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二战波兰军队真实情况

作者:李凝丝 生活经验 2023-04-14 10:55:27 阅读:22

二战爆发前夕波兰海军舰船的集体逃亡计划为什么叫做“北京行动”?

二战前夕,德国进攻波兰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德国海军相比波兰海军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德国拥有波罗的海南岸的绝大部分海岸线,德国海空军可以在开战后拦截逃出波罗的海的波兰军舰。

波兰海军“闪电”号驱逐舰,装备7门博福斯120毫米炮,在欧洲算是火力较强的一型驱逐舰

所以英国向波兰建议,将波兰最新式的3艘驱逐舰“闪电”、“雷霆”、“暴风”转移到英国。显然英国人有自己的小算盘:既然波兰作为推动德国进攻苏联的牺牲品地位已经确定,那么当然要把最精华的部分拿走供英国所用,英国皇家海军从来不嫌船多。

波兰人答应了英国人的提议,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在无法抗击德国的优势兵力时,波兰军队退守到国土东南部靠近罗马尼亚边境的所谓“罗马尼亚桥头堡”固守,事先转移出去的波兰军舰可以为从法国到罗马尼亚的运输船队提供护航。

北京行动示意图

3艘驱逐舰的撤离计划由波兰海军总司令约瑟夫·乌恩鲁格少将亲自制定,并将其装在火漆信封里交给了驱逐舰分舰队的各舰舰长。信封上写着:“南京或北京”(题主一脸懵逼,居然还有南京)。这是两个不同的方案,“南京”有事先设计好的时间和路线;“北京”则表示突发情况,立即起锚并由驱逐舰分舰队司令罗曼·斯坦基耶维茨海军上校自行确定路线和航速。

逃到英国的三艘波兰驱逐舰。只要还有坚持抵抗的军人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

最后波兰人赶在德国进攻一天前启动了应急性更强的“北京”方案,于是驱逐舰分舰队一路上随机应变地避开了德国海军的拦截,顺利逃到英国。

那么,为什么会用南京和北京来作为撤离计划的代号呢?

乌恩鲁格海军少将,他送走了波兰海军的精华,自己却被德国人投进了监狱

制定撤离计划的乌恩鲁格少将在年轻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一员(那时候波兰处于被瓜分状态,波兰海军部长就曾在沙俄海军服役),曾在“尼俄柏”号巡洋舰上服役。该舰则在远东待了几年时间,去过中国不少地方,乌恩鲁格因此对中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尼俄柏”号巡洋舰,该舰于1906-1909年游弋于中国沿海,“北京行动”的命名来源就与乌恩鲁格在中国的游历密切相关

1939年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京和南京都已经被日军占领。想到波兰也会陷入这样的命运,乌恩鲁格触景生情,以两座沦陷的中国古都为撤离计划命名,既是出于对波兰未来命运的忧虑,更是希望撤出去的波兰军舰能够像放弃了北京和南京的中国军队一样,坚持抗击侵略者,绝不屈服。

“闪电”号博物馆舰至今犹存。该舰在二战中参加了83次巡航,执行了108次作战任务,参与击沉2艘敌舰,击伤3艘潜艇,击落4架敌机,击伤3架,但自身也三次严重受伤。一共有5名海军将士捐躯,48人受伤,是波兰海军的功勋舰

成功撤离的波兰军舰没有辜负少将的期望。在二战其余的时间里,转移到英国的波兰军舰随英国海军一道参加了历次战斗。“雷霆”号于1940年5月4日在挪威纳尔维克被一架德国飞机的炸弹击中,引爆了舰体中部的一枚鱼雷,随后爆炸沉没。“暴风”号驱逐舰于1960年退役,随后改为格丁尼亚港的博物馆舰。1976年“闪电”号退役后取代了“暴风”号的博物馆舰任务,后者在1977年解体拆毁。

如何评价逃跑计划在《歌手》上演唱的《一万次悲伤》?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就比如在《歌手》这样的舞台,虽然每位歌手都会以重新出发的姿态,让所有歌迷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但未必所有歌迷,都会公平看待每一位歌手、每一次登台,以及每一首作品。尤其是因为认知程度的不同,也必定导致一些场次排名的理所应当化,比如流量、知名度、人气指数、江湖地位处于相对劣势的歌手和音乐人,就很难获得突破性的排名。

在今年《歌手》首期节目亮相的“逃跑计划”,也比较符合这种人之常情的规律。但实际上,“逃跑计划”并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在《歌手》这样的舞台,除了人红比较重要之外,歌红也很重要,这两个属于认知度范畴的指标,最终都会对排名产生绝对性的影响。而“逃跑计划”恰恰就是一支拥有神级作品的乐队,这首神级作品无数次出现在音乐节的现场,也在各大音乐真人秀节目中被翻唱。

这首歌曲,当然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然而,“逃跑计划”拥有选择演唱自己作品的权利时,却放弃了《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高认知度作品。这个做法本身,就是很摇滚、甚至很朋克的。因为如果“逃跑计划”如果能在首期节目中,选择《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曲,对于他们排名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这种反向选择,是摇滚音乐人在类似场景都会做出的选择,这其中有任性的成分,更多的,其实还是“逃跑计划”对排名的不在乎。

对排名不在乎,还去《歌手》这个节目干嘛?这可能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而对于“逃跑计划”来讲,这个问题简直太容易回答了,那就是去唱歌啊!不管别的歌手去《歌手》这个节目是不是有所图,但“逃跑计划”就是去《歌手》唱歌的。雁过留痕、人过留声,在音乐的世界里,其实能够做到留痕、留声,就是最大的完美。

当然,仅仅只是留痕和留声还不够,关键还得看你留的是什么痕、什么声?

