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巫教 (巫教是什么)

作者:何丽欢 科普百科 2023-04-12 04:20:54 阅读:21

各民族的巫教源于鬼神崇拜。旧时,巫教在云南各地及各族中甚为流行。《华阳国志》说:“叟人信‘鬼教’。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咒要之。”唐代的一些文献中也说白族先民“尚鬼”。说明巫教在南诏前期是白族的主要信仰。

巫教与巫师是分不开的。巫师,白族叫“寨波”(男性)、“寨姆”(女性)。统称“朵兮薄”(大巫师),也有把男巫叫“舍之”,女巫叫“舍女”的,古代称“鬼主”。古代巫师的地位较高,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领袖,据史料记载,明代大理府设有“朵兮薄道纪司”。太和县设有“朵兮薄道会司”。在白族地区,巫教与道教合流较早。后来它又与本主教结合,在祭祀本主中,巫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巫师擅长巫术,如跳神,跳鬼,上刀杆,占卜等。据说有的巫师还“养蛊”,白语叫“稍聘”。养蛊者见某人生病或体弱,就将蛊放出,让它附在病人身上,或吃人肉,或喝人血,弄得病人面黄肌瘦,直至死亡。得此病者,须请高明巫师用鸡蛋或面团在病人身上轻擦。把蛊从人体中吸出,烧掉,病人才会好。巫师的主要活动是问魂、招魂、跳神、治病以及主持庙会神灵的迎送,举办巫术法事,降魔驱鬼,祭祀鬼神,看香火等。

白族巫师多为祖传,大多不脱离生产劳动,只有少数职业巫师。巫师作法所用的法器,主要有甲马纸、羊皮鼓、小锣、法铃、占卜工具、符咒等。

旧时,有些白族地区,由于贫穷,病了不吃药,而是请“朵兮薄”(巫师)跳神驱鬼,认为这样就可以除病。怒江、澜沧江一带白族,对巫术更为相信,凡生病、遭灾、开荒、出门做买卖、办红白喜事、生儿育女等,无不请巫师占卜,以测吉凶。占卜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竹签卜、镰刀卜、贝卜、鸡蛋卜、鸡头卜、铜钱卜、帕子卜、棉纸卜等。

彝族信仰的巫术,因其组织者、主持者是“毕摩”,故称“毕摩教”,又称“西波教”。毕摩是彝语音译,有祭司、经师、教师之意。又译作“希波”、“耆老”、“鬼师”、“白马”、“奚卜”、“比目”等。古代称“鬼主”、“大鬼主”。他们掌握古彝文,通晓《毕摩经》,能用经文占验吉凶,画符念咒,毕摩传承以世袭为主,也有拜师受业的。毕摩主要从事主持安灵、送灵、念经、祭祀、做斋、作帛、禳灾、祈福、驱鬼、招魂、合婚、择日、占卜以及对盗窃案进行“神判”等宗教活动。毕摩既执掌着神权,又掌握着一定的文化知识。既可通鬼神,又指导着人事。他与专司迷信的“苏尼”等不同,苏尼不识彝经,也不参与主持诸如为死者安魂、安灵、指路、作斋、祭祖之类的活动,而只会敲着羊皮鼓给人卜卦、跳神、送鬼,社会地位较低,毕摩的社会地位较高(仅次于“兹莫”―――部落首领),文化知识也胜人一筹。彝族谚云:“调解人的知识上百,兹莫的知识上千,毕摩的知识无数计。”毕摩是彝族的高级知识分子。毕摩有种类繁多、卷帙浩繁的家传“彝经”,传男不传女。彝经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即占卜经和祭祀经,有的毕摩还珍藏和通晓律历、天文、地理、医药、谱牒、伦理、神话、诗歌、诗律、历史等方面的彝文典籍。有的毕摩还从事彝文经典的著述,继承、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同时用中草药为病人治病,因而在本民族群众中威信较高,受到社会的尊重。

巫师

毕罗波系毕摩祭祀法器,俗称“毕摩帽”。用竹篾编制而成。状如斗笠,帽顶高约20厘米。内装一个象征菩萨的小竹人。据说毕摩帽是毕摩与神接触的保护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5719.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