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方言坐地炮是什么意思 (坐地炮是什么电视剧)

作者:宋圣斌 干货分享 2023-06-09 08:55:22 阅读:31
“坐地炮”这个词,是天津方言,还是一位天津同事教我的。大意,是指那些为了某些不平事,一***坐在地上撒泼打滚,胡搅蛮缠,务求此事按自己意愿办理的人。据说,“坐地炮”以中年妇女为多,此外也有些老人和孩子加入阵营。不知怎的,我一看到这两天瑞典警察放出的曾家儿子戏精滚地视频,以及最早爆出的这家人在街边撒泼号丧的短片,心里就想到这不多不少的三个字:“坐地炮”。咱也不贴“没素质”这种低级标签,仅把这种行为当成一种社会存在探讨。在中国本国,仿佛确实存在有一种“坐地炮文化”,并且成为了国人解决矛盾的机制之一。至少我那些出国留学归国的亲朋同学,从来没见过歪果仁这样处理问题的。我对“坐地炮”最深刻的体会,还是在小学时代。当时年级里有一位女生,父亲因为******被抓了。有次,她为了借一本漫画,课间休息时同某位男生起了冲突。男生推了她一把。虽带了点力道,但远没达到能伤人的程度。只见一瞬间,女生栽在地上,捂起肚子(男同学推的是她的肩),开始打滚儿哀嚎,尖叫声响彻楼道。男生懵逼了。周围很多同学要扶女生起来,可她就像粘在地上一样,一边嚷嚷自己被打坏了,一边声泪俱下地哭诉说要告诉老师,无论任何人试图挪动她,她都抵死不从。课间休息可就十分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老师随时可能走过来……男生的班主任是年级中出了名的狠人,其带班风格,有脱下鞋子直接揍学生***的“光荣传统”。两害相权取其轻,男生只好咬咬牙说:“你起来吧,漫画书我不借了,你先看吧。”也是一瞬间的事,女生立刻爬起来,抢过男生手里的漫画,狼奔豸突跑回自己班,其动作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看不出她受了任何伤害。丢人吧?可她达成目的了——她的目的,不是惩罚男生,而是要看那本漫画书。很久以来,这一幕都给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因为我本人脸皮薄,实在不擅长“秀才遇上兵”时的危机公关。去年我参加小学同学聚会,遇见那位女生所在班的班主任。时隔多年,大家当趣闻一样提及此事,只见班主任一脸凝重地说起此间关窍:原来,那名女生的父亲入狱后,她妈妈经常拉着她去有关部门撒泼打滚,一哭二闹三上吊,说自己老公冤枉;母亲一言一行,孩子会学,久而久之,她也就“活学活用”了。这是个令谁都笑不出来的故事。但如此“方法”,也确实是一些国人应对社会矛盾时的选项。比方说我闺蜜,某次由于电话局的技术问题,宽带断网了。她为了赶快修好,找了几个单位,都互相推诿,后来她听内行人建议,打了相关投诉电话,不到二十分钟,问题就解决了。后来朋友聚会,大家拿这事闲聊天,总结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法:1、找熟人打招呼(不一定有人脉);2、去附近电话局跟工作人员说点好话,给些好处;3、找他们领导理论(可谁知道领导是哪位……);4、有个爷们儿开玩笑,说那好办,你就跟电话局门口当“坐地炮”,拍着腿扯开嗓子大喊:“艾玛呀!!通信公司******不给小费就不给联网啊,这日子没法儿过啦!!”先声明,说到这几条时,没有一个人提到应该先去查查有关规定,然后比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问题。这当然也能理解,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查什么规定,该找哪条投诉通道……不过“坐地炮”居然名列第四选项!所以你知道为啥有医闹了吧?知道为啥有人把老人孩子往法院派出所门口一扔,就扬长而去了吧?知道为啥面对警察蜀黍合法执勤,有人干脆往地上一躺耍起无赖了吧?……在不知道正常渠道怎么办时;在找不到法律规定,或法律规定不具备什么可执行性时;在当事人面对的矛盾比较激烈,而另一方当事人握有更多信息、资源甚至权力时……撒泼打滚它就确实是个选项!而且在很多时候,它确实能解决问题!啥时候呢?在那农业文明占主导的时候。彼时仍是旧中国,大家都是同村人。村头二嘎和村尾二妞处对象,二嘎从村头走到村尾花不到一小时,没有公车滴滴,也用不着共享单车,旅途中还能顺便和全村人打招呼,全村人有一半还都是二嘎的亲戚。后来二嘎被抓壮丁,绑他走的,是村里的二溜。二溜也和全村人沾亲带故。这下二妞不干了,拿着菜墩菜刀到征兵处门口当“坐地炮”,骂了三天,也剁了三天。二溜怂了,征兵处长官二大爷也怂了……因为他也和全村人沾亲带故,只能放人。这不是一个成功的爱情故事,二妞后来被村霸抢走了,因为那不是法治社会。农业社会是熟人社会,人的行为被血缘、地缘和公序良俗所约束。人们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村庄中的物议和今天的大众舆论起着同样的效果,只不过后者大都匿名评论,你不知道评论者的身份;前者都是熟人、亲戚、师友……在村庄里,你早上被人“坐地炮”撒泼打滚地骂一遍,不用到晚上,你的名声在全村都臭了。这也就是许多传统村庄至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原因——怕招骂啊!在熟人社会,“坐地炮”就有用,也适用。