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武汉木兰山介绍 (武汉木兰山天气)

作者:宋圣斌 科普百科 2023-04-16 19:28:42 阅读:23

木兰山在武汉哪儿?有什么历史和典故?

木兰山在武汉黄陂区,距离武汉市区约50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木兰山主峰祈嗣顶海拔582.1米,是大别山南麓最高峰。木兰山因木兰将军而得名,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 年)。

武汉木兰山介绍 (武汉木兰山天气)

在武汉黄陂木兰山,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木兰山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木兰山上佛、道两教和谐共处,千年香火鼎盛。更有中华传统的忠孝文化代表——木兰文化的众多遗迹。

据说黄陂是木兰故里,木兰将军墓就在这附近。山上有大量与木兰从军故事有关的历史遗迹,记录着花木兰传奇的故事和忠孝文化的精神,更因花木兰的故事给这里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在武汉黄陂木兰山,有一座唐木兰将军坊,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岁月沧桑,依然岿然屹立,和其它与木兰从军故事有关的遗迹一起,为黄陂作为木兰故里提供了充分的佐证。

山上众多宗教建筑庄严古朴,是一处感受忠孝文化的圣地。在很多景区唯利是图的商业化开发背景下,禁止烧高香的木兰山更值得称赞。

唐代诗人杜牧在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曾作《题木兰庙》,成为千古名句。该庙就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除了木兰文化的历史典故,这里还是这里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刘邓大军一纵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黄麻起义的队伍上了木兰山”。

毛泽东1955年9月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黄陂县有座木兰山。”“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李先念、徐向前、陈再道等革命前辈都曾兴然为木兰山挥毫题词。

木兰山高压、超高压蓝片岩变质带及大量的红帘石地质遗迹是研究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7.5亿年前这里是三叶虫的故乡,这里曾经海沸天摇,这里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在木兰山,有一个风洞,相传木兰将军曾在此怒斩九尾狐。“黄麻起义”失败后,吴光浩、戴克敏率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七十二人转战到术兰山。他们以木兰风洞为据点,以木兰群山为屏障,以广大的木兰人民为依靠,开展顽强地革命斗争,洞内仍保留着当年革命战士用过的石桌、石凳。

木兰山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一直被广为称颂,明朝屠达盛赞:“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如今,这里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光,探访忠孝的代表——木兰文化。

以上是我在武汉木兰山的见闻,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帮助。前些时候在黄陂游览五天,对此地有了一些了解。更多关于黄陂的见闻,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附作者介绍:行影,头条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悟空问答作者,青云计划获得者,乐途旅游网灵感游记专栏作家,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特约旅行作家,特约摄影师,世界旅行体验师、环球旅行体验师联盟成员,新浪微博旅游博主,头条文章作者,企鹅号、搜狐号、百家号、一点号作者,马蜂窝攻略作者,汽车之家旅行家。

花木兰是河南人,为什么湖北也有一个木兰山,湖北木兰山名字的由来和花木兰有关吗?

题目有问题。花木兰不是河南人。不论哪个版本里的花木兰出生的年代,中国还没有实行“行省制度”,根本就不存在“河南省”,何来“花木兰是河南人”一说?

早在《木兰辞》提到的年代,黄陂木兰山就开始流传木兰从军的故事,木兰山上的建筑,最早始建于唐代,比如下图三里的“唐木兰将军祠”。这个铁证至少证明了最晚唐代,木兰山地区就开始纪念“木兰将军”了。木兰山的古建筑群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陂木兰文化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货真价实的“真木兰”,不是后人杜撰的,更不是某些人所谓的“今天的人们为了发展旅游编造牵强附会”一说!

也许,有人会说木兰是北方人物,因为有的民歌里面提到了黄河,《木兰辞》里面提到了“可汗大点兵”,甚至举出了河南、河北、安徽、陕西等地也有“木兰墓”、“木兰庙”等古迹。可是你可以上网去查查,这几个地方的“木兰”不是姓魏,就是姓朱……或者其他,并不姓“花”,而且河南的“魏姓木兰”是西汉时期的,比《木兰辞》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早了几百年呢!……其他几个版本的“木兰”不论出生年代,还是其他因素,和《木兰辞》也不是完全对得上。可以说目前几处争夺“木兰故里”的地方都不能完全对得上。黄陂的木兰山相对来说,靠着规模宏大的纪念花木兰的古代建筑群为依托,还算可能性比较大的。

当然,黄陂区为了发展旅游,将木兰景区扩大了,把木兰山周边的几个景区,比如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草原等也打上了“木兰”的牌子,除了木兰山之外的这些“木兰景区”确实不是古代就有的。但是纯粹从旅游的角度看,只要风景好,服务好,玩的开心最重要,谁管他经不经得起考古检验呢?

因为要说钻牛角尖起来,可能结果会颠覆你的想象——因为过度深究下去,可能“花木兰”这个人物也不一定经得起考证呢!

——因为现有的花木兰的故事全部来自于《木兰辞》这一北方民歌及其延伸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且不论民歌、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白蛇传》、《封神榜》等)不能作为考证依据,即使可以作为依据,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木兰辞》中并无明确的记载。甚至正史里更无记载——我们不妨自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自古极为重视“修史”,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史官记史,把记录历史,为王侯将相歌功颂德,追求历史定位,作为中央政权头等大事之一的国家,对于木兰这样的一个混到了将军级别,相当于今天国防部长,在中央军队混了一辈子,创下赫赫战功、取得了足以彪炳千秋的战功的著名人物,正史里面居然毫无记载,甚至连个情节相似的人物也没有。经过百年以来的考古工作,全国上下也没有发现任何有说服力的考古实物依据,这样的人物能是真实的么?

这还别谈花木兰故事本身的逻辑就留存在瑕疵。从常理上说,一个女性,一辈子在军营这种男人堆里,和糙汉子们一起同住、同睡、同如厕、同洗澡,不仅完全没被发现,还一路混到将军级别——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你是女性,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你跑到男性公寓里和男的住一个月,生理期也不能出来,不能让男的发现你的性别,做得到不?你试试!……这还不谈在军队打一辈子仗,不受伤?受伤了不处理?处理各种伤口的过程中不会宽衣解带露出马脚?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

这么说可能刺激到大家的民族自尊心了。花木兰怎么可能是不存在的呢?其实大家稍微冷静一下不妨想想,历史上的虚构民族英雄的人物还少了么?白素贞、孟姜女、祝英台、穆桂英……都是虚构的!但是尽管如此,这么多虚构的巾帼英雄却承载了我们对这类忠贞爱国、敢爱敢恨、有血有肉、善良勇敢的性格的精神寄托。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官方、民间建设、营造大量物质的、非物质的遗产去歌颂他们、纪念他们。人物是虚构的,但是承载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却是货真价实的!

今天我们和历史上一样,弘扬木兰,不是要你钻牛角尖,去争哪里的木兰是真的,哪里的木兰是水货。只是要你在放松休闲旅游之间,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不论她是不是真的,我们传承的是千百年来的历史传统,是敢爱敢恨、用真爱国的这种性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2324.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