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分析)

作者:可雅芊 生活妙招 2023-05-31 08:15:16 阅读:27

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古今往来很多的对其园林的艺术进行赏析,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分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

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循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二

1.障景

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框景

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2】比如这一幅漏窗。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3.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借景”——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赞这里为“极妙的借景”。

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四周均为落地玻璃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同的景色。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余音绕梁”的效果。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笠亭构成对景。

5.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厅堂。秫者,稷、稻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秫香之名,亦由此得。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今日的秫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憩的好去处。听雨轩是拙政园园中园的一座三间屋子构成的建筑,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芭蕉,翠竹等植物。人靠窗边,透过花窗,欣赏蕉叶之翠绿。在下雨时节,取宋代杨万里“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配合声音的听觉效果。

6.点景

点景是用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多指园林建筑的名称、悬挂的楹联、匾额等。用来沟通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表达造园者的人生旨趣, 设计意图和艺术情感, 通过寄情于物, 创造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装饰等作用。江南古典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寄托, 点景是其造园手法中应用最多, 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念。香洲、芙蓉榭、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雪香云蔚亭借梅花的傲雪挺立等, 将植物拟人化, 暗示园主人的高贵品格。放眼亭造就一处“临深使人志清, 登高使人意远”的境界。批把园的“晚翠”建筑了园主人的精神家园, 四季常青和退隐之意。“玉壶冰”借喻主人的高洁清廉。绣绮亭的西柱上挂有处世联“生平直且勤, 处世和而厚” , 是园主人做人处世律己的处世哲学。亭内咏景联为“露香红玉树, 风绽紫蟠桃” , 是园主人隐居山林的自然之趣。“与谁同坐轩”的匾额抒发园主超脱世俗、清高孤傲的“风雅”性情。

7.添景

添景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他中景、近景过渡时, 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 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 常做添景处理。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树木花卉等, 丰富园林的空间构图效果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三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御史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回归故里,以大弘寺旧址兴建拙政园。他邀请当时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参与布局设计,前后历时共16年,最终建成了这个池广林茂、自然疏朗的江南园林。

拙政园的命名是引用了西晋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最初的拙政园是宋元高古的造园风格,尽管经历了多次改造,但高古散淡的气息仍能够被依稀辨识到,这也是拙政园最宝贵的亮点。

五百年间,拙政园的命运几经更迭园内景致随之变化,却典雅如初。亭台楼阁,回廊起伏,小桥流水,古木参天使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齐名,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风格迥异的三部分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全园尤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园中主要建筑物绝大多数都临水而建、高低错落。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尽显江南水乡之美。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雅致,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为主西花园建筑精美,楼台倒影,别具风味。中部则是拙政园最为出彩的部分,亭台楼榭点缀在湖岸池边,古朴典雅、主次分明,至今仍保持着明代园林浑厚质朴、自然天真的艺术风格。

花园中部在乾隆时期就改造成了与今天相对接近的样貌,整个区块仍保留了高古的气息。花园西部在晚清时被苏州吴县商会会长张履谦买下,经营成了带有晚清范儿的园林,水面比较低下,建筑都高挑在水面上。而花园东部在明末时独立出去,1949年后又单独经营重建,重建时掺入的现代公园的风格,空间特别开朗,建筑相对孤立。古代建筑艺术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说,这三个部分就是分之则利、合之则伤,要将它们各自独立看待。

沿袭宋元风范的建筑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晚清之后,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逐渐增多,形成变幻曲折的庭院空间,建筑景致独具特色。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藏露掩映,使山水景观显得更为疏朗开阔。

朱宇晖认为拙政园现有建筑在风貌上沿袭了宋元风范。在他看来,其中最美的一座是见山楼,处理的亮点是运用爬山廊暗示山意,爬上了两层冲向水中间的楼阁。廊子的屋檐和见山楼的屋檐连在一起,令人分不出哪里是单纯的爬山廊,哪里是两层的楼阁。他用“水上最是那深情一抹”形容他最为推崇的见山楼。

三大贡献

朱宇晖说,拙政园最大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它为现代人展现了带有高古气息的园林样貌和残存着宋元风的建筑风格第二,拙政园的中部提供了一个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则时代,即明末清初时代主要厅堂隔水面山之外的种种变化,启示后人如何在大面积的范围内运用这个典则第三,它贡献了许多从建筑到园林中的桥梁,始终保持着和后世的纠结、造作、自我表现不同的风格。从建筑不盲目追求“嫰戗发戗”,到桥梁上贴着桥面的低矮栏杆,拙政园的建筑都遵循着非常飘逸的逻辑,透露出低调、含蓄的美。

拙政园布局灵活,法自然,匠心独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为后人留下了价值连城的江南园林研究依据,早已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拙政园附近充电桩位置

       卅六鸳鸯馆即此拙政园补园中的一厅,此厅呈方形、南北向,其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角建有四个耳房。此建筑为鸳鸯厅格局,南北分为两个厅,且屋顶用满轩,全为典型的鹤颈轩。两厅完全对称相同,这是与一般的鸳鸯厅明显的不同之处。弯曲拱形的鹤颈轩不但美观和隔热,而且有利于传播音响,十分适宜在此演唱昆曲。

