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八音会 (八音会是哪八种乐器)

作者:赵颂鸣 生活妙招 2023-04-03 07:33:56 阅读:21

八音会,俗称“吹鼓匠”、响器、响打,在晋北、晋中、晋东南较为流行。晋北重吹奏,晋东南打击乐最火爆,各具特色。八音指唢呐、笙、管子、海笛、鼓、铙钹、铰子、锣等,以唢呐吹奏为主,以鼓为辅,兼吹兼打,吹打结合,因此叫“吹鼓”。其特点是高昂爽朗,粗犷豪壮,激烈奔放。凡婚丧嫁娶、满月、贺寿、庆功、庙会、社火等,往往聘请八音会演奏。八音会的曲目数以百计,有反映日常生活的,如 [摘花椒]、[摘豆角]、[打酸枣]、[卖南瓜]、[绣荷包]、[打钉缸]、[弹银花]、[叫嫂嫂]、[探妹妹]、[备马牌]、[闹五更]等;有反映文化娱乐的,如[闹元宵]、[观花灯]、[小对花]、[迎春欢]、[小八板]、[十样锦]等;还有戏曲中的[正二黄]、[反二黄]、[三套板]、[花腔]、[大十番]、[四十八梆]等。根据不同场合,演奏不同的曲牌,闹社火、结婚、祝寿时多用[四季花]、[满堂红]、[一串铃]、[节节高]、[绿牡丹]等喜庆欢快的曲牌;而办丧事则用悲切哀婉的曲牌,如[哀思鼓]、[月儿高]、[哭皇天]、[大过街]、[劝金杯]、[迎仙童]等。

号角长鸣 (郭 悱 摄)

八音会还摹仿当地著名戏曲演员的唱腔,吹奏戏剧曲目,俗称“吹戏”,惟妙惟肖,不见其人而闻其声,因而听众赞誉“看不着人在,听得着人唱”。晋东南潞城的朱扎根、王毛有、王林海,晋北原平的冯桂、李吉虎,定襄的史凤柱、史永全、李仁全等,都是当地著名的唢呐吹奏家。旧时,在班内称他们为“梁柱”。

八音会的演奏人家过去称“乐户”,属下九流,低人一等,群众戏谑为“王八戏子吹鼓手”。乐户的来历,据传始于北魏,封建朝臣中有触犯了朝廷王法者,虽可幸免于死,但要将罪臣与妻子儿女贬到外地,编为乐户,谓之“贱民”,不能与民同齿,活着不能科举考试,死后不能葬入祖坟,因此称为“下九流”。这些触犯王法的人多为知识渊博的文人,懂得一些歌舞音乐,说是他们偷了朝廷敬神乐舞曲谱而流传民间。还有一说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都察院御史李楠为定襄人,乡人称其为“李都堂”,他为了展耀门庭,从京城带回八音吹打班作为家庭乐队,为其家族祭祖、祝寿、婚丧、节庆吹奏,后流行于民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音会演奏者被视为民间艺人,其中优秀者被誉为“唢呐王”。改革开放后,八音会大为复兴,仅长治市,计有2500余班,其中襄垣县就有200班,还经常组织八音会大赛。西营村韩元则,为1996年八音会擂台获胜者,还参加了全省组织的吹奏大赛,获得大奖。定襄、忻州等地还为全国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不少人才,如胡金泉、张继贵等都成为知名的吹奏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2229.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