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三国时期汝南是谁的)

作者:李凝丝 生活经验 2023-06-02 11:35:07 阅读:28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驻马店市。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三国时期汝南是谁的)

汝南县是驻马店下辖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部,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建制以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

驻马店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全国第***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驻马店市常住人口为7008427人。


三国志中蓟,北平,吴,汝南,陈留,濮阳,邺城分别是今天的哪里?

蓟:在今北京城西南。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三国志中不会出现。

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汝南:现驻马店市。

陈留:距开封市区20千米,开封市祥符区城区13千米处。

濮阳:现濮阳市。

邺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扩展资料

北京市的历史名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濮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邺城


汝南在哪里

  一: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辖县。县城西距驻马店市区30公里。县境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0公里,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西部边界与遂平县、驿城区、确山县接壤,北部与上蔡县为邻,东部与平舆县相连,南部与正阳县毗邻。县城距省会郑州市210公里。

二: 汝南县辖汝宁、金铺、留盆、王岗、梁祝、和孝、老君庙7个镇和三里店、三门闸、板店、张楼、罗店、韩庄、官庄、常兴、余店、三桥10个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县政府所在地汝宁镇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汝南是哪里啊?

汝南,主要是指豫州汝南,豫洲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现辖7镇、13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有时也指晋378年把江夏县改为的汝南县(今武汉市江夏区),后来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


古代河南汝南郡是现代哪里

1950年建汝南市,现为汝南县,隶属驻马店市。

1965年,建立驻马店专区,2000年改为驻马店市。 全市辖9县1区:汝南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西平县、遂平县、泌阳县、确山县、新蔡县(河南省直管县)和驿城区。

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最开始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河南南部一个地方,在西汉刘邦二年(前205年),建立了汝南郡,这是汝南郡称呼的由来。

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梁祝传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晋时期,汝南县马乡镇梁庄的梁山伯和祝庄的祝英台,他们的爱情故事传颂至今,马乡镇也因此改名为梁祝镇。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会到梁祝墓焚香烧纸以示纪念。

民国二年,随着清朝的灭亡,汝宁府改为汝南县;建国初期曾设置汝南专署,后又改为汝南县;1965年设立驻马店地区,汝南县归属驻马店管辖。

扩展资料

1、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汝南为历史古迹众多,有亚洲最大的寺南海禅寺,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与颜真卿壮烈书写的“天中山”碑刻,更是传奇故事梁祝的发祥地和《重阳节》的起源地。

2、汝南作为地名出现于西汉初期,汉初置汝南郡,郡治位于上蔡,后前往平舆,又迁往新息(今息县),东晋时迁到悬瓠城(今汝南县城),隋时先后改汝南郡为豫州、溱州、蔡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南县


汝南是哪里出了什么名人?

汝南世家是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郡姓门阀之一。

汝南世家,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属于以王朝名称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后,西周灭亡。西周灭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在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郡。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

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明朝时期的汝南郡现在指的是哪里

明朝时期的汝南郡现在指的是汝南县人民政府在三里店乡十里铺

雄伟的北城门,静静地守卫着古老的悬瓠城。出城门向北,是一条浩浩荡荡的河,古河三面抱城,自西向东缓缓流过。这条河,就是古老的汝河。因其形状似垂而得名悬瓠城,就是今日的汝南县城。

史载: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置汝南郡,因其大部分地域在汝河南岸而得名,系“汝南”专有地名之始。隋大业三年,置汝阳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汝宁府废汝阳县,改为汝南市,后又改回汝南县。从此,该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悬瓠城

悬瓠城是一座古城,郦道元《水经注》曾有记载:汝水东迳悬瓠城北,形若垂瓠,故取其名。自东晋以来,悬瓠一直是州、郡、府、县治所所在地。这里地处古豫州之中,既能北进汴洛,又可南下荆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公元765年起,先后有李忠臣、李希烈、吴元济等在蔡州(今汝南)叛乱。为解除这一心腹之患,经过几年准备,唐宪宗以裴度为主帅,以节度使李愬为先锋,讨伐吴元济。当时李愬率精兵一万,从遂平文城出发,四更时,到达蔡州城下。蔡州守城叛军全然不知,李愬率军直攻内城,活捉吴元济。割据多年的蔡州终归于唐。“李愬雪夜入蔡州”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南宋后期,宋蒙联军在蔡州城下与金作战。1233年,金朝最后一个皇帝哀宗退到蔡州,端平元年正月初八,宋军攻破南门,金哀宗自缢幽兰轩,金朝灭亡。蔡州成了金国的灭亡之地。

