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海明威简介及作品介绍 (海明威简介及作品介绍英文)

作者:卞馨荣 生活经验 2023-04-12 10:07:58 阅读:27

海明威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不好意思,我只记得老人与海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总体上呈现出怎样的艺术特点?

据统计,海明威一生创作了长篇小说13部,短篇小说80余部,剧本1部,还有诗歌和众多报刊文章,创作生涯长达40年,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在他的不同创作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的艺术特色,本答案将从海明威创作的三个阶段,结合他的代表作来谈谈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海明威创作的三个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1923年--1929年,以“迷惘”为文学主题,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二阶段:1929年--1945年,“冰山原则”的创作;

第三阶段:1946年--1961年,以“硬汉形象”为主题。

第一阶段:1923年--1929年,以“迷惘”为文学主题

海明威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呈现出的状态是悲观失望,消极遁世,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悲观主义。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两部,一部为《太阳照常升起》,另一部为《永别了,武器》。

说起这两部作品,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前者发表于1926年,后者发表于1929年,从小说创作的主题上来讲,都涉及到战争。前者在主题上重在体现战争对人们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强烈影响,而后者则赤裸裸的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杀伤力。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流落巴黎的英美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绪。主人公杰克·马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了重伤,战争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他的负伤使他对性爱可望而不可及,面对自己所钟情的女人,异常痛苦。他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被一种毁灭感吞噬。他嗜酒如命,试图用酒精来麻醉精神上的痛苦,但于事无补。

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都是人生角斗场上的失败者,尽管他们从不抱怨生活,以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但战争给他们的影响,使他们对世界失去信任感,宁愿与孤独为伴。小说的结尾更是体现了浓重的悲观主义和哀伤痛苦的情调:他们注定是孤独的,不能结合在一起,只能在幻想中求得安慰。

《永别了,武器》描写的是一个志愿参加欧战的美国青年与一位英国护士之间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个人幸福被战争摧毁的残酷,以及对战争真实面目的揭露,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赋有理想的热血青年,通过个人的人生经历,他发现那些神圣、光荣、牺牲的字眼令他害臊,在战场上,他没见到过什么神圣和光荣的事,他把牺牲描述成芝加哥的屠宰场。可见,主人公内心对战争的悲观失望。

通过以上两部作品,不难看出,海明威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处于一种悲观失望、彷徨和忧虑之中,人生陷入迷茫,这也正是那个时期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们创作的基调,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作家们,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灾难,精神上经历过战争的折磨,他们了解普通士兵中的厌战情绪。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着美好的愿望和澎湃的激情,受到“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蛊惑,当他们亲临战场时,才深知上当受骗,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心灵深受创伤。以致于大战结束后,他们不再相信什么政治、信念,没有新的精神支柱可以依附,因而悲观、失望、彷徨与忧虑,成为他们的常态,即“迷惘”。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主人公马恩斯,在战后流亡至法国,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痛苦,整天消磨在高谈阔论中,身体和心灵备受煎熬。这部作品发表后,当时在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这部作品强烈的动作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以及简练的对话和真切的内心独白,标志着海明威艺术风格的成熟。在这些主人公的身上,都有着海明威自己的影子。作者本身亲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时还不到20岁,负过严重的伤,并且他的人生中备受战争伤疤的折磨,甚至他真的爱上过一位护士。

海明威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痛悟,他在《永别了,武器》中说,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他的痛苦迷惘深沉且包含了他对世界以及自己的沉思。“迷惘的一代”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映战后青年一代的悲剧,语言上提倡简约,倾向于口语化,形式上勇于创新,在艺术上都讲究表现手法的新颖及独创性。

海明威早期的文学作品和主张,极大的影响了欧美的许多作家,成为美国战后以怀疑彷徨和迷惘低落为基调的20年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但是海明威并没有一味沉浸于这种“迷惘”,他的创作在1930年逐渐转向,形成自己独特的题材与风格,随着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发表,他的创作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1929年--1945年,“冰山原则”的文学创作

在这一阶段中,海明威潜心研究文学创作,探讨如何对抗孤独和痛苦、超越不幸和死亡。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午后之死》和《丧钟为谁而鸣》。

《午后之死》是一部讲述西班牙斗牛的专著,在这部作品中,他指出斗牛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艺术家处于生命危险之中的艺术”。并从斗牛引申出小说创作的一些理论和具体原则,提出了文学创作的著名原理“冰山原则”,以及他对死亡的深刻见解。

