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长安十二时辰里王韫秀 (长安十二时辰里王韫秀结局)

作者:何哲萱 生活经验 2023-04-12 22:34:17 阅读:26

在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元载是怎么娶到朔方节度使的女儿王韫秀的?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马伯庸原著《长安十二时辰》第四十回。

看原著,更深入。

元载冷静的判断是他成功的关键

封大伦是通过永王的推荐,邀约元载见面的。

但是元载并没有因为是永王的关系就受宠若惊,一口就答应了封大伦的要求。

如果元载真是这样阿谀奉承,不知轻重的话,那么他也不会有见到王韫秀的机会。

元载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都会细细思量,想要获得最大的利益,那就一定不能急。

就一定要沉住气, 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影响自己对具体事情的判断。

这也是我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对我很大的启发。

元载虽穷却紧跟着流行的步伐

元载在见到王韫秀之后,从细节上就发现了她并不是一个香铺掌柜。

元载一眼就看出了王韫秀头上的饰品绝非凡品,而是大唐顶级工匠毛顺大师定制的奢侈品。

元载能有如此眼力,这得益于他平时对于奢侈品和流行的极其关注。

元载并不是一个富人,而是一个穷官。

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流行和奢侈品的了解。

一个人可以没有钱,可以买不起奢侈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美感。

元载把王韫秀当成了他今天最好的运气

元载在确定王韫秀身份之后,他就把王韫秀当成了自己今天最好的运气。

他马上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和行动方针,那就是一切行动都是以获得王韫秀好感为最高目的。

为此,元载可以忽悠封大伦,可以忽悠吉温,可以对付闻染,可以杀张小敬……

他可以为了达到那个最高目的,做任何事情。

因为他太了解大唐的官场了,要想在这个长安城混得好,出人头地,没有稳固的靠山那是绝对不行的。

而最稳固的靠山并非上下级的关系,而是翁婿关系。

元载的神操作,让王韫秀欲以身相许

在元载的一通神操作下,王韫秀果然被他奋不顾身,足智多谋,英雄救美的表现深深打动,心中已经泛起了层层波澜。

每一个姑娘,心中都会有一个梦。

梦见有一个英雄骑着白马来拯救她,而王韫秀就在中元节的今天,实现了这个梦想。

她也并非是一个对英雄完全不顾忌出身的人,如果是张小敬救了她,她肯定不会以身相许,但是对于元载,这个前途无量的官员小生,她还是非常中意的。

元载在关键时刻的站位,让他名扬长安

元载从檀棋的眼神中,已经看出了檀棋要杀他的决心,他决定改变立场,把要对付张小敬改为帮助张小敬。

檀棋信了元载的话,因为她知道他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

元载最崇尚的名言就是“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元载在最后听到了“天子无恙”的消息后,立刻跨入战局,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张小敬,将封大伦推下了深渊。

这一次,他又请出了王韫秀,他让王韫秀再一次见识到了他的风采。

元载迎娶王韫秀,成为一时的传奇

元载最终心想事成,美梦成真,当了王忠嗣的女婿,迎娶了王韫秀。

他对于王韫秀那绝对是真爱,他并非是一个过河拆桥的小人。

当他一路无需王忠嗣的护佑之后,他一路向上权倾朝野的时候,他依然对王韫秀疼爱有加。

以至于元载最后被代宗赐死之后,王韫秀按照大唐的律令本可以免死的。

但她没有,她选择了与元载同赴黄泉。

元载的一生,用尽了他所有的手段,得到了许多东西,但是最终却什么都失去了。

只有一样,他没有失去,那就是王韫秀对他的爱。

早晨从下午开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第四十回。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欢迎评论,还有后续。

唐玄宗时期武将没人了吗,为什么让安禄山一个人兼任多个节度使?

谢谢邀请。

一句话:玄宗喜欢。

在专制时代,一个人见用与否,完全取决于主要领导的好恶。就像相声里的那句谑语: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那么,安禄山是如何博得李隆基的宠爱和信任、并得到朝臣的一致认可,完成“独领三镇”伟业的呢?

一、李隆基的视角

天宝元年是大唐国运的分水岭,是李隆基执政的分水岭,也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之前,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励精图治;之后,他忠奸不辨、刚愎自用、耽于享乐。

先说一下“忠奸不辨”。李林甫就不用说了,仅“独相十九年”这一条,就足以秒杀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名相。而对于安禄山,不用说之前的一系列反状,即使当叛军打到洛阳的时候,李隆基还一直认为:禄山是个好同志!

