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全球史与全球史观)

作者:谢颖逸 科普百科 2023-04-22 17:42:35 阅读:21

什么是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现代史观

现代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历史史观该如何区分?

什么是历史史观?其实就是人们对历史从不同角度行解读而形成的观点。在新高考改革前高中历史所涉及到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

这是新高考之前所涉及到的。在这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唯物史观、近化化史观、全球史观三种。但是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把唯物史观放在了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很明显,这是在有意识的淡化其他史观,突出唯物史观。所以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唯物史观就可以了。

唯物史观

先上图(手写)

唯物史观涉及到的几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

两者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简而言之就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高大上的名词其实很简单理解,你就想一下以前农民用什么种地现在用什么种地,以前农村孩子还有麦假,为什么呀。因为老师也得去收麦子,一放假就是半个月。现在呢,全部机械化了,所以生产力是什么?这样一想也就明白了。生产力从学术角度来讲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和科学技术。就人类社会而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学会工具制作和火的使用、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这三大历史阶段。

而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过程必然会发生的一种关系。封建社会你种的是谁的地,农民与地主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种的地丰收了产品如何分配。以这种生活化的方式来理解生产方式也就没那么难了。所以生产关系就物质生产资料领域而言就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想想土地属于谁的问题就明白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二者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我们现在常讲的改革,就是在调整生产关系。目的就是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此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毕竟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人类社会才会继续前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关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分工关系、交换和分配关系、消费关系、所有制关系。

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诸如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着改变。

4.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从低给向高级阶段发展的

马克思从这一角度出现,把人类社会的演变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即五大社会形态。

5.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即阶级斗争学说。不过现在一般不太强调这一点了。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以上就是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前三点是历史学分析中常运用的。而后三点都是可以从前三点中找到依据的。所以理解了前三点的关系,也就掌握了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30227.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