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和籴 (和籴法与平籴法的区别)

作者:宋圣斌 干货分享 2023-04-21 03:26:21 阅读:22

古代官府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措施。始于北魏。《魏书?食货志》:“收内郡边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北魏至中唐,和籴寓有聚米备荒、赈济灾民之意。《新唐书?食货志三》:“宪宗即位之初,有司以岁丰熟请畿内和籴。当时的府县配户督限,甚于赋税,号为和籴,其实害民”。中唐以后,强制配购日趋浓重。到宋代,成为养兵括粮的重要手段。宋初,狭义的和籴特指政府以现钱收购粮食,广义的和籴包括各种籴买方式。北宋中叶以前,有博籴、便籴之法,以便籴所入最多。神宗熙宁以后(1068―1077),又有结籴、寄籴、?籴、兑籴等名目。宋初多以布帛、金银等物换取民间粮食。熙宁七年(1074年),河北官仓所存旧粮,听民用丝绵绫绢博买,当年秋熟政府再以此绵绢博易新粮入仓。“博”为换易之意。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以空名告身,度牒作为征购民间粮食的支付手段,亦属博籴性质。政府以钞引作为征购民粮手段,称为便籴。便籴多行于边郡乏粮处,以储积军粮为目的。售粮者可用钞引向政府支取茶、盐、香药等,再运至通商地点出售获利。也有用钞引支取现钱者。仁宗时,便籴是征粮的主要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129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