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火是什么状态 (火是什么状态存在的)

作者:谢颖逸 在线学习 2023-06-10 10:36:37 阅读:27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火是什么状态,火是什么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火是什么状态 (火是什么状态存在的)

1、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光和热,是能量的一种。

2、必须有可燃物、燃点、氧化剂并存才能生火。

3、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

4、火就是介于气态、固态、液态以外的等离子态。

5、火是由等离子体(pla***a)状态的物质组成的,pla***a是由英国物理学家Sir William Crookes在1879年确定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其它三种是固态、液态、气态)。

6、火是很泛的概念,基本包含两大元素:发光(光子的产生)和产热(如氧化、核反应所致)。

7、在生活中,火可以被认为是物质发生某些变化时的表征。

8、很多物质都能在某些特定的变化或说反应中产生光和热,两者共同构成我们所说的“火”。

9、水和二氧化碳是无法独自产生火的,可排除此可能性;我们在蜡烛燃烧时看到黑烟,说明炭还好好的存在着,并未发生反应,所以这种可能性亦不存在,至于其他杂分子,也是燃烧的副产物,既然称为产物,则不会在我们所讨论的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了,排除。

10、只剩下蜡了。

11、蜡是火?确实荒谬。

12、不错,蜡本身绝不是火,但火源自蜡,而非上述任何其他物质,这是肯定的。

13、蜡产生了火,而火却不是此反应中的任何反应物或生成物本身!火就是火自己!但火实际上确是一种物质,但又不仅仅是物质。

14、或许我们也会问“闪电是什么物质”,有人可能会回答道“闪电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物质”,这样的答复没什么意义。

15、其实这个问题颇值得思考。

16、闪电产生于空气中,更准确地说,是云(以水主)中。

17、书本告诉我们闪电是电中和所致,但这并不直击问题要害。

18、相信某人说“闪电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没人会反驳,但我提出的闪电与他说的闪电是两个不同的词。

19、我说的是一个物质名词,他说的是一个动名词!举个例子,我说的闪电好比雪snow,而他所说的闪电好比下雪fall of snow OR snowing。

20、对于火的理解,也有相同的理解分歧。

21、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自然现象都是物质的。

22、客观存在的是物质本身,而其现象只是人脑中的反映,或说人的感知及后继的理性思考。

23、在火中,光既是物质又是能量,这不难接受。

24、而对于热,大多数人认为热仅仅是能量,但实际上,热辐射作为一种电磁辐射,在量子物理中亦有物质性,其和光的本质是同一的。

25、更深层上,物质与能量是统一的,可等价的。

26、只是当代物理学界倾向于将物质统一于能量——受限的能量。

27、所以火的本质既是同具光波和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质,也是同具光能、热能的能量。

28、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

29、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人们称它离子浆。

30、这些离子浆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因此又叫等离子体。

31、而我们通常看到的火是电离的电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不同能量的光子有不同能量的颜色。

32、火有重力吗?答案是有的,因为火在无重力太空舱中的形状是球状的,它的形状受到重力的影响。

33、从宏观定义的物质上来说,火是物质,因为从哲学的宏观定义上来说,物质的状态也是物质,物质和状态并不矛盾。

34、火是饮食烹饪任之根本。

35、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

36、在火没有诞生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

37、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38、”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39、”自火诞生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

40、”火之发明者,中国一致的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

41、考古者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开始自觉用火,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

42、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说,三皇之称,起码有四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神农、黄帝(《世本》、《帝王世纪》);一种说法,是伏羲、女祸、神农(《三皇纪》、《风俗通》);一种说法是伏羲费、神农、祝融(《白虎通》);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

43、燧人氏肯定在伏羲、神农之后。

44、因为据中国民间传说,自伏羲之后,大庭氏王才有天下;伏羲之后,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节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燧人氏,皆袭谥庖牺氏(即伏毅)之号。

45、《尸子》:“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46、”按阴阳五行说,火生于木,故燧人用木取火。

47、《路史》中说,燧人是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

48、“辰心”,按古人所说为“心宿”,即“大火星”。

49、所谓“五木”,是指当时认为五种应天时可以取火的木材。

50、即“榆;柳青,故春取之;枣: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黄,故季夏取之;柞:(木酋)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51、”燧人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52、《淮南子》记:“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

