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中庸之道的精髓含义 (曾国藩中庸之道的精髓)

作者:严川皓 生活经验 2023-04-17 01:47:23 阅读:22

“中庸”是儒家思想比较重要的思想,那什么才是中庸之道呢?:

首先我们来看《中庸》的地位: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并称儒家经典“四书”。

据说《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而《中庸》则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皆出自另一儒家经典《礼记》。

孔子曾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也就是说:中庸是最高的德行,能掌握它的人缺失太久了!

在孔子看来,中庸境界很高,得其要领的人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认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也就是说聪明的人又聪明过头,愚笨的人又笨得理解不了!贤能的人做的太好,别人模仿不了,而不贤的人又根本做不到!您说愁不愁人?

在孔子眼里,掌握中庸之道的只有两人,一个是他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一个是上古贤君舜帝。可见得其髓者太少!

孔子夸赞颜回: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为啥颜回紧紧抱着中庸不敢丢失?只因“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即天下可武力夺取,高官厚禄可凭才智获取,刀山火海可凭勇气跨越,只有中庸之道太难掌握!

你看看,在那么多贤君圣王中,也只有舜做得到: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也就是说只有舜这样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去掉过和不及的,采纳适中的推广于老百姓,这样才是舜成为了舜,有别于他人的地方!

在孔子看来,只有“执其两端,用其中”才是掌握了中庸之道,过于不及都不得中庸之道!

为什么这么说?孔子曾经在论语里指出:过犹不及!语见《论语·先进》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由此可见,过和不及效果是一样的,过了,超过了普遍性,别人达不到,没有量产的可能性!不及,就是不合格产品,更没有量产的必要性!所以做到中庸,适宜推广很难!

因此中庸之道,是至高无上的德行,如何把握分寸是一门要修行一辈子的学问!

孔子一生也在践行中庸之道。

他说:“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的不足,不敢不勉,言顾行,行顾言。”

所以,“非礼不动,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智仁勇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行中庸之道的要旨!正如朱子所言,中者,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之名!雍者,平常也!今天你学习到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7378.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