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上甘岭在哪里 (上甘岭在哪个省哪个位置)

作者:黄宗琬 干货分享 2023-06-01 16:17:36 阅读:20

上甘岭在哪里

上甘岭在哪里

上甘岭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位于38°20′0″N127°28′0″E,597.9高地和537.7高地后面的山洼里,距离金化郡的东北偏北约4公里,金刚里以东约2公里的五圣山地区内。

上甘岭在哪里 (上甘岭在哪个省哪个位置)

上甘岭属于哪个国家

上甘岭现在归属朝鲜,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

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双方伤亡40600人。

上甘岭林区属寒冷湿润地区,全年无霜期为87天至102天,个别年份局部地带可达120天。


上甘岭在哪

上甘岭在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

上甘岭区,隶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市境中部,东、东北与五营区相连,东南与乌马河区接壤,西南和西部与友好区为邻,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448.8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1个农场、4个林场、7个经营所,人口2.2万人(2010年)。

唐属河北道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金属上京会宁府蒲与路。1952年,伊春设县治、上甘岭林区属伊春县。1953年,两局合并为上甘岭森工局,1958年改称上甘岭林业局。1960年3月,设立上甘岭区,为伊春市辖区。1962年并入双子河区,1964年恢复上甘岭区。

基本介绍

自然资源丰富,全局经营总面积14484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为802万立方米。针叶树种有红松、白松、落叶松;阔叶树种有白桦、榆木、椴木、黄菠萝、水曲柳等几十种名贵树种。野生动物繁多。

具有经济价值兽禽类主要有: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狍、兔、松鼠、黄鼬、榛鸡、沙曼鸡等30余种。昆虫类170余种。另有林蛙、七分蛇。山野菜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燕子尾、猫爪、广东菜、柳蒿芽等30余种。


上甘岭在哪里?

上甘岭在三八线中段,金化之北、平康之东。上甘岭597.9高地,597.9高地在谷歌地球上的坐标为北纬38°19′16.60″,东经127°27′54.10″。

上甘岭林区跨越小兴安岭南北两坡,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在242米至1046.8米之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总的地貌特点是南坡山峦起伏,地形破碎;北坡沟宽坡缓多漫岗。

扩展资料:

气候:

上甘岭林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多西北风,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亚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多东南风,温暧多雨,降水集中,日照时间长:春季前期冷,后期回暖快,春霜结束晚。

秋季霜冻来的早,降温快。以降水及气温为主要依据,上甘岭林区属寒冷湿润地区。上甘岭林区全年无霜期为87天至102天,个别年份局部地带可达120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甘岭


上甘岭在哪里,你知道吗?

上甘岭在黑龙江省,位于位于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

上甘岭原是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一个市辖区,2019年7月,撤销上甘岭区,并入友好区,是伊春市“一主五副”中四个中心城区之一。

友好区(局)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坡度平均在100至140之间,局部地区最大坡度可达350至400,岗脊较宽平。海拔高度介于228至795米之间,平均海拔高度450米左右。小兴安岭主脉在境内北部沿东西方向通过,友好区(局)全境地形中间高,南北低,形成南北两坡。


上甘岭在哪个省哪个位置(上甘岭战役中的上甘岭在哪里)

1、上甘岭在哪里。

2、上甘岭在哪里打的。

3、上甘岭在哪里黑龙江的。

4、上甘岭在哪里地图。

1.上甘岭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

2.上甘岭现在属于朝鲜半岛,位于38°20′0″N127°28′0″E,599高地和537高地后面的山洼里,距离金化郡的东北偏北约4公里,金刚里以东约2公里的五圣山地区内。


上甘岭的具***置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可以给个谷歌位置?

原上甘岭区是隶属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上游,距伊春市区34公里。上甘岭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高度在242米至1046.8米之间。上甘岭林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上甘岭区总面积1448.8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2010年),辖1个街道、1个农场、4个林场、7个经营所。上甘岭区境内有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抗联遗址老钱柜、库尔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

战役地理

597.9高地由东北和西北两条山梁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个三角形,所以被美军形象地称之为三角形山,共分为十二个阵地,东北山梁上依次是2号、8号和1号阵地,2号阵地的左前方有个小山梁,上面就是整个高地的最前沿11号阵地;西北山梁上依次是6号、5号、4号和0号阵地。

高地主峰则是3号阵地,主峰前面的突出部是9号阵地,9号阵地的右后方是10号阵地,左后方是7号阵地。其中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非常重要,日后将成为双方殊死争夺的目标。防守此地的是志愿军第一三五团的九连和八连的一个排,为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537.7高地(美方称狙击兵岭)是两个南北相对形同驼峰的山岭,南山被美军占领,北山则在志愿军手中,(应确切称之为537.7高地北山,本文简称为537.7高地,下同)上面有九个阵地,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十字形,从西到东依次是9号、3号、4号、5号和6号阵地;由南到北依次是1号、2号、7号和8号阵地,其中8号阵地是最前沿的突出部。整个北山高地由志愿军第一三五团一连防守。

扩展资料

战役背景

1952年10月初,种种迹象表明,共产党军队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对此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关注。

在10月6日写给上司——远东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的信中,他敦促尽快通过一项在美国第9军前线发动一切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他说:“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人员惨重的伤亡。”

为避免这一趋势继续发展,范弗里特建议采纳第9军团代号为“摊牌行动“计划。他认为那样将会改善金化以北防线的情况。范弗里特指出,在该城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第9军和敌人的军队都设有工事,双方间隔只有200码。

在598高地和该高地东北面大约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岭山脉(中方称537.7高地),那里的敌对力量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

假如能把敌人驱逐出这些山头,范弗里特继续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250码以远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考虑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第8集团军司令对“摊牌行动”的可能性是乐观的。

虽然克拉克在过去曾反对过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是他也终于表示,“摊牌行动”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仅美国第7师和韩军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此行动将进行6天,会造成200人的伤亡。

由于有多达16个炮兵营的280门大炮和200多架次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支援,估计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于是,8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行动”计划,但仍提醒范弗里特对该行动只作例行的新闻报道,同时要特别考虑夺取高地的战术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甘岭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在韩国还是朝鲜

上甘岭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

位于38°20′0″N127°28′0″E,597.9高地和537.7高地后面的山洼里,距离金化郡的东北偏北约4公里,金刚里以东约2公里的五圣山地区内。

1951年,当时中国的志愿军曾这村里召开过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但在第五次战役之后,由于拉锯战的惨烈,当时双方的炮火几乎把整个村庄夷平,成为一片废墟。

战役之前当地的居民全数离开,使该小村落本身对战斗没有价值。1952年,朝鲜战争中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就在这里发生,并以此村来命名上甘岭战役。

扩展资料: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

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守备部队控制下,其中八连进入的一号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还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上甘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18460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