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常见的电伤分为哪三种 (常见的电伤分为哪三种)

作者:赵颂鸣 干货分享 2023-04-08 01:59:54 阅读:18

触电时什情况下会出现电伤?

说明:此文为本人著书中的第十二章中选取的一个小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谢过大家。

触电危害与急救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对于分析触电事故,制定各种安全措施以及鉴定各种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装人体触电及带点体的方式和电流经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3种情况:

⑴、单相触电:是指人在地面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另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此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时相电压(低压网中,中性点接地)

⑵、两相触电:无论在什么制式的电网中,人体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即为两相触电。此时人体所受的电压为线电压,其危险性很大。

⑶、跨步电压触电:是指人在呈现不同电位梯度地面上行走时,两脚之间电压引起的触电事故,如在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地面行走,往往会发生这种事故。

二、触电事故的规律

触电事故往往发生的十分突然,瞬间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事故。为防止触电事故,应掌握触电事故的一般规律,以便制定相应的各种安全措施。从事故统计分析和其发生率来看,可归纳以下规律:

1)、触电事故多发生的季节。6~9月份触电事故多,主要时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汗多,衣单,部分皮肤裸露在外易直接接触带电体和意外带电体,再由于这段时间多雨,空气潮湿,电气的绝缘性能降低,农村这时正是农忙季节,其用电设备增加,以致触电事故较多。

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在工业企业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多是低压设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家用电器,由于接触时间较多,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以致事故多,但就专业电工而言,因为经常接触高压设备,导致高压触电事故。

3)、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设备触电事故多,这种电气设备的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移动性大,不便管理,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时而且是紧握手中工作,一旦触电,往往难以摆脱。

4)、农村触电事故多。主要时农村用电条件差,设备简陋,管理不严,缺乏安全用电常识。

5)、冶金、矿业、建筑、机械等行业触电事故多。主要是这些企业存在潮湿,高温的生产车间或场所,而且移动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多或现场金属设备多。这些都是发生触电事故的不利因素。

6)、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一般多数时在二个因数以上。应当指出由操作者本人或他人错误操作引起的触电事故是比较多的。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电气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足而产生的。

三、触电危害与急救

当人体触及带点部分或有一定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身会产生伤害。依据伤害的性质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使人体内部器官如心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受到伤害,又叫触电内伤。对于工频频率的交流电,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微小时,仅使触电部分的肌肉发生痉挛。若通过心脏的电流超过50mA,时间超过1秒时,则肌肉的痉挛将迅速加剧,使触电者无法摆脱电流的作用;最后由于中枢神经的麻痹,使心脏和呼吸系统停止工作,致人死亡。所以将50mA这个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电伤是指人体外部受到电弧的灼伤,熔丝熔断时飞溅的金属渗入皮肤等的伤害,又叫触电外伤。一般由于工作人员操作错误,在无灭弧装置的裸露开关上带负载拉闸等等。

所以说,电击,电伤对人体具有致命的危险。

电击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触电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触电电压及人体电阻。人体的电阻与触电部分的皮肤状态,人的健康状况等许多因素有关。人体电阻值的范围很大,从几百欧至几万欧(一般计算时取500欧姆),一般在一、二千欧。在人体出汗时和皮肤受损伤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将大大下降,根据人体皮肤的电阻和使人致命的电流,决定了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按触36V以下电压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不会超过50mA,故把36V定为安全电压。但在非常潮湿,温度很高,很危险的场合,如隧道,防空洞,锅炉内作业,高空操作等场合,则应采用更为安全的24V或12V电压。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除触电电流外,还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时间的长短,电流和频率等因素有关。电流流经心脏时危险性最大。

目前,西欧各国和日本都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通电时间=30mA秒,作为人体允许的安全电流加以考虑。

一旦发生人体触电,必须立即原地进行急救。据统计,在相同情况下,触电后1分钟就开始急救者,一般有90%获得良好的效果;六分钟开始急救者,只有10%获得良好的效果;而触电后12分钟开始急救者,其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

人体触电后,往往出现心跳停止,呼吸中断,昏迷不醒等死亡现象,但这很可能是假死,因此时全身组织严重缺氧。救护者切勿放弃抢救机会,应该果断地以最快速度和正确的方法就地施行抢救。有的触电者经过四五个小时连续抢救,才起死回生脱离险境。

