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思诚 (天之道也;思诚者)

作者:颜延志 科普百科 2023-04-11 12:32:56 阅读:20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语出自《孟子?离娄上》:“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意指诚心是天所赋予人的优良品质,追求诚心是人类应努力作的事。一个人只要做到了真诚无伪就一定能感动人。孟子认为天地具有真实无妄即诚的本性,而人之本性与天相通。故为人就要认识人与天的相通性,反省自身,自觉地须从于人。在道德修养上,孟子指出,“思诚”就是端正为人的态度,使行为建立在“至诚”的信念上。君子应诚意待人,而无半点虚假。“君子不亮,恶乎执? (《孟子?告子下》)荀子继承并阐发了“思诚”的思想,提出“诚”为“政事之本”。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形。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思诚”也为《中庸》所阐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中庸》还载:“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则形,形而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有了诚笃的品德,就可以成己成人,甚至“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与此同时,《大学》则把“诚意”列为儒家政治伦理的“八条目”之一,成为格物致知,修身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此后,李翱进一步提出,“诚”为“寂然不动”之境界。“是故诚者,圣人之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行止语默无不处于极也。(《复性书》上)他又说,“诚”的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同上)周敦颐也提出:“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诚上》)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3776.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