53、阳燧,金也。

54、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

55、”《古今注》:“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景倒,向日生火。

56、”在汉以前,用阳燧取火,称作“明火”,用木燧取火,称作“国火”。

57、按《周礼》中《大祝》、《大司寇》的说法,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也,故占卜与祭祀时用之。

58、木燧取之于五木,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

59、汉以后,用金属与石相击,也可磨擦得火,于是,简单的铁片就可成为阳燧。

60、人们一出门,一般腰间都左佩阳燧,右佩木燧,以随时取火用。

61、另备有艾加上硝水制成的火绒,当磨擦得到火星掉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发烛”接引得火。

62、所谓“发烛”,是用褪皮的麻秸做成的小片状,长五、六寸,流硫磺于首,遇火就燃。

63、有了火后,就有了灶。

64、创造灶者,一说是炎帝,《淮南子》:“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65、”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祀于灶神。

66、”一说是黄帝:《续事始》:“灶,黄帝所置。

67、”于是《事物原会》就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68、”而火神,按一般说法是祝融。

69、《淮南子61时则》注:“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把于灶。

70、”《史记61楚世家》:“董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71、”《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

72、”原始的灶的形态,是在地上掘坑,今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即挖在地表的两个火坑,地表上两坑相隔,而在地下则两坑相连相通。

73、一坑为进柴处,一坑为出人处,两坑相通的洞口就是灶门。

74、西安半坡至今有六、七千年历史,其发明者,当应是炎帝而不应是黄帝。

75、据推算,黄帝主政的时间,距今约四千六百多年。

76、炎帝在黄帝之前传七十世,以二十年一世推算,大约距今六、六千年。

77、至战国时,灶的制作已非常完美。

78、《曾连子》记:“一灶五突(突:烟囱),分烟者众,烹饪十倍。

79、”以火而烹饪,古人马上注意到了火候对于烹饪之重要。

80、古文中首次谈及火候对于烹饪之重要的,是《吕氏春秋61本味篇》。

81、其中伊尹这样告诉商汤:“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82、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83、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84、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85、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

86、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87、放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味,酸而不酷,成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

88、”这段话翻成白话的大意是:大凡味之根本,水为第一。

89、依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和水木火这三材来施行烹调。

90、鼎中九次沸腾就会有九种变化,这要靠火来探制调节。

91、有时用武火,有时用文火,清除腥、臊、膻味,关键在掌握火候。

92、只有掌握了用火的规律,才能转臭为香。

93、调味必用甜酸苦辛咸这五味,但放调料的先后和用料多少,它们的组合是很微妙的。

94、鼎中的变化,也是精妙而细微,无法形容,就是心里有数也难以说得清楚。

95、就像骑在马上射箭一样,要把烹技练到得心应手。

96、如阴阳之自然化合,如四时之自然变换,烹饪之技才能做到烹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不过,酸而不浓烈,成而不涩嘴,辛而不***,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

97、袁枚后来在《随园食单》中,专门有一节关于火候的论述。

98、他认为,烹饪食物,关键是掌握火候。

99、煎炒必须用旺火,火力不足,炒出来的东西就会疲软;煨煮则必须用温火,火猛了,煨成的食品就会干瘪,要收汤的食品,应该先用旺火,再用温火。

100、如果心急而一直用旺火,食物就会外焦而里不熟。

101、他认为,腰子、鸡蛋这类,越煮越嫩;鲜鱼、蚶蛤这类,则稍多煮就会不嫩。

102、猪肉熟了就要起锅,这样,颜色红润,起锅稍迟就会变黑。

103、做鱼要是起锅晚了,则活肉都会变死。

104、烹饪时,开锅盖的次数多了,做出的菜就会多沫而少香。

105、如果火灭以后再烧,则菜就会走油而失味。

106、袁枚说,传闻道人必须经过九次循环转变才能炼成真丹,儒家则以既不做过头,又要功夫到家为准。

107、厨师要正确掌握了火候,谨慎操作,才算基本掌握了烹调。

108、掌握了烹调的厨师,做出来的鱼,应该临吃时还是色白如玉,肉凝而不散,这种肉是活肉。

109、要是色白如粉、松而不粘者,就是死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225923.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