触电急救的方法是:发生触电事故时,不可惊慌失措。首先迅速切断电源。距开关较远时可以以绝缘物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源线;或用绝缘钳剪断电线,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这是是否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救护者应注意自身安全,尽可能单手操作,防止自身触电。于此同时,还应防止触电者在脱离电源时造成二次伤害,例如从高空摔下等。接着应立即就地急救处理。

如果触电者尚未失去知觉,则应让其静卧,注意观察,拨打120电话请医生来诊断。如果心脏已停止跳动,呼吸停止,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使触电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切勿滥用药物(如打强心针)或搬动、运送。同时尽快拨打120电话,请医务人员前来抢救。

以下简单介绍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急救法。

首先应让触电者仰卧,迅速解开其妨碍呼吸的衣裤,尽可能使其头部后仰,掰开触电者的嘴,清除口中污物、假牙、拉出舌头,使其呼吸道畅通。

四、人工呼吸急救法

当触电者呼吸停止,但还有微弱的心跳时,可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式人工呼吸。

抢救时,救护者一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孔,自己深呼吸后,将自己的嘴紧贴触电者的嘴,进行口对口吹起。并注意触电者的胸部应略有起伏。吹气完毕后准备换气时,救护者的口应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嘴,同时放开捏鼻孔的手,让触电者自行换气,并注意其胸部的复原情况。人工呼吸要长时间有节奏地进行。一般每次吹气约2秒钟,呼吸空气约3秒钟。如果触电者的嘴掰不开时,则可采用对鼻孔吹气施行急救。

五、心脏胸外挤压急救法

当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此法抢救。

救护时,施救者跪在触电者一侧,双手交叉相叠,压在触电者两乳头中间略下一点的部位,此时掌握应徐徐用力向下挤压,挤压后应该迅速完全放松,让触电者胸部自行恢复,如此反复连续进行,挤压时大约需要压下3-4厘米。每分钟约挤压60次。当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时,最好由两人同时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胸外挤压法同时进行抢救。抢救必须连续进行。经过长时间的抢救以后,触电者的面色开始好转,心跳与呼吸已经恢复后,才能停止施救。

在触电同时发生的一般外伤害,外伤可在急救以后处理。

zhaoqifa2017.11.5日Shanghai

交流电没有正负极之分,那为什么火线电人,而零线不电人?

什么是交流电?

交流电是指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电流。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例子,下图是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

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一会从火线L通过开关、白炽灯回到零线N,过一会电流又从零线N通过白炽灯、开关回到火线L,然后一直重复下去、来来回回交替变化。

我们一般习惯性以大地作为参考点,所以大地的电位始终为0V;因为零线在变压器那里是接地的,所以零线的电位始终未0V。交流电路中之所以电流交替变化,这是因为火线L和零线N它们的电位在交替变化,也就是说一下子火线电位高,一下子零线电位高。

当火线电位高时,火线电位(有效值)为+220V,此时电流从火线(+220V)流向零线(0V);当零线电位高时,火线电位(有效值)为 -220V,此时电流从零线(0V)流向火线(-220V)。

那为什么人站在地上摸火线会触电,而摸零线不会触电呢?

这就要电流形成的条件讲起了。人触电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人体,并且电流达到一定的强度。

那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 电位差(电压)

2. 通路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并且缺一不可。知道这个以后,我们再来看,为什么人站在地上摸零线不触电?

l 当人站在地上摸火线时,因为大地电位为0V,不管火线电位是+220V还是-220V,人脚和火线之间始终有电位差(电压),电流通过人体。

l 当人站在地上摸零线时,因为大地电位为0V、零线电位也始终为0V,人脚和零线之间始终没有电位差(电压),人体不会有电流通过。

总结

人是否触电关键是看有没有足够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当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足够大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

正常情况下,因为零线和大地电位始终相等,所以人触摸到零线不会发生触电。但是当线路异常、零线带电时,人触摸到零线一样会发生触电。

在某种情况下,人即使触摸到火线也不会发生触电。(比如A相火线出现接地故障,那么A相火线和大地电位相等,它们之间没有电压,人即使触摸到A相火线也不会发生触电。)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还有其他不足或疑问,欢迎大家评论!

我是电工学院,专门负责电工培训、考证;如果你对电工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评论、转发!感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3094.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