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 族群介绍 ( *** 族群矛盾)

作者:黄宗琬 干货分享 2023-04-26 08:43:22 阅读:27

目前正式认定的台湾原住民族共16族

台湾族群介绍 (台湾族群矛盾)

但也有部分平埔族要求认定为原住民族

这样的族群分类是出于政治管理目的与人类学学理,传统上台湾原住民族多是部落为主的文化。

阿美族

分布于花莲北部之奇莱山平原,南至台东及屏东之恒春半岛等狭长之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目前人口约有209,203人(2018年3月),是台湾原住民族中人数最多者。传统社会制度以母系氏族组织为主,男性被招赘后共居于女家,有关家庭亲族事务与财产由女性户长做主,惟重要事务,如婚姻、分产则必由出赘之母舅返家共同决策;然而,部落性之政治、司法、战争、宗教等公共事务,则由男性组织之男子年龄阶级组织处理。传统祭仪以部落之丰年祭为主,其中过程以表达部落男子年龄阶级新成员之加入意义为最重要。

泰雅族

分布在台湾中北部山区,包括埔里至花莲县以北地区,目前人口约有89,958人(2018年3月数据)。传统生活以狩猎、山田烧垦为主。织布技术发达,技巧繁复且花色精巧,其中以红色象征血液,具有生命力,可以避邪,故而喜好红色服饰,有纹面习俗。社会组织以祖灵祭祀团体为主,最重要的祭仪活动为祖灵祭。歌舞动态活动以口簧琴与口簧琴舞为其特色。

排湾族

分布区域于北起大武山、南达恒春、西到枋寮、东到台东太麻里的中央山脉两侧。人数将近100,591人(2018年3月数据)。传统的贵族头目为各部落的政治、军事、甚至宗教领袖,自成一独立自治单位,由于人口众多,血缘关系较广,盛行贵族近亲联姻的结果,使得某些地区出现少数贵族统领数个部落的超部落联盟情形。物质文化上以琉璃珠、铁器、银饰等为贵重物品。传统的陶壸雕塑及梁柱木雕,以百步蛇纹及人头纹象征贵族的崇高地位。

布农族

分布于中央山脉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区,分布广及花莲县卓溪乡、高雄市那玛夏乡、台东县海端乡,而以南投县境为主。人口约有58,336人(2018年3月数据)。布农族的氏族又可分为卓社群、卡社群、丹社群、峦社群、郡社群及兰社群等6个主要氏族,社会组织以父系大家族为主,重视其氏族内的亲属关系,与其他不同氏族亦有严谨的传统规范及秩序,而其户中的人口甚至亦包括非血缘之同居人,故传统家屋规模均较大。年中的祭仪行事历以小米播种、除草乃至于收割等生长过程为主要依据,其中以除草之后祭仪中所唱的“祈祷小米丰收歌”,以精致搭配合宜之八部合唱声势最为壮阔。“射耳祭”为部落男子成长阶段最重要的生命社仪。

卑南族

分布于台东纵谷南部,其强盛时期曾统辖东部族群七十二社。目前人口约有14,118人(2018年2月数据),全族分居八个部落,有“八社番”之名。各部落间因起源传说的不同,可分为:由“竹子而生”起源的卑南群和由“石头而生”起源的知本群。传统社会组织以长女承家以及男性年龄阶段组织为主。男子会所为政治中心及教育场所,未婚男性必须居住在会所接受军事训练以防卫部落,并依照年龄分为数个年龄阶级。

鲁凯族

分布于高雄市茂林乡、屏东县雾台乡及台东东兴村等地,人口约13,303人(2018年3月数据)。传统社会组织分为贵族与平民两个部分,贵族享有神话上血缘之优越性及土地所有权之经济特权;平民则以发展个人领导能力,农产丰储以及通婚等方法来提升地位。继承方式以长男为主。

邹族

分布于嘉义县阿里山乡为主,部分亦居住于南投县信义乡、,目前人口约有6,635人(2018年3月数据)。社会组织以严格的父系氏族组织及大、小社分脉联合之政治性组织为主,部落事务及祭仪都以男子会所为中心,称为“库巴”,结婚前的青少年必须居住于此,同时接受训练,而女性则禁止进入。部落的祭仪以“战祭”为最重要,其中整修会所、修砍神树、迎灵、娱灵、送灵之祭仪过程繁复,音乐性及节奏性最为人称道。