天中山

汝南,名胜古迹众多,这里有秦汉古城安城和宜春城,有刘备招兵买马的点将台,有建于唐朝的开元寺、吉祥寺、悟颖寺等佛教圣地,还有遍布街市的石牌坊,然而,其中最值得圈点的还是位于古城北两公里的天中山。

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于是,这座小小的土山和山脚下的这一小块土地,便成了许多人朝拜的圣地。

到了周朝,周公营建东都洛阳时,派人到各地建土圭,测日影,他曾三次来到汝南。

唐德宗建中三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据蔡叛唐。唐朝重臣颜真卿身负皇命,到许昌宣慰李希烈部,李希烈将颜禁锢在蔡州。此后李希烈节节败退,指使手下把颜勒死在蔡州龙兴寺。淮西平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颜真卿,在汝南城内建立了“颜鲁公庙”。

在天中山院子的东山墙,镶嵌着一排石碑,上面记叙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吴元济这一史实。隋朝以前,从长江下游通向中原,一般都在安徽省的寿县到凤台一带渡河。这一段淮河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淮河西岸的皖北、豫东一带统称为淮西。

为表彰平叛吴元济这一史实,唐宪宗在蔡州城内建立了裴晋公庙,让韩愈撰写碑文,刻石竖碑,歌功颂德,即“平淮西碑”。李愬部下石忠孝认为,唐宪宗为在淮西平叛的节度使立碑属于赏罚不明,执意要推倒平淮西碑。唐宪宗随后又命翰林院学士段文昌重写了平淮西碑。到了宋代,蔡州知州陈向让人磨去段文昌的碑文,仍刻上韩愈写的碑文。

古书院

汝南,不仅是征战厮杀的战场,也是诞生梁祝爱情绝唱的地方。

汝南县城南30多公里处,现存一座高出地面六七米的土山,该地便是红罗山书院,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学校。在红罗山书院东北边,隆起两座大墓,一条古老的官道从中穿过,一边是梁山伯墓,一边是祝英台墓。一对恩爱男女,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马乡父老遂于墓南修三孔石桥,使其能够相会,后人谓之一步三孔桥。

董会村

汝南城西12华里有个董会村。2004年6月,在汝南县城西三里店乡十里铺湖东村村民方振生家发现一碑,碑为青石质,下部稍残。碑上横书“仙女桥”,竖书“汉董永遇仙女口”(残部疑为“处”),右上角竖书“道光丁末年”,现存放于汝南县文物管理所。

《重修汝宁府志》记载:“董永,千乘人也。少失母,汉末奉父逃兵,寓居汝南。”

董母是汝南人,生下董永不久病死。董永与父亲为避战乱逃往汝南,父亲给财主扛活,后来父亲病死了,没有钱下葬。孝顺的董永向财主借钱,说:“如果以后没钱还你,我愿意***为奴,一辈子给你干活。”财主就借给他钱,葬了父亲。

董永履约去财主家干活,走到董会村北头的一座小桥上,忽然遇见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左拦右挡不让董永过桥。董永好生烦恼,女子却不扭捏,说愿意嫁给董永,帮他还债。董永很惊异:哪有这等好事!那女子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天帝看你孝顺,让我帮你还债。”两人就让桥边的一个老槐树做媒,结成夫妻。那棵媒人大槐树早已枯死,留下一个大坑,坑内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断,人称“槐树坑”。

两千多年来,人们依然对董永的孝行以及由此带来的好运津津乐道。我们到董会村走访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讲述这同一个故事,却各有各的版本,他们对董永与仙女相遇的细节纠缠不休,好象这不是千年以前的传说,而是刚刚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他们因站了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细节。相同的是故事发展的方向。织女一夜间织成三百匹绢,替董永还了债,赎出董永,两人男耕女织,你恩我爱,过得很幸福。谁知好景不长,结婚百日那天,天帝传旨命七仙女立刻离开人间,返回天庭,二人悲痛欲绝,但天命难违,只得忍悲含泪,凄然作别。七仙女回到天宫,第二年生一子,取名董仲,送交董永抚养成人。