《丧钟为谁而鸣》讲述了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并最终为正义之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也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

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来看,与海明威第一阶段的作品内容有了很大的差别。小说中的主人公从“迷惘”中走了出来,开始挖掘人性中更深层次的内核。海明威早期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反战情绪,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反战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有着典型意义。而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抵触。尽管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国势日渐强盛,但在海明威看来,战争给人的生命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接踵而至的便是社会的动荡不安。

海明威从来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即使战争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只是把他所经历的体验,通过描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想象,这也正体现了“冰山原则”的核心理论。海明威说:

“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有八分之一露出海面。”

海明威主张把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他的解释,可以简要的把“冰山原则”概括为:简洁的方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具体的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具体可见,后两者寓于前两者之中,即文字塑造形象,形象包含情感,而情感之中则蕴含着思想。

海明威在作品中注重画面感的描写,这与他长期爱好绘画分不开。他的父母是他艺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毕、加索、马奈、莫奈等著名画家对他的影响力不亚于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他尤为衷情于法国后印象派作家塞尚的绘画,从塞尚的画中学到了如何去创作一篇“有容量”的小说。

同时,他也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尤其是庞德在理率上和创作上对意象主义所进行的深刻探讨。比如庞德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形式上要允许连行,不要切成一行行。要精练,不要废字,不用修饰等等。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吸取了众多名家长处,并将这些长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海明威不断创新求变的结果。“冰山原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用精练的文字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它的影响力也会像一代文豪巴尔扎克、狄更斯的写作方式一样,被文学铭记。

第三阶段:1946年--1961年,以“硬汉形象”为主题的创作

海明威先后参加过一战和二战,身负多伤,留下了诸多后遗症,老年时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神经方面的疾病。他在与病痛抗争的同时,还坚持写作。因此,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多是面对困难顽强不屈,始终保持自己尊严和勇气的“硬汉形象”。其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和《过河入林》。

在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尽管他勤奋有加,但发表的作品寥寥。海明威说过:

“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像拳击场,每一个人都在场内。你只有还击才能生存,所以我时刻准备拿起拳击手套戴上就打,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时我就要跟自己打。”

晚年的海明威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创作出《老人与海》。海明威说,《老人与海》是他一生中打到的最大最美的狮子。这部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海明威而言,《老人与海》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性作品,具有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老人桑提亚哥超越了《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他不像亨利那样在疯狂的战争和不期而至的灾难面前痛苦茫然,他是逆境中的行动者,真正的“硬汉子”。他把逆境视为人生的必然而坦然面对,没有悲观宿命思想,更没有哀叹。桑提亚哥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甚至超越了《丧钟为谁而鸣》中为正义而牺牲的美国青年乔丹,乔丹作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其政治信仰而战,而桑提亚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为生活,为维护自身的尊严而拼搏。

因此,从审美价值和审美效应上看,桑提亚哥比乔丹更具有美学价值和美学效应。可以说,老人桑提亚哥才是唯一真正的“硬汉形象”代表。“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既是海明威的人生信条,也是硬汉精神的最高境界。

第二,从主题思想来说,《老人与海》超越了海明威以往的任何作品。我们看到,他早期的作品重在揭示人生的痛苦和虚无,中期作品重在探寻人生的痛苦和虚无的途径,而《老人与海》则在大力颂扬以勇气和尊严为核心内容的硬汉精神。

第三,从对作者的影响来看,《老人与海》使海明威超越了有限的自然生命,获得了无限的生命永恒。海明威说:“如果你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那就会使你永生,如果你完成得确实出色,那就会永垂不朽。”,文学创作事业使他获得永生,《老人与海》使他永垂不朽。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虽然在职业、年龄上有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的精神气质,寻就是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做人的尊严和勇气。他们面对暴力和死亡,无所畏惧,身处逆境而不气馁,尽管每次拼搏都以悲剧结尾,但他们是失败了强者,精神上的胜利者。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家园受到强烈的冲击。海明威为不甘沉沦的人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精神支柱--硬汉精神。“与命运抗争”是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硬汉精神”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既传承了古代希腊文化,又向世人昭示了一种深层的哲学意蕴:即面对任何异己力量,人都要高傲地坦然面对、在永不停息的积极行动中尽显生命的优雅风度和永恒的力量。

综上所述,请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182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