年西双版纳宣慰司颁布的《议事庭长修水利令》,对我们了解水利灌溉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重要的价值。属于这方面的文献还有《景洪坝的宣慰田及官田》、《景洪地界水沟清册》、《景洪田亩数及水利分配》、《从贺勐到景澜水利分配及保管手册》等。傣文文献中有关农田水利方面的材料,是研究傣族农民村社和农奴制度的重要史料。

(六)科技语文类

这一类包括数学、医药、军事、语文等。

数学方面的专书,现在可见到的只有不注明年代的《数算知识全书》及《演算法》(西双版纳勐腊本)等数种。另外,一些天文历法书(如《苏力牙》)和年历书中也带有一部分专讲数学计算方面的内容。

傣族的医药是一宗珍贵的医学遗产。在民间流传的医学书籍种类很多,这些书的书名一般都叫做“胆拉雅”,意即“药典”,但侧重面各不相同。傣族医药是祖国中医学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和地方特点。

傣族古代在频繁的战争中注意战略战术,也产生了一些军事学著作。现在所能见到的《挡答普》(布阵术)是其中难能可贵的一种。此书说明如何按照各种不同的形势布阵和修建战壕,书后并附有蜂窝阵、蜈蚣阵等十分珍贵的阵图20幅。虽然书中参杂着一些求神占卜的迷信内容,但根据地形并针对敌方阵势来布阵的思想,却是在战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语文著作有《萨普阐提》及《戛拉扎散》等数种。《萨普阐提》意为“音韵诠释”,《戛拉扎散》根据书的内容可译为“傣文典大全”。这些书分析傣文字母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以及拼写规则、韵律等,类似于汉族的音韵学与诗词格律方面的学问。

(七)迷信占卜类

迷信不是科学,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迷信反映人们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并保存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如各地的《勐神祭文》反映地区性部落组织联系的情况和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并存关系。景洪全勐一年一度要在土司率领下于路南山祭祀部落神阿纳娃戛雅,并宣读《囊丝舍不先宰》――类似“国书”的祭文。德宏一带的傣哪文祭文,还保存有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事迹。

傣文资料中属于迷信内容的多为占卜,即用迷信的方式预卜个人祸福与地方吉凶。这类书有《法底香》、《占卜与命图》、《驱病避凶书》以及《历法与占卜》、《历法占卜要略》等书中的占卜部分。傣族的占卜,有相当部分是从汉族中吸收而来的。

(八)文学唱词类

傣族文学的丰富内容已为人们所熟悉,特别是现已知名的上百部长篇叙事诗,更是我国多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傣族文学作品除有文学价值外,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方国瑜在《元代云南省傣族史料编年》一书中,引用西双版纳傣族唱词《天王松帕敏奇遇》故事说明公元7世纪时中南半岛的真腊与参半国的关系就是一例。当然,傣族文学的史料价值远不止此,许多文学作品还保存有不少傣族社会的历史事实。较早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的故事,反映的是傣族先民由牧猎过渡到农业定居并开始产生阶级时期的社会情况。较晚的如《葫芦信》和《召网香召网朔》,描写的都是公元19世纪60年代的历史事件。前者叙述勐遮王企图吞并景真的故事,后者描写宣慰使兄弟争夺王位挑起战争的始末,其中许多具体、形象的描写补充了正史的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40078.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