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巧姐最后被刘姥姥救出嫁给板儿吗 巧姐与刘姥姥的关系 (刘姥姥救了巧姐后真没钱了吗)

作者:孟婷儿 科普百科 2023-04-11 16:11:38 阅读:15

巧姐嫁给板儿似乎是《红楼梦》的一大伏线,也是金陵十二钗巧姐这个人物的一种结局。但是第五回的判词和《留余庆》中,却没有暗示巧姐嫁给了板儿。第十五回书照应了巧姐的册页画,写了一个纺绩的二丫头,其中也没有巧姐嫁给板儿的暗示。

巧姐嫁给板儿,似乎是《红楼梦》的一大伏线,也是金陵十二钗巧姐这个人物的一种结局。但是,第五回的判词和《留余庆》中,却没有暗示巧姐嫁给了板儿。

第十五回书照应了巧姐的册页画,写了一个纺绩的二丫头,其中也没有巧姐嫁给板儿的暗示。

而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却以板儿、巧姐相互交还“香缘”,暗示了“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巧姐却有可能嫁给了板儿。

那么,王熙凤的女儿到底有没有嫁给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巧姐如果嫁给了板儿,她的结局又会怎样呢?

巧姐也是大姐、巧哥,二丫头是谁

第四十二回书中,刘姥姥结束二次荣国府之行,准备打道回府时,王熙凤因大姐儿冲撞了花神,便请刘姥姥给女儿取个名字。刘姥姥问明白了这个孩子生于七月初七,便说道:

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刘姥姥这番道理大有寓意,似乎也隐伏了巧姐嫁人的伏线。但是,刘姥姥取的名字是“巧哥”不是“巧姐”,因而,这里暗伏的巧姐嫁人,却是“成家立业”。“成家立业”不是说的男生吗?巧姐立什么业呢?这个疑问暂且留下,后文自会分解。

早在秦可卿出殡这回书中,贾宝玉在前往铁槛寺的路上,就遇见了“未来”的巧姐。这个名叫二丫头村姑让贾宝玉出神,恨不得跟了她去。作者专门在宁国府到馒头庵的路途上讲这样一个谜一般的故事,其实是照应巧姐在九天薄命司中的册页画:“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作者以这样的“穿越”手法,写了一个未来的巧姐,也就是说,巧姐就是二丫头。这个二丫头并没有嫁给板儿,板儿家不是“荒村野店”,他们家还是有些来历的。从续书故事看,刘姥姥能救出巧姐,证明他们那里没有这般荒凉,也没有这么“野”。问题是续书靠谱吗?巧姐原本是大姐,王熙凤的长女,为何又变成二丫头了呢?

巧姐恍惚出现在这里,暗示了这个人物最终的结局还算比较好,至少是在末世劫难中活了下来。贾家去的是铁槛寺,却又带出了距铁槛寺不远的馒头庵,书中有批注云:“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土馒头就是坟墓,“巧姐”没有去馒头寺,贾宝玉又没有跟二丫头而去,两人的命运和结局就大不相同了。果然,没过多久,宝玉的另一半秦钟就死掉了。

巧姐与板儿交换信物,是不是两家定亲的暗示伏线?

在刘姥姥给巧姐取名之前,书中有一个重要情节,那就是巧姐以一只圆圆的柚子,要换板儿的佛手。板儿见这只大柚子“又香又圆”,便不要佛手,拿着柚子当球踢。这两个小孩互换信物,庚辰本便在此处批道:“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正是因为这句批注,便招致了巧姐嫁给板儿的后话以及推测。

其实,这处情节预伏的不是巧姐嫁给板儿,而是巧姐出家的大伏笔。巧姐得了“佛手”,按照现在的话说,岂不是“与佛牵手”?板儿却不拿柚子当回事,几脚便踢破了。

无论巧姐手中的大柚子,还是板儿玩腻了的佛手,其实都是贾元春册页画中挂在弓弦上的“香缘”。佛手的别名叫“香橼”,巧姐的大柚子是“又香又圆”,还是“香缘”。因此,板儿与香缘无缘,巧姐则与香缘有缘,假如说巧姐要出嫁,肯定是嫁给“香缘”而不是板儿。

那么,“香缘”在书中是什么样的寓意呢?是不是一个人,或者如某大家老师说的,是导致贾元春死亡以及贾家之败的道具呢?贾元春真的会拿着“腊油冻佛手”袭击皇帝,而招致“荡悠悠,把芳魂消耗”的命运吗?

