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论述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 (论述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

作者:邱意侬 生活妙招 2023-04-15 08:45:59 阅读:24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

英国被认为是长期奉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典型,实施均势的意图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英国的外交环境,维护英国的安全以及它的既得利益。至于效果总体而言只能说遭点与亮点共存。而英国使用大陆均势的起源我认为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时代,下面我慢慢列出各时期的英国均势外交行径和结果,如有错误或疏漏之处,还望指出,勿喷。

------------------------------------------------------------------------------------------------------------------------------

亨利八世时期

在亨利八世时期英格兰联合西班牙对抗法国,并重用沃尔西使其兼任大法官、约克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代表,总揽内政外交大权,在沃尔西的策略中英格兰一时联法一时联英,志在左右欧洲局势充当仲裁者,起初这一外交策略还算成功但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英格兰未能随机应变最终虎头蛇尾,且亨利八世从1522年连年对法国用兵导致财政亏空还是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对外战争损失巨大又无所获,不但军事外交受挫,内政也陷入混乱。而到亨利八世晚年国内外政策上均无建树。他企图控制苏格兰没有成功,随之在1542到1546年间重与法国开战。依靠大规模征税、借债来维持战争,结果毫无成就,带来的只是财政破产,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王室没收修道院所获地产,大部分被抛售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

亨利八世时期英格兰的大陆均势政策而未能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均势非但未能成功还削弱了英格兰自身,而西班牙在与法国的争霸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欧洲霸主。可以说亨利八世时期的均势实在是虎头蛇尾,相当失败。

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的前十年由于加莱丢失,法国更具威胁,英格兰的外交策略是利用各种手段维持着与西班牙的友好,但1566年尼德兰革命爆发,次年阿尔法公爵率西班牙军队前去镇压。这支军队是参加意大利战争的主力,它的到来意味着西班牙军事重心的重大转移。在伊丽莎白和枢密大臣看来,这构成了对英格兰的极大威胁。此后伊丽莎白一面想尽办法拉拢盟友遏制西班牙,特别是支持尼德兰人的独立,同时一面在海上打击西班牙海运。使双方进入未宣战下的冲突中。如此一来一往最终因尼德兰问题使双方陷入公开战争。

战争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均势外交政策的继续,目的仍然在于迫使西班牙从尼德兰撤走军队,恢复尼德兰在查理五世时代享有的古老自由,恢复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局面。顺便在海外发展势力获取好处。再后来又联合法国使西班牙多线作战,四顾不暇,疲于奔命。 在战争之初,英国收获颇丰,如纽芬兰远征和圣多明各、卡塔赫纳的军事行动,给英国财政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同时在1587年突袭加的斯港让西班牙筹备的舰队顷刻间覆灭。次年西班牙重新积攒力量发起远征但遭到霍华德和德雷克的英国舰队拦截,遭到失败。而英国的胜利也声援了反抗西班牙的尼德兰和法国人。

但在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后,西班牙重振实力,形势对英国愈加不利,尽管在一些中小型的海战中,英国往往能取得胜利,但在决定性的军事行动中却多遭惨败,诸如1595-1596年西印度群岛远征、1597年埃塞克斯-罗利远征等。英国开始力渐不支,加之1594-1603年与爱尔兰人的九年战争英国又陷入一个战争泥潭,给英国财政、人力、物力造成严重损耗。而英西战争最后的取胜机会随着1597年埃塞克斯罗利远征的失利而丧失干净,军事上的不利使英国越来越希望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也算英国幸运,西班牙因与英国、尼德兰、法国的消耗也力渐不支,在海上也疲于奔命,1601年西班牙第五次无敌舰队因飓风失利后残军在金塞尔被消灭以及1602年多佛海峡海战,英格兰和尼德兰通过一次规模不大的战斗获取英吉利海峡制海权加上尼德兰拿骚的毛里茨在低地的诸多军事胜利,牵制了西班牙人,确定了英国与西班牙平局的局面。 观伊丽莎白时代的大陆均势就是以尼德兰为核心课题的,英国对尼德兰的诸多援助使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毒瘤。到伊丽莎白逝世时北部由新教徒控制的尼德兰独立已成既定事实。而西班牙只能控制着南部早已成废墟的西属尼德兰。同时法国在亨利四世的统治下开始恢复元气再次崛起,它将于西班牙重新争夺欧陆霸权,成为西班牙眼中不可忽视的障碍。

