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排湿气更好的穴位图解

作者:宋圣斌 在线学习 2023-04-13 07:48:38 阅读:24

湿气重的排湿穴位在哪?

“湿气”真的那么难治吗?老中医却不这么认为,除了按摩穴位,还有这个方法

在80、90年代,正是武侠剧热播的巅峰时刻,你常常会从令狐冲、张无忌和白展堂等人嘴里听到“点穴”这个词,一时间让人无比憧憬,幻想着你也能点某某人的穴,让他不动等等。

在现实里,肯定是不存在点穴就让谁不动等等,但却有那么几个穴位对身患“湿气”的人有很大帮助,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就能缓解“湿气”,它们分别是曲池穴、委中穴、阴陵泉、承山穴和丰隆穴。接下来我教你怎么按摩才能缓解湿气,这些穴位都在哪里等等。

1、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我们胳膊肘的内测弯曲处,当你蜷缩胳膊时时,中间有一条褶皱的地方就是曲池穴。曲池穴连着大肠的经络,湿气就停留和聚集在这个地方,对我们的全身造成伤害。因此在你闲暇时要常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帮助我们身体的气体循环和缓解湿气。

2、委中穴

它的位置在我们腿膝盖窝的中心点上,这个穴位连通着我们膀胱的经络,也是用来祛湿比较有利的一个穴位。中医说我们身体的很多与血脉相关的气都会积聚在这里,因此按摩这个学位的好处非常大,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多余的湿气排出去,也能减少的关节炎的风险。

3、阴陵泉

阴陵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神秘的,其实它的位置在我们小腿的内侧面,具体位置可看图解。难么按摩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中医讲能排出脾胃内的湿气,帮助调理脾胃。常常按摩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小便通畅,从而使身体的湿气从小便利排出去。

4、承山穴

它在你小腿腿肚的正中央,是很有用的排湿气的穴位,就连中医自己都会常常按摩它。因为按摩这个穴位能是我们身体的阳气活跃起来,从而达到排出湿毒和缓解疲劳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一点时间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就是身体会微微发热,这表示这你的按摩起到了作用。

5、丰隆穴

这个穴位在我们小腿前边的外侧面,也就是从脚背正面往上的20厘米处。中医讲这个穴位连接着我们胃部和脾脏的经络。常常按摩的话。多脾胃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身体湿气重的人就可以常常来按摩这个位置。

对于身体的湿气重和脾胃功能差的人,按摩这几个穴位的作用可能并不到,起效也比较缓慢,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调理。

老中医的祛湿气和健脾方法:准备水,把水煮开后,放入山楂、薏苡仁、茯苓、桃仁和桑叶等原材料,煎煮后泡水喝,能调理脾胃和缓解湿气。

夏天了,很多人会有或轻或重的湿气,有的不用调理,但要是影响到脾胃或者脾胃差而产生了湿气,这就需要调理了,不然越拖会越糟糕。

祛湿的穴位有哪些?

湿气侵犯人体,会有各种表现,比如引起全身酸楚、浑身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粘腻不爽等等,湿气侵犯周身筋骨关节,容易引起风湿关节痛。然而我们人体里有很多祛湿的穴位,按揉这些穴位有助于祛除体内或体表的湿气。根据湿气所处部分及性质的不同,我们将穴位分为健脾利湿、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温化寒湿和利水消肿五类,来发挥祛湿的作用。

一、健脾利湿的穴位

脾虚湿气重的人容易表现为面色黄或黯淡、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食少、痞满、腹胀、腹泻、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足三里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能够滋补强壮、健脾除湿,是强壮保健要穴,常用于治疗各种虚劳病证,可以用艾条灸15-30分钟。

2、三阴交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能够健脾利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湿疹等疾病。

3、地机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能够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各种脾虚水湿不化而出现的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

4、中脘穴,该穴位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够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黄疸等疾病。

5、阴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也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不运化水湿病证。

6、丰隆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能够健脾化痰,常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内盛出现的咳嗽、痰多、眩晕、头痛、水肿等疾病。

二、清热利湿的穴位

湿热重的人容易出现面色油光、口黏腻、胸闷、腹胀满、大便粘腻不爽或便秘、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天枢穴,该穴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能够疏调肠腑、清利湿热、消食导滞,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及月经病。

2、阴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也能健脾利湿,清利湿热,常用于治疗脾虚不运化水湿病证。

3、阳陵泉穴,该穴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能够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常用于治疗呕吐、黄疸、便秘、下肢痿痹、肝炎、胆囊炎及胆道蛔虫症等疾病。

4、曲池穴,该穴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能够清热、泻火、利湿,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湿疹及荨麻疹等疾病。

5、上巨虚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能清热利湿通便,常用于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及膝胫酸痛等疾病。

6、下巨虚穴,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也能清热利湿通便,功效和常治疾病和上巨虚差不多。

三、祛风除湿的穴位

身体被风湿侵犯,轻则全身酸楚,疲倦乏力,重则关节疼痛、游走性疼,随天气变化尤为明显,甚至关节肿胀、变形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风市穴,该穴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能够祛风湿,常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股外侧皮神经痛、腰病等疾病。

2、肩髎穴,该穴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能够祛风湿、止痹痛,常用于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

3、膝眼穴,有两个,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能够祛风除湿,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痛,鹤膝风,腿痛,脚气等。

4、犊鼻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能够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四、温化寒湿的穴位

体内有寒湿的人容易表现为面色发白或发黑、畏寒肢体、手脚冰凉、腹痛泄泻、或浮肿,平时容易感冒流鼻涕,舌淡苔白或水滑,脉细或脉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关元穴,该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能够温阳化湿,滋补强壮,常用于治疗肾虚气喘,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痛经、腹痛、泄泻等疾病。

2、神阙穴,该穴位在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能够强壮保健、温阳化湿,常用于治疗四肢厥冷、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等病。

3、中脘穴,该穴位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能够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黄疸等疾病。

4、肾俞穴,该穴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温阳补肾,利水化湿,常用于治疗遗精、遗尿、泄泻、痛经、水肿、腰痛等。

5、石门穴,该穴位在腹正中线,脐下2寸。能够温阳利水,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泄泻、肠鸣等病。

五、利水消肿的穴位

体内水湿泛滥的容易表现出全身或局部水肿、尤其是腰以下明显、小便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平时可以多按揉以下穴位:

1、复溜穴,该穴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能够补肾益阴、温阳利水,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

2、水道穴,该穴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能温阳利水,常用于治疗小腹胀痛、小便不利、遗尿、便秘、月经不调、疝气等

3、水分穴,该穴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能够温阳健脾利水,常用于治疗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及肾炎等病。

4、三焦俞穴,该穴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够温肾阳、利水湿,常用于治疗腹胀肠鸣、呕吐、水肿、鼓胀、遗尿、癃闭等病。

5、膀胱俞穴,该穴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能够通利水道,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等疾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5427.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