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换童子 (换童子后有什么变化)

作者:宋圣斌 生活妙招 2023-04-25 17:08:20 阅读:31

如某家孩子病重或长期有病,请巫婆去看,巫婆在下神时说:“你家的孩子是神仙的金童(男)或玉女(女)下凡投生的,现在魂灵被神摄去,必须找个童子替换他,他的灵魂才会回来归体。”所以要“换童子”才能好,否则活不到12岁。此事,可即时办,也可以等病好了办,但至迟必须在结婚前还愿。

换童子的仪式比较隆重繁杂。先由巫婆选定吉日良辰,再给她几十文“打钱”(即买纸)糊旗(旗数由巫婆根据事主的家境决定,六至十二面不等)。事主要沽酒买菜、蒸红点馒头,并要请扎纸匠扎一个“童子”(长约三尺),存放在她铺中备用。

换童子活动开始,主办的巫婆约两位助手将用具、神像和剪糊好的数面龙凤旗(长约四尺、宽约二尺)一并拿到事主家,象端公看魂一样来“悬驾”(添一个仙姑牌位)。然后由巫婆燃烛烧香,击鼓敲磬,事主烧元宝跪拜请神。巫婆也写“疏头”,在元宝中焚烧,唱了一会儿,即由事主事先请来的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数人(根据龙凤旗数),每人持一面旗排队出门,巫婆击磬唱着紧跟在后面,事主派人挎着篮子装着许多红点馒头(比平时吃的略小些)、香、纸元宝等物相随。这一行队伍招摇过市,去附近的水井。她们先绕水井一周,便向“井龙王”唱祷告歌,祈求“净水”。然后焚香烧纸元宝,向井中和四周抛撒馒头,看热闹的都争着抢拾。最后巫婆用她准备好的细井绳系着一个小水罐,向井中汲取“净水”。归来后即将此水煮开,像送祟那样向仙姑神灵“讨药”,给病孩饮服。

换童子

跳钟馗(潘成摄)

晚上八九点钟以后,巫婆便让事主派人去请“仙童”(纸人)。仙童抬回后,三个巫婆连忙吩咐执旗列队开始,她们在后击鼓敲磬边走边唱前去迎仙童。这时,事主和看热闹的大人,都让他们的孩子躲藏起来,不许看仙童,怕孩子的灵魂附到仙童身上去了。巫婆们把仙童迎进“法堂”,即安放在两条长板凳上,接着举行“开光”仪式。主巫婆又点燃香烛烧元宝,跪拜祷告,其他巫婆击鼓敲磬相和。然后主巫婆起身将事主准备的一只红公鸡鸡冠割破,拿未燃的香沾上鸡冠上的血向仙童五官、四肢点去。她边点边唱:“开光开到眼睛上,睁开两眼看四方。”“开光开到耳朵上,能听说话声音响。”助手巫婆分别击鼓敲磬伴奏,此时沾了鸡血的“纸童子”也就变成了“活童子”。开完光再用红布把童子盖上,那只公鸡就归巫婆所有了。

吃罢夜餐,巫婆开始“拿性”活动。就是请仙姑捉拿另一个孩子的灵魂来附在童子身上,以替换病孩去替某种神仙当金童玉女。三个巫婆和事主家帮忙的人带着法剑、香烛、纸马元宝和一个五升柳条斗、一块大红布、一条红带子走向荒郊野外。在僻静无人处,点烛焚香烧元宝纸马,主巫婆跪拜祷告,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仙姑去“拿性”。然后命助手巫婆一个捧着斗,一个拿着红布、红带子,主巫婆手执法剑,四面跳跃。约半小时,趁着一阵风响,她用剑一指斗,说声“来了”,拿红布的巫婆急忙用红布把斗口蒙严,用红带子扎紧,表示“性”已拿来了。主巫婆再跪拜谢仙姑,即捧着斗回事主家去。

“拿性”回来,接着就是“坐码子”。意思是问明拿来的灵魂是谁家的孩子,姓名、年龄、籍贯等情况,以证明其真实性。主巫婆点烛焚香烧元宝叩头,击鼓敲磬唱一番。然后命一位助手巫婆或专请的“坐码子”的女人,盘腿坐在地上的蒲团(或矮板凳)上,把“拿性”的斗放在旁边,主巫婆让她闭上眼睛,头上给她搭一块手帕或毛巾。过了约十分钟,这个“坐码子”的女人先是浑身颤抖,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张目四望,叫道:“我的妈呀!我的爸呀!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把我弄到这里来了?”主巫婆问:“你家住哪里?”“我家住江南襄阳府(或其他什么府县)。”“什么庄?”“离城×里×庄。”“你姓甚名谁?”“我姓叫。”“今年几岁了?”“岁。”还问她父什么名,母什么姓,家人干什么,兄弟姐妹几个,“坐码子”的女人边哭边回答。最后问她怎么来的,她说:“我正在月亮地里场上和邻居的小孩们玩,跑着跑着突然绊倒了,一位像庙里神仙的姑娘把我拉起就走,晃晃悠悠,不知不觉,怎么就来到这里了。我的妈呀,我要回家!”说罢又大哭大闹起来,甚至起来要跑。这时主巫婆手使法剑指着那女人大声唱道:“不许哭闹!这是仙姑娘要送你上天去侍候神仙,在那里你也成神享福了。你若再哭闹,我用斩妖剑砍死你。”说着把手中的法剑指向那女人晃了几晃,那女人不哭了。主巫婆吸一口凉水,向那女人脸上喷去。那女人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揉揉眼睛,站起来说:“哎!可累死我了。”或坐一旁或睡在事主家床上休息去了。对这番表演,许多迷信的人信以为真。

“问性”、“坐码子”之后,稍事休息,便“送童子”,这时已是凌晨两三点钟了。主巫婆再烧香拜神,击鼓敲磬,命人将“拿性”头上的红布打开,揭开童子身上的红布,头对着童子唱起安慰歌。让拿来的魂附在童子身上。然后再率领打旗的队伍排起来,由两人架扶着童子,走向荒郊野外,在十字路口,点烛焚香烧元宝,连同所有的龙凤旗和童子一齐火化。巫婆们击鼓敲磬绕着火堆唱起了送仙童歌。等到一切烧完,这项活动便结束,各自回家。

“过阴”是在皖南、皖西、皖中一带农村还存有的迷信习俗,即走乡串户的巫婆为他人代为寻找已故的亲人。做法各异,一种是二人合作,用一块布蒙在巫婆助手头上,并用香在她的头顶画圈圈,用近似催眠术的方法,使这个女人如入梦境,乱讲胡话。巫婆在旁加以牵强附会,胡说什么此女人已在阴间找到了事主的亲人,并捎回亲人要说的话。如“我在阴间好苦啊,没有衣穿,没有钱用”等等,说得事主伤心落泪。另一种是巫婆一人表演,皖南称之“下阴”、“朝亡”,即请死去的亲人与主人对话。巫婆被请到家中,先用凉水洗脸,烧香毕,上案片刻,便连声打哈欠,双目含泪,全身发抖,佯称阴魂附体,装死者的声调讲话,顺着主人的口气对答,如有人议论,心中更加有数;若答非所问,便装腔打岔或装着气愤不答,趁机静听后,再若隐若明以对。

1949年后,人民政府严禁神汉、巫婆的封建迷信活动,加之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广大城市农村,神汉、巫婆已基本绝迹。但在偏僻的农村,仍有个别巫婆在暗中活动,还有一些愚昧的群众相信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175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