这样,伊丽莎白政府所追求的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最终得以实现:复兴的法国形成与西班牙抗衡的强大力量;由于仍是哈布斯堡王朝属地,尼德兰南部地区避免了遭法国吞并的危险;在英国的保护下,正走向独立的联合省的安全也得到保障。 虽说伊丽莎白的对外军事遭点和亮点并存,而最后常年的消耗使得国家元气大伤,负债累累,但是却为英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要知道在伊丽莎白在位前半段,西班牙在欧洲的态势咄咄逼人,在1583年连续挫败英格兰、尼德兰、法国和支持安东尼奥抵抗西班牙的葡萄牙残余势力后在欧洲的霸权达到顶峰。而到女王逝世时西班牙过早的从壮年步入中年,尽管在此后20多年里实力恢复但却无法制止其衰落的步伐了,到1659年又从中年进入晚年。

克伦威尔时代

在英国内战后,克伦威尔脱颖而出,使英国重新强大起来,但他本质是一个军阀,他的都是以军队为重心,军队是他权利的来源,上台后的他大肆扩军,使原本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衰落的英国军队再一次开始令人生畏。他的海军扩大了三倍,陆军则以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为模板进行改革。很有成效。同时又是资产阶级出身的克伦威尔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者,他不能容忍荷兰人垄断全球贸易,护国公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英国的利剑指向了荷兰。并通过第一次英荷战争取得胜利。以财政破产的代价从荷兰那里获得了一些商业利益。

第一次英荷战争的胜利让英国的军事力量令整个欧洲都忌惮。一些国家暗地里对其大献殷勤,其中就包括法兰西首相马萨林与西班牙首相路易.唐.哈罗。两位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把强大的英国拉倒自己这边。克伦威尔很享受自己如今的地位,他成了欧洲的仲裁者,现在要考虑的就是把自己的利剑砍向哪边,当时法西仍在战争状态,双方不满于三十年战争的谈判结果,互不服气。而1654年法国已从投石党乱中缓过神来,开始又一次占据上风。克伦威尔所要考虑的是剑指哪一方。最终他指向了西班牙。因为西班牙当时已经很明显的处于衰落中,同时他在美洲庞大的殖民地有许多都是英国想要得到的,西班牙在英国眼中就是待宰的羔羊,挟第一次英荷战争的余威,英国联合法国向西班牙开战。英国海军在加勒比海节节胜利,西班牙几无招架之力,在西欧大陆英法联军数次击败西班牙军队,然而克伦威尔的行为加速了法国称霸欧陆的进程,糟糕的是英国财政接连告急,到1657年后因无法发薪水,使水手拒绝出海作战。而在西欧大陆的战场,英法开始互相猜忌,毕竟双方数百年的怨恨仍在。马萨林不愿英格兰向百年战争那样再次对方给构成威胁。而克伦威尔不愿法国再次称霸欧陆。双方都瞒着对方与西班牙单独议和。但结果马萨林抢了先手。当克伦威尔在1658年年撒手人寰的第二年,法国通过比利牛斯条约彻底取代西班牙成为欧陆霸主。而英国却因财政问题在1660年草草的与西班牙结束战争。克伦威尔以仲裁者自居,可在外交上做的一塌糊涂,他的行为只是让法国渔翁得利,简直是在帮助法国独大。而英国本应在他的时代正式崛起,可从日后的态势来看只可看做崛起的序幕,而开端则推迟到1688年光荣革命。

1689-1815年的大陆均势

100多年里是英国实施大陆均势的最巅峰。法国在此期间是英国维护均势政策所要铲除的最大绊脚石。这一百多年的均势效果总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阶段(1689-1733)