“逃跑计划”在今年首期《歌手》里演唱的作品,是《一万次悲伤》,这首歌曲其实和《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都收录在他们的首张专辑《世界》里。其实,即使《夜空中最亮的星》是“逃跑计划”的一个标志,但却绝对不是他们音乐的全部。他们的音乐世界和音乐体系,是由《Is This Love》、《阳光照进回忆里》、《Apple》、《哪里是你的拥抱》等歌曲共同组成的。

当然,也包括《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及《一万次悲伤》。

从演出效果来看,可以这么说,“逃跑计划”是今年首期《歌手》中,唯一一组“走神”的音乐人。这种“走神”,指的是他们的演唱和表演,有些和舞台本身的PK氛围格格不入。他们很随性、他们很淡定,他们的演唱和演奏,真的叫人忘了竞争和排名。这当然不是对《歌手》节目的规则不尊重,在完全遵守舞台约定的同时,“逃跑计划”以这样一种无为无不为的状态走上舞台,其实何尝不是对《歌手》舞台边界的一种开拓?

很多人会说“逃跑计划”演唱的《一万次悲伤》,有点过于平淡,尤其是对比首期节目有些歌手的表演之后,这样的感觉也就更为强烈。但是,恐怕这些歌迷对于音乐平淡的认知,有所误解。

有时候,并不是发力猛、高音高、音色重、编曲花,才叫音乐不平淡。其实,一旦音乐作品的呈现,做到感染力十足,它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强烈和浓烈,甚至还能做到意犹未尽、回味绵长。

“逃跑计划”这次在《歌手》舞台演唱的这首《一万次悲伤》,就是一首可以用感染力这样的词,来形容的演绎。

比起录音室版本的《一万次悲伤》,“逃跑计划”为了《歌手》舞台的演出,也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之所以不说是进行重新编曲,是因为这种设计,既包括了传统音乐上的编曲,还包括了对于《歌手》这个舞台的场景,以音乐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与此同时,“逃跑计划”的这种设计,并没有通过叠加音效、东西融合这样的放大招方式完成,而这样的模式,是很容易让作品在表面上显得特别刺激,从而给歌迷留下一个非常强烈的记忆点。毕竟,话话回来,“逃跑计划”如果真要迫切想让受众记住他们,也不会不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了。

出现在专辑里的《一万次悲伤》,比较注重的是音乐的平衡,毕竟唱片是适合近距离聆听的载体,所以这首歌原来的版本,无论是主唱的声线还是吉他琴弦音色的收录,都非常有颗粒感。

而这次“逃跑计划”把《一万次悲伤》搬上《歌手》舞台,则在编曲上增加了层次与细节,并且用更加清新、温煦的方式,取代了原本颗粒感的英式摇滚风。可以说,这个版本的《一万次悲伤》,已经突破了传统摇滚乐的那种定义,有了流行、民谣和摇滚的完全平衡。

与此同时,因为《歌手》这个舞台,在声场和声音的传输上,与唱片有着完全不同的场景,所以“逃跑计划”在音乐设计上,也进行了更柔和化的处理。主唱毛川的声线,变得更为后置、有着更多空间的纵深,这样的处理,其实也让《一万次悲伤》这首歌曲,在听觉上显得更为梦幻。

如果说把毛川的声音,与《歌手》同舞台的音乐人进行对比并不公平,倒是可以把毛川的声音,置于中国摇滚乐的大环境去感受。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毛川的歌声,有着中国摇滚主唱所普遍缺乏的磁性、温暖与性感。虽然既不是烟熏嗓,也不是那种穿透力特别强的爆发嗓,但毛川的歌声,却有一种内敛与柔和的力量,并不是单线条的锐利,而是用一种弥散的方式,渐进式的抵达灵魂深处。

这,说的其实就是音乐的感染力。

从这几点上来说,“逃跑计划”对于自己这首作品的改编,一方面是一种典型的轻改编,即在表面上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太多不同,甚至会让人有些人觉得是完全一样;但另一方面,这首歌曲实际上却通过一些细节,尤其是音乐声场的设计,让作品变得更适合《歌手》录制现场的需要。

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如此,这个版本的《一万次悲伤》,就像是一次Live House的演出,既有着唱片里的那种细腻与感性,也有着音乐节现场的共鸣与热情,并在两者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这,其实就是以最专业的方式,对于《歌手》这个舞台最大的尊重。

至少,在首期《歌手》节目中,《一万次悲伤》是唯一一首让人边听边想挥手合唱的歌曲,有没有?有没有?有没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3784.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