《汝宁府志》卷二十·仙释载:“董仲,永子也。母天女,生而灵异。数篆符驱邪。尝游京山、潼泉,镇蛇毒,篆石尚在京山之阴。后仙去。”儿子当然继承了母亲灵异的秉性,董仲会驱鬼避邪,给人治病,手到病除。他也很孝顺,常常思念母亲,就在村子附近,为母亲修建了衣冠冡,人称“仙女墓”。

董会村东边有条古老悠长的河,叫练江河,流经水屯镇、老君庙镇、三里店乡、三门闸乡,后汇入汝水入淮。这条今天看起来很平常的小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两岸善良的人们,还日夜不息地讲述着七仙女为百姓建桥的神奇故事。传说练江河上没有桥,来往行人要靠坐船摆渡或淌水过河,很是不便。乡亲们曾几次捐款修桥,可钱都被贪心的葛员外霸占了,桥一直没有修成。七仙女十分同情乡亲们,决心在河上修一座石桥。怎么修呢?七仙女就请天上的众姐妹帮忙。一天夜里,七仙女来到院中,从头上拨下银簪,朝天上一划,一道白光攻破夜空,只见众位姐姐踏着祥云飘然而至.七仙女见众位姐姐来了,非常高兴,便把想建桥的事说了一遍。众姐姐听说乡亲们造福,都乐于相助,随即回到天宫,把后花园石山上的石头偷偷搬了下来。很快,一座石桥就修成了。雄鸡一叫,众仙女起身告辞,情急之中。她们的脚踏在石桥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那块印有脚印的石头,被传为“仙女脚印石”。这里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来往行人从桥上过,好奇的人们用手去量七仙女的小脚印看有多大,但是,手不能挨着脚印,如果挨着,伸开的手就合不拢了。桥北头,人们感念七仙女的功德修了一座“仙女庙”,逢年过节,人们焚香上供,祭祀七仙女。遗憾的是,这里地势低洼,十年九涝。1958年,修宿鸭湖水库时将这里作为蓄洪区,古老的练江河也融入美丽的宿鸭湖,仙女桥淹于湖中。

汝南城西十里铺村,位于宿鸭湖东岸大堤旁,村南遗留有汝宁府至驻马店驿站的古官道。据村里老人讲,“仙女桥”就坐落在由此向西的官道上,距十里铺村1.5公里。

宿鸭湖西岸罗店乡有个村庄,叫大石磙庄。这个村名与仙女桥有关。这里群众讲述的是七仙女修桥的另一个神奇版本。说是织女想给乡亲们修桥。趁夜里往西山神仙老头儿那儿借石头。石头怎么运呢?织女说:“把它变成羊吧,我赶回去。”于是织女就赶了九只羊往回走,走到一座桥上,一只羊别了腿,走不动了。这座桥就叫了“别桥”。织女看看天快亮了,赶紧赶着其它的羊往前走,终于赶在鸡叫前修好了桥,但是这座桥少了一个桥墩。那只落在别桥的羊,鸡一叫就变成了一个特大号的石磙,再也没人能搬得动了。于是,它就上千年地留在那儿了。它所在的村庄也因为大石磙出了名,就叫大石磙庄了。这个石磙上,至今还能看见一个绵羊盖(羊尾巴)样的东西呢。

《汝宁府志》卷二十七 · 文诗记载了明傅振商的诗作《仙桥夕照》:“二孝庄前迹已陈,董姑解佩旧河津。年年七夕通灵会,曾忆桥边合卺人。”傅振商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汝南人。他与众多的汝南籍重臣一起铸造了“汝半朝”的辉煌。

2005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在三里店乡十里铺湖东村西宿鸭湖畔,修建了董永遇仙亭。该亭建在汝宁府至驻马店驿站的古官道上,西距仙女桥旧址1公里,亭内立有董永遇仙碑。矗立的碑亭,向人们讲述着董永遇仙的美丽传说,也昭示着董永为父尽孝的孝义,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爱情的不懈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182646.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