贾元春的事,应当另外行文再讲,但因为“香缘”,巧姐的命运结局也就有点清晰了。因为王熙凤救济了刘姥姥,巧姐才躲过一劫,没有像自己的姑姑那样被弓弦勒死。而书中暗伏的巧姐出嫁,则是巧姐得刘姥姥所救而“出家”为僧。

确实,巧姐是出家为僧不是为尼,他与他四姑惜春的结局是一样的。所以,刘姥姥给大姐儿取名叫做“巧哥”。女孩子叫“哥儿”在现实中也很正常,比如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中就有个“金哥儿”。但是,《红楼梦》很多地方是要反着看的,女孩子叫“哥儿”,其寓意就“哥儿”。

所以,巧哥儿是不会嫁给板儿的。这其中,又是怎么回事呢?

清虚观王熙凤与张道士的蹊跷对话,预示巧哥出家

早在第二十九回书中,王熙凤就在清虚观请张道士给大姐儿换寄名符。寄名符的本义是过去担心小儿夭折而把姓名(写着生辰八字)寄在道观之中,也有寄在寺庙的。这个细节写得十分深层次,王熙凤和张道士的对话很不一般。

王熙凤似乎快人快语,说:“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难道说,王熙凤的丫头此前已经有寄名符在清虚观了吗?不如,怎么叫做“换”呢?张道士没有亲自上门去给大姐儿换寄名符,却打发人到王熙凤那儿要“鹅黄缎子”。

遭遇了王熙凤皮笑肉不笑的抢白,张道士连忙拿出了大姐儿的寄名符,哈哈大笑道:

瞧,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里,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

张道士分明叫王熙凤是“奶奶”,为何说着说着就变成“娘娘”了呢?这一处偷梁换柱的写法,其实就与“香缘”有关,也是巧哥儿结局的一处不易察觉的伏笔。张道士说,符早就预备好了,在“佛前镇着”。所以,这就是巧姐后来出家,在佛前“镇着”的伏笔,巧姐因为佛缘,也就是香橼而出家为僧。

这个时候,刘姥姥还没有给巧姐取名,大姐儿改做巧哥、巧姐,张道士的寄名符就等于作废了,其生辰八字早就被佛摄去了。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替身当然与妙玉买替身寄在庙中替自己解灾的意思。但是,这个张道士却又是荣国公的化身,与“香缘”有关。

张道士的事略去不讲,寄名符这事才是巧哥未来故事的真正暗示,是九天薄命司判词、曲的补写。

天香楼、冷香丸、香芋,都是书中的“香橼”

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红楼梦》解读,都没有搞明白“天香楼”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红楼梦》的天香是有历史出处的,我在其他文章中早就破译了其中的玄机,“天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明太祖朱洪武出世时的一段“仙缘”。这段仙缘说的是朱洪武诞生的前夜,他母亲梦见在舍南麦场吃了一粒神仙送给她的白色香丸,醒来之后“口尚有香气”。

白色,是冷色,也就是薛宝钗的冷香丸,书中其他的“香”皆是这个出处。也就是说,“天香”象征的是朱洪武皇室正脉,大明是“月”,荣国府只是“月中桂子”。“月中桂子”指的是桂林靖江王以及与“桂”有关的人或者事,《红楼梦》主要隐写的是南明时期朱家藩王的争夺。“香缘”,说的就是这样的皇室渊源,朱家都是因“天香”而荣华富贵的,所以是“朱楼梦(昨夜朱楼梦)”,朱楼就是“天香楼”

