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成瘾性人格的主要特征和依赖 成瘾行为的人格特征因素 (孩子成瘾性人格解决办法)

作者:宋鼎立 在线学习 2023-04-02 07:20:38 阅读:27

成瘾性人格,是指个体强烈的或者不可自制的反复渴求滥用某种药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尽管知道这样做会对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是仍然无法控制。成瘾性人格一般的特征:被动、依赖、以自我为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信自尊、对人疏远等。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

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

小孩子活泼贪玩是天性,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管制,任由孩子肆意玩耍,孩子很有可能对某些事情上瘾,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产生心理极端。

尤其是网络游戏,现在就连3岁的小孩子都能熟练地操作手机,玩游戏也是得心应手。

但是缤纷多彩的虚拟游戏世界,也会让孩子沉迷。

孩子在游戏里谈笑风生,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冷漠孤僻,一天不打游戏就情绪焦虑,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患上了"成瘾性人格"。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年纪小,喜欢玩游戏很正常,平时在学校生活压力也大,回到家长玩会游戏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家长忽略的是,年幼的孩子,正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很容易沉迷其中。

像是看直播、打游戏、网上交友甚至是网恋,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很有可能走上"歪路",影响生活和学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成瘾性人格"呢?

这种人格在心理学上还有很大的争议,也没有给出定义。

简而言之就是指个体强烈地或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并进行某种活动,尽管知道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

就像是喜欢喝酒的人,他们明知道酒喝多了伤身,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酒瘾。每次喝完酒之后,虽然他们都会自责懊悔,但是下一次想喝酒时,还会决定"就喝一次"。

成年人一般对酒、香烟、槟榔、蹦迪等上瘾,有的时候"瘾来了"挡也挡不住。

小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会有"成瘾性人格",主要是沉迷游戏、喜欢给主播送礼物、喜欢网络上虚拟的"爱情"。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孩子因为沉迷游戏,偷家里的钱充值游戏,父母打骂之后,孩子一气之下做出极端的事情。

还有的孩子偷了家里几千、几万块钱给主播刷礼物,换来的只要主播的一句"感谢,爱你思密达"。

那么成瘾性人格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尤其是那些沉迷游戏的网瘾少年,家长千万不能忽视。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说过,"网瘾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他们做过对网瘾少年做过一项调查:

95%以上的网瘾少年觉得生活没意思,现实很无聊;

94.6%的网瘾少年内向、孤僻、内心敏感自卑,对生活感到强烈的无助;

54.8%的网瘾少年因上网受到阻拦,对家人使用过暴力手段。

很多家长肯定会问,孩子成瘾性人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和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

尤其是父母的这3种行为,很容易导致孩子患上成瘾性人格。

1. 父母和孩子关系疏远冷漠

有的父母因为常年在外,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或是每天忙碌完工作,回到家后也没有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和父母缺少沟通,时间长也就会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冷漠。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觉不到关爱和温暖,只能在网络世界里寻求慰藉,从而导致对网络上的东西上瘾。

2. 父母惯纵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在对一件事情沉迷的时候,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惯纵,没有及时地加以制止,控制孩子娱乐的时间。

孩子觉得父母包容自己的"上瘾行为",也就会肆无忌惮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像是无节制地熬夜打游戏,和网上"情侣"畅聊到天亮。

3.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或是想要满足一种需求。脾气暴躁的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使用强硬的手段。

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无法感受父母的爱,也就需要寻找能让给自己安心踏实的东西。

他们觉得现实生活太过枯燥无味,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也就会沉迷网络。

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孩子的"成瘾性人格"呢?

1. 给孩子足够的关爱

孩子沉迷网络,主要就是因为在家里没有感受到父母过多的关怀。家长不要总是拿"工作忙"当借口,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怀。

可以经常和孩子沟通,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玩耍,放松孩子的心情,增强亲子间的关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就逐渐摆脱了"上瘾"。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有的时候孩子沉迷于手机或是网络游戏,也是因为孩子离开这些东西之后,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孩子没有斗志、没有目标,只能在网络上浑浑噩噩度日。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像是看书、打球、唱歌、弹吉他等等,孩子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学习和生活也就更加得有斗志,有方向。

3.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有什么样的习惯,孩子就会有模有样的学习。

所以说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并且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什么样的习惯是坏的,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许看电视,睡觉前不可以吃零食”,并且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和懂得拒绝。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3岁半到6岁时,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孩子形成基础的规则意识。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当行为,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一定代价,比如适当剥夺或者延满足一次他最在乎的东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过规则感的建立,孩子让他知道,做了错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对孩子的规则意识的灌输,是先从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坐地铁乖乖安检,等餐需排队这些小事开始的。

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惯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20652.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