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司马相如个人简介 (司马相如个人简介资料)

作者:何丽欢 生活经验 2023-04-09 21:58:56 阅读:25

历史上真正的司马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封为郎官。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等,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一、司马相如是杰出的文学家

【汉赋成就】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是汉赋的奠基人。司马相如的赋,结构宏伟,场面壮阔,绘声绘色,富于变化,正如他主张的“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内容控引天地,错综古今,旷世莫比。

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代表作《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

【散文成就】司马相如还是汉代很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散文流传至今的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虽然有部分著作在历史上起了一些消极作用,但是从整体上看,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发展等方面,司马相如对汉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结:两千多年来,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这就表明,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是超过贾谊的。

二、司马相如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出使巴蜀】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此时唐蒙正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国及其西面的僰中,征调了巴、蜀二郡的官吏和士卒上千人,西郡又为唐蒙征调水陆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唐蒙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的百姓十分震惊恐惧。皇上闻报此事,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于是司马相如在巴蜀发布了一张《谕巴蜀檄》的公告,并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安稳住了百姓。

【平定西南夷】相如出使巴蜀完毕,回京向汉武帝汇报。这时,邛、笮的君长听说南夷已和汉朝交往,请求汉朝委任他们以官职。皇上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他持节出使,拢络西南夷各族。

相如等人到达蜀郡,蜀人都以迎接相如为荣。司马相如以蜀人所赠财物笼络西南各族,恩威并施,平定了西南夷。

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扩大,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直通邛、笮。相如回到京城报告皇上,皇上十分高兴。

小结: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开发西南边疆做出了贡献,意义重大,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

三、与卓文君的爱情典故

《凤求凰》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一曲《凤求凰》摄人心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汉景帝时,司马相如做武骑常侍,郁郁不得志,于是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当时的相如属于无业游民,贫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

相如有一个做县令的好朋友叫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去了他那里,并且给他出来一条妙计(说是馊主意也行),于是王吉日日恭恭敬敬到相如住的地方去请安问好,相如则故意待答不理,傲气十足。时间长了,县里富豪都知道县令有个贵人朋友,于是临邛首富卓王孙就设宴招待相如,待之为上宾。

卓王孙有位刚守寡的女儿,名文君,生得貌美如花,清扬婉兮,她也听说了相如很有文采,遂从屏风后窥视相如,一看果然风流倜傥,便一见倾心,心生情愫。司马相如其实早看见文君在屏风后,佯装不知(其实他就是来“引鱼上钩”的)弹了一曲《凤求凰》,以琴音传爱慕之情,文君也精通音律,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芳心暗许。司马相如也早闻卓文君芳名,于是当夜两人即携手私奔。

到了成都,文君才知相如家徒四壁。卓王孙怒火冲天,发誓一分钱也不给他们。两人只好变卖了所有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当伙计。后来,卓王孙经过别人的劝说,心疼女儿,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于是夫妻二人回成都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总结: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典故不一定完全是史实,但是他的辞赋的确是成就非凡,对后世影响巨大。他对稳定西南边疆,加强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

司马相如少年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崇敬战国蔺相如,遂改名相如。汉景帝时,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子虚赋》。

梁孝王卒,他回到故里,投靠临邛令。这段期间发生了“琴挑文君”的故事。在司马相如到了当地后,县太守每日必访,而司马相如起初还和县太守向见,但几日之后不管县太守怎样提议向见,他却始终不许。这样的‘奇闻’在小小的县城迅速的传开了,县城内有两位靠炼铁致富的富豪,其中有全国首富卓王孙。两富豪在家里大摆宴席聘请司马相如,但是司马相如拒绝。两位富豪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这时,县太守主动提出去邀请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则很勉强的来了。司马相如到了宴席上,风采自然夺目。司马相如本人有口吃,但琴弹得非常好,县太守主动给司马相如递上一把琴要其弹奏一曲,这曲《凤求凰》更成令宾客大为赞叹,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也躲在后面偷听。卓文君早就对司马相如有所耳闻,而这次宾宴更是使其对司马相如心动。另一方面,司马相如在宴席结束后,他马上花重金收买了卓文君的贴身丫鬟,让她转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卓文君马上奔赴到司马相如所住的驿站,司马相如见卓文君到来也立即带着她连夜回到百里之外的老家成都。卓王孙大怒,不分一钱,相如夫妇以卖酒为生。后卓王孙转变,司马相如才得以和卓文君返回成都,成为富人。

后《子虚赋》被汉武帝读到,非常惊叹,犬监官杨得意刚好是相如的同乡,于是报出了相如的名号,皇上召相如问之。相如作《上林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的顶峰作品,其铺陈的描写达到了极致,显示出高度的修辞技巧,但是这也正是缺点所在,使得文章呆板凝重。另外在该赋的用意上尽管有些人认为作者是为了劝谏汉武帝,这两篇赋的结尾也有讽喻之辞,但是赋中的描写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极大了满足了汉武帝的虚荣心。[1]

卓文君画像,取自清陆昶辑《历朝名媛诗词》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二年)红树楼刻本。

几年后,唐蒙通夜郎,因滥用民力,引起蜀地民众惊恐,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蜀地。司马相如作《谕巴蜀檄》,文辞有力,稳定了蜀地局势。后曾屡次上书劝谏汉武帝。但死后却遗下《封禅书》造成汉武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封禅活动。

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症,也就是今日所谓的糖尿病。[2]

《汉书·艺文志》载司马相如有赋29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作者仍有争论。鲁迅称其“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近人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有详细评介。他认为相如的赋集中反映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辉煌。它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统一富强的追求。对他晚年遗著〈封禅书〉也应作如是观。汉武帝晚年的封禅活动,主要是显示中央集权国家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不能一概否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29649.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