桂林靖江王是“兴隆街大爷”的后代,也就是朱洪武大哥朱兴隆的嫡派子孙,这一家不是因“天香”来到世上的,但因为与朱洪武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也就与“天香”有了不可分割的血亲“香缘”。书中的刘姥姥,就是贾家的世亲,与朱家两兄弟一样都是“一门连宗之族”。所以,当秦可卿、袭人与贾宝玉发生血亲关系时,刘姥姥便来到了荣国府。

书中的这些隐喻,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朱洪武做了皇帝,分封皇子藩王,也给了大哥的孙子以藩王的待遇,封到了桂林。也就是说,朱洪武带来的“天香”也惠及了大哥的后人,靖江王因为这样的“香缘”而成为一镇藩王。

香缘,也称佛手,朱洪武也曾经有一段佛缘,在皇觉寺出家。而这只“佛手”,也是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的有一段“仙缘”。这段仙缘说的是朱重八小时多病,他的父亲便把他抱到寺庙之中祈禳,因为饥荒,庙里早就没了僧人。回到家中,却见屋东檐下站在一个僧人,那个僧人说了声“来”,便以手抚摸了朱重八的头,第二天病就好了。

这段“仙缘”在书中多有隐写,癞头和尚暗喻谁,似乎已不言而喻了。

所以,佛手就是香缘,巧姐得香缘,正如薛宝钗得冷香丸,宁国府有天香楼,荣国府有香榭、香坞、花气袭人一样,《红楼梦》中无处不弥漫着这样的“天香”。

以这两个历史典故可知,巧姐得香缘必定是出家,她不会“出嫁”而做了板儿的媳妇。

刘姥姥是怎样救巧姐的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主要寓意的是崇祯自缢,这是《红楼梦》的大关节,乃至是大转折,此后的故事就主要写的是南明了。

但是,作者却不认可自家非“天香”正脉,“桂子”岂不也是“天香云外飘”吗?所以,崇祯死后的第二年,桂林靖江王朱亨嘉自称监国,建国号洪武278年,取代了朱明皇统。

朱亨嘉是靖江荣穆王(谥号)朱履祜之子,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在荣禧堂所见,就暗伏了“荣穆王”。而“玉带林中挂”,与香菱“自从两地生枯木”,贾探春的“自从分两地”一样,都是以“圭”伏藏了“桂”字。

朱元璋的“璋”就是半圭,是一种祭祀瑞器,所以,朱洪武字国瑞。书中的贾瑞字天祥,天祥就是“天香”的谐音。贾瑞死于风月宝鉴,风月就是清风明月,意味着大明天香飘散。这个隐喻,也写在了秦可卿出殡,王熙凤住在水月庵的故事之中。

朱亨嘉以林代玉,是明目张胆的谋反,因而被隆武帝朱聿键缢杀。在桂林靖江王城被攻破时,一个太监将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朱若极抱出,藏在了王城雪洞之中,这就是“金钗雪里埋”。这个雪洞又叫做刘蟾洞,便是书中“刘姥姥”的一个来历

后来,“刘姥姥(喝涛)”带着朱若极到了全州,在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这个王子,就是后来的清代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书中的惜春以及她身边的“入画”,其实就是石涛的隐喻。而林黛玉、史湘云都与“湘”有关,意味着这二人其中的一个结局就是在湘山寺出家。

巧姐得佛手,其寄名符又曾经镇压在佛前,其命运也就与惜春等人一样,被“刘姥姥”带到了湘山寺出家为僧。书中的“石兄”恐怕就是来自以石头筑成的小石头城,这座小石头城有一座独·秀·峰,恐怕就是青埂峰的原型了。

《留余庆》中的最后一句中有“乘除加减”这样的数学符号,其实也是巧姐出家的暗示,也暗中点到了石涛。这四个字到底作何解读,那是题外的话,按下不表。

巧哥的结局是出家为僧,所以,刘姥姥叫她“巧哥”。巧姐既然出了家,又如何嫁给板儿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22262.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