1688年不朽的七人邀荷兰的威廉夫妇入主英国加冕为英国国王。之后威廉为遏制法国而对英国进行一系列改革。在荣革命后英国各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改革之后的英国焕然一新。以崭新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并在威廉三世的努力下加入到奥格斯堡同盟遏制法国霸权。此时法国在欧洲大陆不可一世,他的陆军在九年战争之初各种压制大同盟各方,在海上英国+荷兰海军竟不能对新兴的法国海军占据主动,相反在1690年比奇角海战取得大胜,获得大西洋制海权。

不过英国与荷兰重振实力在1692年拉和岬海战战胜法国海军,而在陆上联军通过那慕尔之战基本确定与法国打成平局的形势。在1694年英国引进荷兰成熟的商业技术成立英格兰银行。从这时起英国开始能打得起一场持久的全面战争。在这家银行的支持下,英国海军获得了发展所必需的大量资金,并且为海军的长期运作奠定了基础。而大同盟战争虽然以平局收尾但却有效的削弱法国的霸权地位。 大同盟战争后英国与其他盟友又进入一场新的遏制法国霸权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在战争中收货颇丰,通过战争条约获得直布罗陀还获得了贩卖奴隶的垄断权,正式垄断大西洋海域,在称霸海洋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同时英国在1704年布伦汉姆之战后被正式挤入一流大国之列,从之前重海轻陆的海上国家,升级为陆海军双料的军事强权;加上1707年苏格兰正式与英格兰合并,合并的经济红利使苏格兰在18世纪中叶经济开始起飞。而英格兰免除了后顾之忧,也就是说英国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参与到遏制法国霸权的行列中去。

在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法国元气大伤正在低调恢复元气,甚至在1716年与英国结盟共同维护欧洲均势。昔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则在于法国长期的消耗中元气大伤,1702年威廉三世死后荷兰更是丧失了爱国进取之心,荷兰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为了省钱主动放弃再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海军,把西方的海上优势拱手让给英国,从事实上让英国获得了海洋优势。使得“海上马车夫”一日不复一日,这对英国来说利大于弊。而奥地利虽然在查理六世的统治下有欧洲仲裁的意思,但对英国来说反倒好事,因为奥地利并没有法国那样的实力在军事上称霸欧洲,而且他地处中欧,不会影响英国在海外的利益。向西可以和英国一起有力的遏制法国,在东南方可以监视奥斯曼的动静。

第二阶段(1733-1786)

然而好景不长,1733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各方围绕波兰王位继承人问题而站在两个对立阵营。英国在沃波尔的主导下使英国保持中立。尽管英国避免了站在,保持了英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孤立无援的奥地利惨败,法国和西班牙的波旁势力壮大致使欧洲均势失衡。不仅如此,许多历史学家对沃尔波尔的中立政策也持批判态度。法国在路易十五的主导下夺得欧陆仲裁者地位。威胁到了英国的利益。 在接下来的詹金斯耳朵战争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要为此买单了。这两场战争英国表现中规中矩,虽然在大西洋稳住制海权,但在加勒比海遭到严重创伤,同时在地中海和印度洋被法国夺取优势。法国在丰特努瓦战役中再创辉煌,大败联军,重塑了法军威望。最终双方讲和,战争告一段落。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1750年代英法两个敌对阵营呈现了盟友互换的局面,法国方面有奥地利、沙俄这样的大国,而英国这边只有普鲁士和汉诺威,但好在奥地利和沙俄是本着普鲁士而去,与英国并无多少冲突,尽管英国在七年战争之处屡遭不利,但在1758年后形势逆转,英国在海外节节胜利,尤其是1759年的奇迹年,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为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奠定基础。战争结束后法国实力呈断崖式下降,而奥地利与普鲁士则在战争中疲惫不堪,西班牙已被英国又一次削弱。而远在东欧的沙俄并不能影响到英国的海外利益。

七年战争后英国不仅再次做到了欧陆均势,而且自身实力大增,英国好似突然高耸于其他欧洲国家之上。但这一好景在数十年后被北美十三州的独立浪潮所打破。

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特别是法国-印第安战争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双方一来一往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爆发。在战争的前三年原本是英国与十三州的冲突,到1778年开始法国、西班牙、荷兰甚至远在印度的迈索尔也加入反英阵营。英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大陆均势的平衡早已破坏,而且法西策划的登陆英国的计划也对英国本土造成重大威胁。

