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素书主要内容讲解 (素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可雅芊 干货分享 2023-04-01 23:13:17 阅读:25

《素书》为什么叫“素书”,有何暗示,高手指教?

《素书》为什么叫《素书》,我查了下古籍,先贤没有解释,近代的大家也没有相关阐述。所以在此我只是略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要知道《素书》书名的含义,我们先来了解另一个词--素王。素王这个词最早应该是出自《庄子》。《庄子·天道》有这么一句话,“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郭象注解道“有其道为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贵也。”翻译过来就是说他的德行,功绩为天下所归往,但他并没有权势爵位,这样的圣人就是素王。到了汉朝,基本上这个词也成了孔子的代名词。如在《淮南子·主术训》有言“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还有王充 的《论衡·定贤》:“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等等。而《素书》里“素”应该指的就是“素王”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学了能够使人成就素王的书。为什么是素王,而不是直接能够成王?因为要想成为统治者,不单单是只靠知识能力所能决定的,它里面还包含个人的人格魅力,时遇,甚至还有些许时运等等条件的组合叠加。这不是靠一本书就行的,书只能告诉你做事做人的方法。

那么《素书》有没有这样厉害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来历。关于《素书》,我们知道的并不多,基本上对它的认知都是来自宋代宰相张商英的序。在序中张商英这样写到: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子房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而《素书》就是当年有名的“圯桥受书”故事中黄石公给张良的书。通过这段序言,我们知道了当年黄石老人把书传给张良,但是由于黄石老人不是圣贤不可轻传的叮嘱,张良死后一直把它自己玉枕中,一直到被晋朝的盗墓贼找到而开始流传于世。

虽然张良凭借此书而助刘邦一统天下。但是在张商英看来,张良也不过是学了此书的皮毛。序后面有言:

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哉!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嗟乎!遗粕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由此可见此书的厉害。

统观全书,它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而杂以法家、兵家的思想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其又长于权谋,故而又被称作《钤经》,“钤”是兵书的意思。同时也是通假字,通“权”字,谋略的意思。或《玉钤经》。玉在古代是君子的象征。说明这本书是君子或圣人安定天下用的。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确定《素书》的书名正是有素王之书的意思。

西晋时期盗贼从张良坟墓中获得的天书《素书》的作者究竟是谁?

“天书” 到底是什么?按从前的解释,就是神仙写出来的东西,反正凡人是看不懂的。“天书”一词出自《简易道德经》里的 “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有人奉送河图和洛书的时候,问是什么东西,太昊伏羲答:“天书”。而《素书》是秦末的黄石公所作,内里的文字简略,却含意精湛。

据说上至尧、舜、禹,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全都没超过《素书》的范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其称作 “天书” 也不为过。

传言盗墓贼是冲着兵书而去,结果悲剧了,得到的是《素书》

据《史记·留候世家》 、《前汉列传》记载,黄石公于圯桥授张良《素书》。可不知为何,后来坊间渐渐就流传着黄石公授予的,是《三略》(又称《太公兵法》)。

据后世研究表明,《三略》的成书不早于西汉中期,是后人在先秦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期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然后,再假托黄石公的名义编纂而成。所谓的“三略”,是指策略、谋略和战略。

到了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果真就有盗墓贼相信张良得到兵书的传言。当打开张良墓后,经四处寻找,终于在一玉枕中找到了 “天书”。且书上还记有秘戒,“此书不许传给不道、不神、不圣、 不贤之人。如所传非人, 一定会受到祸殃,遇到合适的人不传,也将受到祸殃。”

盗墓贼一心以为张良墓中藏有的是兵书,可到头来却只得到了《素书》。不过,也多亏了这些盗墓贼,让《素书》 能够重见天日,并逐渐流传开来。

《素书》究竟是本什么书?

《素书》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版本,如《汉魏丛书》 本、《说郛》 本、《二十二子》 本、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 本、明朝唐琳刊本、 明朝王士祺本等等。

黄石公的《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和安礼六章,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讲的就是个人的修养及处世之道与政治息息相关,立身是治国的基础。即,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且这个次序是不可打乱,只要具备了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适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全书着眼于个人,认为国家的政治、 军事, 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都与个人的修为有关。

古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而这一切,恰恰是建立在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之上。

道者, 人之所蹈, 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 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 人 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 义者, 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 以立功立事; 礼者, 人之所履, 夙兴夜寐, 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 不可无一焉。

结语:

作为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是秦汉时期的思想家和军事家。最为著名的,是授书张良使其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故事。不过,如世外高人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黄石公,在授书后却是下落不明,历史上再无记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7622.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