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古代京州现在叫什么名字

作者:曾瑾俞 生活经验 2023-04-02 16:50:23 阅读:19

京、州、阳在古代是怎么分的?

古时只有王朝国都才能叫京,南京作为国都时叫南京,不然只能叫金陵等,同理北京在不为国都时叫北平,西京叫长安(唐时长安便叫长安,但也无其他地方称京。),东京叫汴梁。

大禹治水将国家划分为分九州,荆州便是其中之一,但要比现在的荆州大得多。后又变为十二州,为按地理环境划分出的行政单位,类似于现在的省。

我国文明大致起源于黄河流域,依山傍水,山南面常年有太阳照射,于是乎将山南水北称为“阳”。洛阳便是在洛水之北固称洛阳。同理还有襄阳处于襄水之北;贵阳处于贵山之南等等等等。

安西都护府设在哪里,管辖范围是哪里?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古西戎地,春秋时谓为瓜州,秦时大月氏民之,汉初为匈奴浑邪王地,武帝时为敦煌郡地,唐瓜州,清建安西府,旋降为直隶州,属甘肃省,民国改县,属甘肃安肃道,地当新疆天山南北路之要道。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高昌,在其地设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

同年9月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郭勒)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

安西都护府第一任都护为乔师望,后由郭孝恪接任,开始时只有数千人的兵力。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今新疆库车县)。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十一月,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定阿史那贺鲁的

唐高宗时西域最大版图

反叛,从而平定了西突厥

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回高昌故地。

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安西都护府又迁到龟兹(今库车),

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大都护府。唐高宗改变太宗时只重军事而轻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设蒙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并将其附属小国分别设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使这一带都置于唐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

显庆五年(660年),位于葱岭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朝廷派人去该部巡查。

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

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并在吐火罗立碑记述此事。

在此时,安西大都护府的管辖地包括安西四镇、濛池、昆陵都护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罗乃至波斯都督府,大体相当于今日新疆与中亚五国、阿富汗的总和。

唐蕃争夺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军队攻陷了安西都护府。

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四年(679年),安西四镇被唐将裴行俭收复,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

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

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收复了安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此后,安西都护府的府衙才在龟兹稳固下来。

长安二年(702年),北庭都护府设立,管辖原安西大都护府所辖天山北路、热海以西的西突厥故地,安西大都护府只管辖天山南路、葱岭以东的地区,以达到抵制吐蕃对丝绸之路的北侵的战略目的。

安西都护府全盛时代所统率的精锐骑兵又称“安西兵”,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在河西、陇右征兵,

安西兵组成“安西行营”奉诏平叛,

帮助收复了两京。但由于安西、北庭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机陆续占领陇右、河西,因此安西都护府与唐朝的通道中断,但安西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陇右军镇多被吐蕃攻陷。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

吐蕃的军事行动,使安西都护府面临重重困难,但仍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都护府,二镇和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不下。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间道奏事,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

随后,吐蕃联合葛逻禄、沙陀攻击唐军、回鹘。

最终沦陷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唐朝与安西失去联络,不知安西存亡。《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及三葛禄、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回鹘数侵掠之。吐蕃因葛禄、白服之众以攻北庭……贞元六年(庚午,公元七九零年)……回鹘颉干迦斯与吐蕃战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于回鹘索求,与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皆降于吐蕃。……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安西最后陷落的时间,史料并无确切记载,这可能不仅是情报断绝所造成的,而是事实上唐朝已经放弃了对安西的控制。

有学者推论,安西最后的陷落时间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历任安西都护、大都护编辑以下列出历任安西都护和安西大都护。

初建之安西都护府共四任都护(640年-658年):

第1任:乔师望(贞观十四年至贞观十六年,640年一642年):

第2任:郭孝恪(贞观十六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2年—649年);

第3任:柴哲威(贞观二十三年至永徽二年,649年—651年)

第4任:麴智湛(永徽二年至显庆三年,651年—658年)

再建之安西都护府共七任都护(667年-685年):

第1任:陶大有(乾封二年至总章二年,667年-669年):

第2任:董宝亮(总章二年至咸亨二年,669—671)

第3任:崔智辩(咸亨二年至上元二年,671—675)

第4任:杜怀宝(咸亨二年至仪凤四年,671—679)

第5任:王方翼(调露元年至开耀元年.679—681)

第6任:杜怀宝(开耀元年至永淳元年,681一682)

第7任:李祖隆(永淳二年至垂拱元年,683—685)

三建之安西都护府都护(689年-691年):

第1任:昝斌(永昌元年至天授二年,689—691)

安史之乱后可考之安西都护

朱某:(永泰元年至大历十三年,765年—778年)

安史之乱后正式册封的安西大都护:

郭昕:(建中二年至约元和三年冬,781年—约808年)大历十四年继任都护,建中二年(781)七月初一日朝廷任命摄安西都护、四镇留后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兴元元年(784)五月又加封郭昕尚书左仆射。直至兴元元年五月,他的官职总共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充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封爵为武威郡王。

初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五任大都护(658年-667年):

第1任:杨胄(显庆三年至龙朔二年,658年—662年)

第2任:苏海政(龙朔二至三年,662年—663年)

第3任:高贤(龙织三年至麟德元年,663年—664年)

第4任:匹娄武彻(麟德元年至二年,664年—665年)

第5任:裴行俭(麒德二年至乾封二年,665年—667年)

再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二任大都护(686年-689年)

第1任:王世果(垂拱二年至三年.686年—687年)

第2任:闽温古(垂拱三年至永昌元年.687年—689年)

三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十二任大都护(693年-752年)

第1任:许钦明(长寿二年至万岁通天元年,693年—696年)

第2任:公孙雅靖(万岁通天元年至圣历元年,696年—698年)

第3任:田扬名(圣历元年至长安四年.698年—704年)

第4任:郭元振(神龙元年至景龙二年,705年一708年)

第5任:周以悌(景龙二年,708年)

第6任:郭元振(景龙二年至景云元年.708年一710年)

第7任:张玄表(景云元年至开元二年,710年一714年)

第8任:吕玄璟(开元二年至三年,714年一715年)

第9任:郭虔瓘(开元三年,715年)

第10任:靖德太子李琮(遥领,开元四年至十五年,716年—727年)

副大都护:张孝嵩(开元四年至十二年,727年—735年)

副大都护:杜暹(开元十二年至十四年,735年—737年)

副大都护:赵颐贞(开元十四年至,737年—)

第11任:延王李玢(遥领,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五年,727年—737年)

第12任:李林甫(遥领,开元二十五年至天宝十—年,737年?—752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29460.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