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刘慈欣的科幻短文镜子 (刘慈欣科幻三部曲是哪三部曲)

作者:赵颂鸣 科普百科 2023-04-13 01:22:44 阅读:24

刘慈欣小说《镜子》中写道,镜子机器出现后,人类最先消失的是艺术,有没有更通俗易懂的解释?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先说小说里的镜子是什么?

它一种计算机模拟技术,文中提到的超弦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大到可以模拟出不同宇宙创生及其以后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们所在的宇宙的模型也被模拟出来,利用该模型,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暴露在控制计算机的人的面前,世界终于透明下来,一切黑暗都将无处躲藏。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等于【全知全能】的技术,不管过去还是未来,不管哪个时间点哪个空间哪个角度。人类的一切没有任何掩盖。

问题说的【先消失的是艺术】是记错了,先消失的是文学。

查过了,我们以后的历史大略是这样的:镜像时代在五年后就开始了,在前二十年,镜像模拟只应用于司法部门,但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后,镜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历史上称为镜像纪元。在新纪元的头五个世纪,人类社会还是在缓慢发展之中。完全停滞的迹象最初出现在镜像六世纪中叶,首先停滞的是文化,由于人性已经像一汪清水般纯洁,没有什么可描写和表现的,文学首先消失了,接着是整个人类艺术都停滞和消失。接下来,科学和技术也陷入了彻底的停滞。这种进步停滞的状态持续了三万年,这段漫长的岁月,史称‘光明的中世纪’。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透明的,没有什么可以描述的,所以最直接的文学先消失了,然后是艺术,我们可以把这里的【艺术】解释为想象,解释为对美、丑、善、恶等东西的展示和反思。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不存在。一切都是标准的,规范的,统一的,死的。

这样的环境产生不了任何情绪上的感动和变化,所以艺术的根本不存在了。

刘慈欣的《镜子》中说的方伯谦的历史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真的。

刘慈欣无疑是一位出色的科幻小说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样样精通,须知术业有专攻,从刘慈欣在《镜子》中的描写来看,他对海军的了解也就是电影观众的水准。

《镜子》主要是虚构了一种计算机模拟技术,使得人类的过去未来都可以展现在计算机控制者的面前,镜像时代宣告到来,世界变得透明。关于方伯谦的情节,是现代人用计算机观看北洋海军的一次会议,方伯谦在会上说,在近海防御中,不要一味追求大炮巨舰,就这么点钱,与其从西洋购买大吨位铁甲舰,不如买更多数量的蒸汽鱼雷快艇,每艘艇上可装载四至六枚瓦斯鱼雷,构成庞大的快艇攻击群,用灵活机动的航线避开日舰舰炮火力,抵近攻击。

如果北洋海军全是鱼雷艇的话,只能被日本海军密集火力糊脸

重点并不在这里,而在于那个现代人,也就是刘慈欣自己的想法:“我曾请教过多位海军专家和战史研究者,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当时这人的想法得以实施,北洋水师将是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者。这人的高明和超前之处在于,他是海战史上最早从新式武器的出现发现传统大炮巨舰主义缺陷的人。”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人曾经认为鱼雷艇可以取代铁甲舰,为此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隔100多年,只能说刘慈欣认为鱼雷快艇可以克制大舰巨炮的想法太天真

这就真让人笑掉大牙了,如果刘慈欣真的请教过真正的海军专家或战史研究者(不懂装懂的水货除外),他是不可能得到这个结论的。恰恰相反,在航空母舰统治海洋之前,不论是小快巧的鱼雷艇也好,还是隐蔽性更佳的潜艇也好,都无法挑战大舰巨炮的霸主地位。

刘慈欣认知中的鱼雷是这样的

而甲午战争时期的鱼雷是这样的

而在甲午战争时期,鱼雷艇和鱼雷的技术都不怎么样。鱼雷的最大射程只有400米,有效射程只有200米,速度只有18-20海里,这意味着鱼雷甚至追不上相当一部分军舰。以日本海军的第一游击队为例,“浪速”级最大航速18海里,“秋津洲”号最大航速19海里,“吉野”号最大航速22.5海里,鱼雷很难威胁到它们。