但到了当代,在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镇情境中,“坐地炮”或许有用,但不再适用,甚至还是有害的。城市社会,是生人社会。人际的行为尽管仍被公序良俗约束,但大部分时候,是被法律约束。生人社会中,他人对“由血缘和地缘关系产生物议”的畏惧,几乎不再起作用,那么如何保护市民的安全?就是靠社会同市民订下的契约:法律。瑞典警察和曾姓一家的冲突,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同“乡土社会遗存”的冲突。瑞典警察是否存在执法失当,这只能交给法律专业人士探讨。但是,在瑞典这种极度维护私有产权和私人空间、排队时人与人间隔都恨不得两米开外的社会,你能不经旅馆经营者同意,就放外人进来,那人家报警、女警把你们抬出旅馆,这几个行为(送公墓是否失当,存疑,等待公家来断),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而曾家人的应对方式,则完全是农业社会的形式,展现了乡土中国的一面:在路边撒泼打滚大打坐地之炮,然后拍了视频往网上一放,渴望我们这个“网络大村镇”来围观、开骂、给执法者和执法国施加道义压力,并且劳烦祖***亲来撑腰喂奶。这是一种割裂:是东西方价值观的割裂;是“乡土中国”和“城市中国”的割裂;也是“上方中国”和“下方中国”的割裂。我其实比较欣赏桂从友大使的回应,也觉得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应该为中国公民出头,应该要求瑞典警方给说法。因为,这是符合国际法的,符合法治精神的,是和“法律至上”的全球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是我们应该推崇的。如果瑞典警方有执法失当行为,我一定会站出来谴责的!但我同样反对曾姓一家人的“坐地炮”,反对那种违背法治精神去威胁公共安全而不思悔改,还试图利用公众同情、大众舆论为自己博取同情的无知和***。记得先前“警察摔孩子事件”中,《人民日报》出过一篇社论,其观点就是:摔到孩子,是执法失当,警察要承担责任;但抱孩子的女人,也同样需要服从警察权威。这个事件仅供参考。我个人认为,同一件事,分解为几个价值判断,对是对,错是错,一码归一码,一理归一理,不矛盾。目前,舆论界对瑞典一事还存在一个不怎么让人舒服的倾向:一些人上升到国家主义和爱国的层面,完全否定瑞典警方执法,同时也完全无视了曾姓一家人的丑行——总之你就是“歧视”。我朋友圈里有位老师对此总结得到位,大意是:“瑞典酒店事件,一种回应逻辑是国家主义的:中国不够强大,中国人受欺负,所以我们要更强大。可中国今天都是第二大经济体了,政治上是联合国五巨头,军事上有核武、有核潜艇、有航母。如果这样的实力还换不来别人的尊重,那一定有其他原因。还有一种逻辑是:歪果仁歧视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人不够强大。可你中国人称得上是世界公民吗?你拥有一切公民权吗?你认同全球共同价值观(其中就包括法治精神)吗?如果你在西方人眼里,不具备世界公民的素质,那么无论帝吧出征多少次,扫荡多少次facebook为中国人撑腰,都没用,人家不会尊重你。”我相信曾姓一家人,相对于所有中国人口而言,是少数。可架不住人家往地上麻溜儿一躺,坐地大炮一打,随着视频,在全世界人民跟前现了回眼(连累着中国警察蜀黍也现了回眼——瞧你们把曾家宝宝们宠成啥样了)。你知道歪果仁看了会怎么想?他们会耸耸肩,用鼻子出气,说一句:“I told you,this country 就 is 个农业社会,no文明,no发达,no法治,他们的国民,和我们 different。”这怎么辩解都有点无力,因为“坐地炮”跟视频里打着呢。人家会觉得,自己的“歧视”是有道理的。人必先自辱,而后人方辱之。 从这个角度,无视国人错处的回应方式,不但无助于中国人得到尊重,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排斥,会加剧“中国***”的扩散。中国会随着持续发展,和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其间,发生冲突和纠纷,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国民的形象,舆论的喧嚣,纠纷的处理机制,都会反映出中国在世界人民眼中的样子。当撒泼打滚的“坐地炮”成了国人正式的矛盾解决机制之一,而另一些国人对此选择性无视,其可怕性真的不亚于执法失当的瑞典警察。身为国民,我希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我也诚心诚意地呼唤法治进程能同样加快速度,国民道德教育——尤其是国民公德教育能跟上综合国力的脚步,使中国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起来是同一个样子,不再存有割裂。希望有一天,“坐地炮文化”迎来消亡;而坐地大炮,不再“打响”。

深蓝观察专栏作者:大燕威王

方言坐地炮是什么意思 (坐地炮是什么电视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16703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