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豫剧的四大特点

作者:曾瑾俞 生活妙招 2023-04-21 12:20:35 阅读:25

豫剧在中国戏剧中有什么之荣?有什么特点?

我这里先介绍一下关于豫剧的发展过程

豫剧的四大特点

豫剧(原名河南挷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在清代乾隆年间流行的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剧种,其唱腔名(弦索腔),亦名(女儿腔),俗称(河南调)其声调和高腔差不多,但邦腔时不用人和而用弦索代替。

在河南土生土长的唱腔(河南调)的基础上,承继了(弦索腔)的传统,并吸收了陕西挷子(主要是同州挷子)的成份,这就是初期的河南挷子。

最初在农村靠着山唱,所以豫西挷子又名(靠山吼)。当时化妆服装极为简单,乐器也只有一把小胡琴(皮弦)、一个月琴、横笛和梆子。

河南梆子先在豫西形成,渐次向山东、安徽各地流传,因唱调的稍有变化,可分成:肥县以东,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从豫西往东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再往东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从豫西向黄河以北发展的一支叫(大油梆),又有一支从豫西向西南发展,称着(南阳梆)。其主要的代表是豫西调和祥符调(祥符调与豫东调分别甚微),豫西调特点是真嗓(即大本腔),唱时尾声低落,声音圆润,吐字清楚,适宜表达慷慨悲歌情绪,豫东调、祥符调则用假嗓(即二本腔),唸自多用河南土音,唱时声音高亢,花腔多,宜于表达愉快情绪。

豫剧的传统剧目,甚为丰富,有四百八十多个。

豫剧在安徽流传较久,阜阳、蚌埠、淮南专业剧团。阜阳豫剧艺人,曾以豫东调为基础,创造了具有安徽特色的(沙河调)。

豫剧的现代代表常香玉

常香玉,河南巩县人。1922年生。九岁随父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为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迴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并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唱腔舒展奔放,变化自如;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代表作有传统戏《花木兰》,己于1956年摄成电影。又以演出《拷红》、断桥》、《大祭桩》,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著称。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

河南豫剧的特点?

河南豫剧特点:

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豫剧以唱见长,首先,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拓展资料: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0765.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