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福州评话 (福州评话)

作者:威明艳 科普百科 2023-04-27 06:22:22 阅读:28

又名“清书”,据传明末清初由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传入福州。是闽中等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很有影响的一种民间曲艺,流行于福州方言区。福州评话艺术讲究唱、说、做、花。唱即唱腔,既要唱出故事人物形象,又要在唱腔中表明讲者立场。说即说白,讲究现身说法和角色分音。做即表情,注重于心神眼手的统一,表演中以简单的道具如一把扇子虚拟动作而获得丰富的表现力。花即噱头,有在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中突出笑料的夹骨花,也有与故事无关的小笑话的插花。表演形式以单口为主,也有对口。演出方式有订聘高台演出和书场演出等。福州评话唱腔主要有序头、吟句、诉牌。序头用于开场,起概括内容和点题作用,曲调的歌唱性较强,末句必用拖腔。吟句是基本唱腔,可用于独唱和对唱,表达书中人物的感情,依唱词句式、拖腔处理表现感情的不同,可分高山流水、浪淘沙、联珠、全泪、半泪等不同唱法。诉牌多用于叙述身世,倾吐冤情等,唱词为七八字的上下句结构,唱腔曲调结构较为规整,旋律歌唱性较强,节奏多一字一拍,大段唱腔常形成由慢渐快的速度变化。演出时常用的曲调有“一枝花”、“滴滴金”、“浪淘沙”、“节节高”等几十种,优美动听。表演时先唱后说,唱白相间,一人能表演几个角色,加上铜钹所敲的各种节奏、醒木的轻重压堂,帮助渲染了气氛,抓住听众的情绪,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按故事情节的需要,福州评话有时还采用一些民歌、数板以增加演唱效果。表演的道具有一只醒木、一把扇子、一条手帕,伴奏乐器为一爿铙钹。评话的钹一般只作过点和间奏,有敲钹和点钹两种打法。敲钹是以一只竹箸慢敲慢打,有珠箸、滚钹、飞钹等表演技法,用作前奏和序头、诉牌的过点,以渲染气氛。逗钹是以铙钹撞击桌面,用以表明段落,渲染气氛,亦可表示书中人物思想、感情、动作的停顿和转换。

福州评话 (福州评话)

福州评话的话本有几千本,大多取材于历史小说、民间传说和生活故事。旧时评话艺人在演出时都穿长衫,人们称评话艺人为“评话先生”,以示尊敬。20世纪60年代前期,福州城乡还有数十个固定和流动的书场,听众众多。在农村,一场评话常吸引附近乡村的成千听众。近些年来,在福州的一些地方仍可见到评话讲演。流动书场常与婚丧嫁娶、生育、寿诞、还愿、祭祀等民俗事项有关。此类讲演在开讲之前和结束后,要燃放鞭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3586.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