赛夏族

主要分布于苗栗县南庄、狮潭二乡及新竹县五峰乡山区,人口约有6,601人(2018年3月数据)。社会组织以父系氏族组织为主,各氏族团体传统各有其图腾象征物。清领时期纷改汉姓,逐以原图腾译为其姓氏之名,如“风”、“日”、“夏”等姓,祭仪活动以矮灵祭为其中最重要者,而族中歌舞精华亦以此为主,由于居住地邻近泰雅族,在物质文化上受其影响较多。

达悟族

分布于台东的兰屿岛上,为台湾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人口约有4,599人(2018年3月数据),岛上有六个村落,由于生活环境的独立,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部落间的纠纷都以亲族群体相互协调解决,社会活动则端赖父系氏族群体及鱼团组织来管理。物质文化表现极为丰富,雕造板舟技术,打造银器,捏塑陶壸泥偶之技艺均具特色。传统的地下屋冬暖夏凉极具,全年的祭典仪式以配合捕捞飞鱼之活动为主,视飞鱼为神圣物,歌舞方面妇女的头发舞在各原住民族群独树一格,而男士们的勇士舞则是另一种力与美的表现。

邵族

分布于南投县鱼池乡及水里乡,人口约780人(2018年3月数据),相传邵族的祖先因追逐白鹿而迁至日月潭定居,其部落社会组织是以父系外婚氏族为其文化特征,受汉文化影响颇深,但其固有的成分依旧存在,每家之客室内侧左墙脚所悬挂的祖灵篮,为不见于其他族群的文化特质,头目平时是部落祭仪的决策者与社会事务的仲裁者,职位通常由长子世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是杵歌和杵音。

葛玛兰族

噶玛兰族,过去居住于宜兰,目前迁居到花莲和台东,人口约1,466人(2018年3月数据)。因为相信万物有灵而延伸出特有祭仪文化与治疗仪式。治疗仪式由巫师担任,先以酒请示之后,再祈求祖灵降临治病,在治病过程巫师还需吟唱专属的歌曲。

太鲁阁族

人口约31,446(2018年3月数据),在距今大约三四百年前,从南投县境越过中央山脉奇莱山,克服自然环境的险峻,沿着立雾溪山谷向东迁移,数百年来已经和南投原乡发展出不一样的民族风貌,他们曾经历抗日最长的战争,长期以来,也曾胼手胝足的一起开创族人的未来。太鲁阁族人除了擅长的狩猎、编织以外,目前还保有传统的制刀匠和巫术,每年也都会举办祖灵祭。

撒奇莱雅族

撒奇莱雅族主要分布于花莲奇莱平原,人口约930人(2018年3月数据),经济产业以渔业及狩猎为主。属于母系社会,采入赘婚,从妻居,情形与阿美族相同。“Miamaivaki长者赐饭”是长老们祝福未成年青少年们的一种仪式,是特有的传统。

赛德克族

赛德克族人口约有9,975人(2018年3月数据),拥有独特的生命礼俗和传统习俗,因崇信Utux的生命观,而延伸出严谨的gaya/waya生活律法系统,并发展出许多特有丰富的文化,如文面、狩猎、编织、音乐、语言、歌谣与舞蹈。赛德克族视Sisin鸟为灵鸟,举凡打猎、提亲都听Sisin鸟的鸣叫声与行径方向做决定。

拉阿鲁哇族

拉阿鲁哇族(Hla’alua)由排剪(paiciana)、美垅(vilanganu)、塔蜡(talicia)、雁尔(hlihlara)4个社组成,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区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玛夏区玛雅里,人口数为398人(2018年3月数据)。拉阿鲁哇为自称,其意不可考。相传族人原居地在东方hlasunga,曾与矮人共同生活;矮人视“圣贝(takiaru)”为太祖(贝神)居住之所,每年举行大祭以求境内平安、农猎丰收、族人兴盛。族人离开原居地时,矮人赠以一瓮圣贝,族人亦如矮人般举行“圣贝祭(miatungusu)”。祭仪最重要的部分是“圣贝荐酒”仪式:将圣贝浸在酒里,察其颜色变化,如果变成红色则表示太祖酩酊之状,意味祭典圆满成功。

卡那卡那富族

分布于高雄市那玛夏区楠梓仙溪流域两侧,现大部分居住于达卡努瓦里及玛雅里,人口数为330人(2018年3月数据)。相传数百年前,一位名叫“那玛夏”(Namasia)的年轻男子,发现巨大鲈鳗堵住溪水危及部落安全,赶紧回部落向族人通报,然也因惊吓过度染病,几天后去世,传说当时族人与山猪联手杀掉鲈鳗让危机解除,族人为了纪念这名年轻男子,当时以“那玛夏”命现今之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族的社会组织以父系为主,祭仪活动则以“米贡祭”与“河祭”为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0446.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