再说刚愎自用。从“唐隆政变”到“先天政变”到“开元盛世”再到天宝初年,李隆基几乎没有犯过明显的错误,这让他认为,自己永远不会犯错误,并且将一直英明下去。于是,从此他再也听不进相反的意见,名相张九龄和名将王忠嗣都是由此被疏远和弃用。

最后说“耽于享乐”。李林甫独相是一个信号:他自认为已经把帝国从内到外打造成了金刚不坏之身,以后只需要一个听话的管家打理一下就行了。于是,“林甫奏太平无事,以巳时还第,机务填委,皆决于私家。”而李隆基则整天拉着杨玉环,泡泡温泉、吃吃荔枝、开开party。

这三个方面彻底蒙蔽堵塞了李隆基的视听。发生在天宝九年和十年的两次征讨南蛮閤罗凤的战争最说明问题。因为南蛮质子私自逃跑,李隆基大怒,两年内,由杨国忠先后派鲜于仲通和李宓两次讨伐,结果大败亏输,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然而,杨国忠却都隐瞒实情,把大败说成大胜(国忠又隐其败,以捷书上闻)。因为杨国忠正大受其宠,所以竟然没人敢和玄宗揭发这件事(凡举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只轮不还,人衔冤毒,无敢言者)。

二、安禄山的个人因素

平心而论,安禄山确实有两把刷子。

有胆。开元二十年,张守珪为幽州节度,安禄山因偷羊被捕,将要被杀的时候,他大喊道:“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结果张守珪见其相貌异常(肥白),竟“壮其言而释之”。这一点与前辈韩信、李靖如出一辙。

有勇。“令与乡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获,拔为偏将……二十八年,为平卢兵马使”。

有心机。杨国忠善于揣摩上意,并以此上位(上春秋高,意有所爱恶,国忠探知其情,动契所欲)。在这一点上,安禄山也不遑多让。他拜杨玉环为母,每次晋见,都是先拜杨玉环后拜李隆基。玄宗很奇怪,询问原因,安禄山憨憨地回答说:俺是胡人,先知有母后知有父(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大悦”。不仅如此,晚年的安禄山很胖,重三百三十斤,走路都得别人搀着。但是一到李隆基跟前,就像打了鸡血,“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于是,“玄宗益宠之”。

三、朝臣的助攻

李林甫。“十载,林甫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俄兼单于副大都护”,也就是说,李林甫以宰相并遥领朔方节度使。而以节度使入相,在开元年间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等人都是如此。李林甫想独霸宰执,就得堵住原来节度使入相之路。于是对玄宗建议道:文人为将,都贪生怕死,不如用寒族和胡人,因为胡人善战有勇,寒族无法结党,“帝以为然”。从那以后,高仙芝、哥舒翰等人“皆专任大将”,后来安禄山作乱,就是因为专任大将、统兵太久的缘故。

杨国忠。玄宗一朝,独相的只有两个人,除了李林甫,就是杨国忠。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杨国忠的受宠程度。但是,就这么受宠的一个宰相,当他说安禄山坏话的时候,李隆基竟愣是不信(时安禄山恩宠特深,总握兵柄,国忠知其跋扈,终不出其下,将图之,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上不之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杨国忠铁了心要把安禄山扳倒,“屡奏禄山必反”。天宝十三载正月,安禄山晋见,哭着对玄宗说:我是胡人,不识字,皇上经常越级提拔我,结果遭到杨国忠嫉妒,一直想置我于死地。这么一闹,李隆基不仅没把安禄山怎么着,反而“益亲厚之”,又把他擢升为左仆射后才让他回去。不仅如此,此后再有人说安禄山谋反,李隆基就把这个人绑送给安禄山(人言反者,玄宗必大怒,缚送与之)。越告越信任、越升官,这是杨国忠所始料未及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杨国忠的步步紧逼加快了安禄山造反的步伐。

其他朝臣。除了李、杨二人,其他人的神助攻更让安禄山水涨船高。“(安禄山)性巧黠,人多誉之……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玄宗益信响之”。采访使张利贞常受其贿赂,黜陟使席建侯也说安禄山公直无私;裴宽因安禄山接替离职,而李林甫也正一味地迎合玄宗,他们都一起说安禄山的好话。“十二载,玄宗使中官辅璆琳觇之,得其贿赂,盛言其忠”。这些人都是玄宗所信任的,所以,他更坚信安禄山是好同志。

四、对祖制的破坏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

“国家武德、贞观已来,蕃将如阿史那杜尔、契苾何力,忠孝有才略,亦不专委大将之任,多以重臣领使以制之”。

其实,为了防止武将携兵自重,唐初就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和防范措施,比如“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不专任,而且还“以重臣领使以制之”。但是,这些政策到玄宗时就全被破坏了,像前面提到的李林甫就遥领朔方节度使,名将王忠嗣兼任四镇,而安禄山更是在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任上达十一年之久,“十载入朝,又求为河东节度,因拜之”,其势力盘根错节且根深蒂固,让他形成了充分的造反底气。

所以,安禄山能兼任三镇节度使,并不是因为大唐无人可用,也不是因为安禄山能力过人,而是李隆基昏聩的结果,是李林甫等人对原有体制破坏的结果。而由此引发的“安史之乱”,实属玄宗君臣咎由自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2206.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