好在英国在战争中海军表现了强大实力,虽然复兴的法西两国海军加上荷兰海军在各个海域与英国激战,但并未能在海上压制英国,双方互有胜负。但法国等对北美十三州源源不断的军事支援使英国很头痛,最终约克镇围城战使北美十三州独立成为既定事实。英国被迫在1783年的巴黎协定承认其独立,作为英国在海外最有价值的殖民地独立,对英国来说是个打击,但失之桑榆取之东隅,英国在战争中并不是只有失去,在东方英国通过与荷兰的战争获取金融霸权,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得到了迅速扩展和强化(英国在1775—1782年的第一次马拉塔战争和1780—1784年的第二次迈索尔战争中大获其利),这足以抵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丧失。

对英国的喜讯不仅仅只有这些,本来美国独立战争法国支援美国,虽然严重地削弱了英国的势力,一定程度上报了自己的仇,国际地位也有明显的增强,但是伊登条约中和处理英普侵略荷兰关系时又拱手把利益让给了英国,从而使自己的力量受到了削弱。在之后的两年里围绕欧洲事物的处理方式双方一来一往,最终英法国际地位发生根本性逆转,英国恢复并增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而法国却陷入孤立的困境。可以说法国与英国签订的伊登条约极大地促进英国恢复有利于自己的大陆均势。

第三阶段(1789-1815)

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随后周边大国以奥地利为核心开始干涉法国,英国在1792年也加入到进来,在此期间英国借助法国海军在大革命期间的萎靡不振和荷兰的衰落在印度洋将这两国势力圈大部划归自己名下。令英国意想不到的是,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中脱颖而出,并领导法国意图称霸欧洲,还曾一度率军远征埃及意图威胁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英法展开了新一轮的争霸,法国再次成为英国均势政策下必须铲除的绊脚石。经过多年的战争,英国借拿破仑陷入欧陆不能自拔之机在海外大获其利。在战争中英国也武装援助伊比利亚半岛反抗拿破仑,在中后期取得辉煌战果,使法国36万军队深陷泥潭,1812年法国又远征俄国但遭到失利,此后形势对法国愈加不利,最终在1814年拿破仑退位,尽管在1815年又妄图东山再起,但被联军挫败于滑铁卢。随着维也纳条约的签订,欧陆重新进入均势。而英国借战争几乎完成了海上霸业,同时再次确立他在欧洲乃至世界最强的的国家地位。

拿战后至一战前

拿战后到一战前的近一百年里,英国的均势政策实施的反倒不如奥地利的梅特涅和德国的俾斯麦那样效果良好。甚至有被他国拿来利用的嫌疑。

俄国

在拿破仑战争后,还能严重威胁大陆均势的国家,只剩下沙俄。在1815年维也纳条约到1848年欧洲革命间欧陆在奥地利的梅特涅的外交努力下互相制衡,尽管英国在1822年的维罗纳会议退出欧洲协调,但对梅特涅的外交所获得的均势成功,也就是所谓的梅特涅体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国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海外。但1848年欧洲革命后沙俄趁势协助弱势的奥地利四处镇压革命,俨然成为欧洲宪兵,加之沙俄在东方问题上对奥斯曼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引发欧洲列强的不满和猜忌。于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和英国的外相帕麦斯顿勾结起来,开始在政治上孤立沙俄。

后俄国因宗教问题率先挑起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在联军的打击下俄国力渐不支,最终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遭到惨败,被迫签订巴黎条约,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