刘慈欣以为甲午战争时期的鱼雷艇是这样的

实际上甲午战争时期的鱼雷艇是这样的

而且当时鱼雷导航系统也比较原始,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实验水域,精确度也低得令人发指。例如中方在试射从德国购买的鱼雷时,一次偏右20米,一次跳出水面,一次偏左15米,一次偏右15米,这还被认为是正常现象。

鱼雷艇的速度也不怎么样,北洋海军最快的鱼雷艇左队一号为24海里,也不过比吉野号快1.5海里而已。所以日本海军研究后认为,鱼雷艇只适合对停泊舰船进行夜袭,也就是只能打死靶子,后来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威海卫之战中取得了很大战果。

那么,刘慈欣认为鱼雷快艇可以取代大舰巨炮的想法出自哪里呢?

刘慈欣应该是受了海战电影的很大影响,以为海战就应该是电影里这个样子

考虑到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他小时候一定和我一样,看过《海鹰》这部反映新中国海军的电影。电影中,我鱼雷快艇中队,进驻到远离大陆的一块小岛礁“鬼屿”设伏,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海军运输队。这部电影来自于史实,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人民海军利用高速炮艇和鱼雷快艇,多次击败数百吨乃至上千吨的国民党军舰,因此喊出了“小艇万岁”的口号。刘慈欣应当就是从这些电影和史实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为什么说是错误的结论?

鱼雷快艇是在岸基大型雷达的引导下才能准确接敌、设伏,甲午战争时期根本没这条件,都是敌人打上门了才知道

因为台海海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作战环境。首先当时已经是制空决定制海权的年代,而双方都没有绝对制空权,因此不约而同地采取晚上行动为主。而当时的夜战是对小艇有利的,大舰目标更大,舰载雷达探测距离却又没有我海军岸基大型雷达远,所以双方信息完全不对等。

其次当时的鱼雷快艇航速可达45-50海里,鱼雷航速也有50海里,射程可达5000米,比起甲午战争时期完全是天壤之别。而国民党的护卫舰只有20海里,炮舰才10海里,和甲午战争时期完全一样,所以双方武器性能差距较大。

再次战区地理情况特殊,战区都是在台湾海峡靠近大陆这一侧,岛屿众多,利于快艇隐蔽接近发动袭击。

太平号(下)虽然年轻50岁,但设计目的是护航,主要目标是反潜,反舰火力与吉野号(上)完全不能相比,但即使如此,鱼雷快艇也只能偷袭而不是硬上,更不用说甲午时期的鱼雷艇了,根本无法靠近

所以台海海战的时候,鱼雷快艇可以采取刘慈欣说的狼群战术,甲午战争时期则完全做不到。而且即使是鱼雷快艇狼群,最多也就打打国民党那些二手美制炮舰或者登陆舰,对上火力强一些的护卫舰,就不能硬上,只能偷袭。这也是为什么鱼雷快艇击沉击伤敌舰5艘,只有1艘太平号是护卫舰的原因,因为鱼雷快艇生命力是很脆弱的。

在二战的苏里高海战中,美国出动39艘鱼雷快艇袭击日本海军,结果只命中2枚鱼雷,其中一枚还是打死靶,自己却有10艘鱼雷快艇被击中,1艘被击毁

而甲午战争时期的鱼雷艇同样脆弱,航速又慢,在日本军舰的速射炮火力网前,根本没有逼近发射鱼雷的机会。

方伯谦:狼群战术和我有什么关系?

说来这么多,最后对题主的问题做一个总结式回答,方伯谦从来没有提议搞鱼雷快艇狼群战术,这是刘慈欣根据自己的想法虚构的,这样的翻案,毫无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2424.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