到了这一步,英国总算是又敲掉了一块破坏均势的绊脚石。但拿破仑三世领导的法国却在战后正式成为欧陆仲裁。成为英国再次头疼的对象。

法国

早在波旁复辟时期,法国就武力介入西欧诸国内政,只是借克里米亚战争的机会正式恢复了欧陆仲裁者地位。之后法国在欧洲和海外四处用兵,威胁到了英国的海外利益。这让英国很担忧,此时离拿破仑帝国覆灭不过几十年。为了均势,英国曾想过连普抗法,为此英国不惜让普鲁士吞并汉诺威,可以看出英国为了削弱法国豁出去了。然而就在英国继续忧虑怎样击倒法国时,普鲁士和他主导的北德意志联邦出手了。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次年法国失败。德意志南部的邦国被普鲁士合并,德意志帝国成立。这一事件让英国人十分欣喜,再也不用担心法国做大了。

德国

普法战争后英国人的神经成功的被德国外相俾斯麦的精明外交手段所麻醉,使英国对德国放松警惕。英国警惕的目标放在法国与沙俄身上。此后欧陆的秩序被德国仲裁着。而在海外英国与正在恢复元气中的法国角逐各个海域。在西亚沙俄与英国也处于角逐之中。而这一时期行驶均势的倒像是俾斯麦。他把均势同时还有仲裁者地位扩大到了海外。围绕瓜分非洲和东方问题借由德国仲裁。俾斯麦吸取了前人的教训,采取低调发展,当时的世界体系基本以欧洲为中心,只要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不可替代,它完全不必去新建一个有形的“世界帝国”就可以成为无形的第一等大国。而这一切的努力到了威廉二世继承德国皇位后都被搅乱了,威廉二世毫不掩饰的向世界展现出自己的野心,使英国一下子对德国产生极高的警惕。并在外交上调整方向,在1904和1907年先后与法国、沙俄搁置矛盾共同针对德国。三国协约已经形成。而一战的爆发到了20世纪初只是时间问题。

国内大循环政策下有哪些投资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内循环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对象,在国家重点推出内循环政策之下,相信未来跟内循环有关的一些投资机会肯定是很多的。

至于内循环政策下会有哪些投资机会,我们就要先来了解一下内循环是什么东西。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但是现在投资和出口都面临一些瓶颈,比如出口受到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而投资则因为国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速也会放缓。

在这种背景之下,想要拉动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依靠消费,对于我国这样14亿人口大国来说,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及潜在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

要知道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只不过是2.1万人民币,人均消费支出比美国少了9万块钱以上,但仍然能够创造出41万亿人民币左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假如未来我国人均消费增长了,比如从目前的2.1万增加到5万块钱,那么对应的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会从目前41万人民币左右上升到10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相当于2019年我国的GDP规模。

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消费呢?

因为打造一个良性的内循环,消费是核心中的核心,只有消费增加了,企业的订单才会增加,这样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大家的收入水平又会提高,大家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大家的消费能力又上升了,这又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又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意味着未来跟消费市场有关的一些行业会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个行业会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1、汽车相关行业。

虽然最近两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所下滑,但是从整体来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目前我国私家车保有量也只不过是2.2亿左右辆左右。

但按照我国的人口数量以及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来看,我认为未来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至少会达到5亿辆以上。

这意味着跟汽车有关的相关行业,比如洗车服务,汽车零部件都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2、旅游行业。

这里所谓的旅游行业指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旅游景点,交通,餐饮等等相关行业。

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而未来要打造内循环,通过旅游业来拉动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措施,因为旅游业涉及的产业相对是比较广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那么相关产业也会跟着发展起来,比如旅游景点,游乐场所,交通运输,酒店,餐饮,旅游工艺品等等都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3、消费金融。

想要打造内循环就必须刺激消费,但是按照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来说,很多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想要刺激大家的消费,单靠大家的收入来支出效果不会太明显。

在这种背景之下,消费金融将会成为刺激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之一,因为这种消费金融可以提前透支,花未来的钱来买今天的东西。

所以在内循环经济之下,消费金融也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信用卡,类似花呗这种信贷产品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跟消费类有关的股票。

既然内循环的核心就是消费,那么跟消费有关的相关的行业股票肯定也会迎来一个发展黄金期,这意味着未来跟消费有关的股票也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当然,除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行业之外,还有很多行业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只要大家认真去研究,用心思考还是能够找到不少投资机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3692.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