       整个建筑的玻璃窗嵌有菱形蓝色彩玻璃,据说是园主人张履谦请清政府驻德公使洪钧从欧洲购来的。室内布置有各类红木家具,湘妃榻、半园桌、长案、太师椅等。中间隔扇有嵌石绿木雕花卉等。富贵奢华之气洋溢厅堂,据说当年张履谦与昆曲前辈俞振飞之父曲圣俞粟庐常在此厅游憩度曲。“十八曼陀罗花馆”、“卅六鸳鸯馆”是俞粟庐当年拍曲授艺之处。厅北池塘中确有鸳鸯十余对饲养,往往可以看到成对成双的在水中荷花丛中嬉戏。

       北厅有洪钧题的“卅六鸳鸯馆”横匾,厅名取自宋佚名《真率笔记》中“霍光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烂若披锦语意而名。”

       厅堂还有几条楹联十分瞩目。一副是晚清名家高邕以词牌名集句而成:“绿意红情春风袅娜,高山流水琴调相思。重写为:“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估计是昆曲不再,所以改了词。另一副楹联为:“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栏杆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为主人张履谦集欧阳修《六一词》句而成,江标(1860-1899)所书。

       南厅所题“十八曼陀罗花馆”,是苏州人陆润庠所题。曼陀罗花即山茶花,拙政园曾以清初诗人吴梅村咏拙政园山茶花一诗传名。横匾上还有款署:“樾嘉仁兄年大人政壬辰三月弟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 樾嘉即张履谦的字,因为张履谦比陆大三岁,同是科班出身,所以有“年兄大人”字样,陆润庠以自谦故自称弟。

       南厅有对联三幅。其一:“迎春地暖花争坼,茂苑莺声雨后新。”原为沈景修所书,现在该副对联为胡厥文补书于1984年。其二:“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原来是伊少沂所书,现在为上海书画家沈迈士1996年所写。沈迈士为耦园主人沈秉成之孙,有款署“丙寅年春沈迈士年九十有六书于冬青书屋。”其三:“谁家燕喜触处蜂忙绮陌南头见梅吐旧英柳得新绿,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栏杆西畔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杨岘书,集宋秦观词联。

       除此之外,从东面走廊进鸳鸯馆之前,有砖雕篆书门额:“得少佳趣”四字。北厅东西两出入口有篆书:“迎旭,延爽”,南厅东西门有篆书:“来熏,纳凉”。

拙政园哪位著名人士居住过

拙政园附近的充电桩位置有:

1、拙政园西门:上海市黄浦区拙政园西门正对面路边充电桩;

2、拙政园东门:上海市黄浦区拙政园东门正对面路边充电桩;

3、新桥路:上海市黄浦区新桥路充电桩;

4、拙政园北门:上海市黄浦区拙政园北门正对面路边充电桩;

5、拙政园南门:上海市黄浦区拙政园南门正对面路边充电桩;

6、豫园路: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路充电桩。

拙政园居住过的著名人士有:

1、王献臣: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祖先吴人,隶籍锦衣卫。明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授职行人,又升迁为御史。但他仕途并不顺利,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者诬陷。一次被拘禁于监狱,杖三十,谪上杭丞。

当时王献臣刚四十余岁,正当壮年。回乡之后,他以宁真道观废址及大弘寺址造拙政园。从此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王献臣活到67岁之后,73岁之前,即嘉靖十八年至二十四年之间,约70岁左右。他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名园输于徐氏,孙以吊丧为业。

2、陈之遴与徐灿:明崇祯十年(1637),拙政园归海宁陈之遴所得。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中允。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入侵墙子岭,之遴父祖苞时任顺天巡抚,因驰援不及被逮下狱而死。之遴以“奸臣子”永不叙用,故他于顺治二年(1645)降清,官至礼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

陈之遴工书法,近董其昌,曾为其妻书《洛阳赋》长卷,风姿秀润。他的继室夫人徐灿,字湘萍,吴县人,才锋遒丽,诗词皆佳,有《拙政园诗余》三卷传世。顺治七年(1650),陈之遴为作《拙政园诗余序》。徐灿还有古体诗二百四十余首,至嘉庆间才有人为她刻印。

陈之遴得园后,一直在任所未归,园内景色,仅于图中见之。顺治十五年(1658)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全家远谪辽东尚阳堡,拙政园也被籍没入官。此后又曾发还陈之遴之子。

3、叶士宽:叶士宽,字映庭,吴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举。先后任山西定襄县,潞安、绍兴、金华知府等职,为士民称道。任金华知府时,郡人为之立生祠,著有《浙东水利书》。

乾隆十一年(1746),叶士宽调宁绍台道,后因父丧归家,遂家居不出,买下了已散为民居、荒凉满目的拙政园西部,加以修葺,还新筑了拥书阁、读书轩等建筑,定名为“书园”。

4、吴_:吴_,字式如,浙江钱塘人(一说平湖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曾总督河务。嘉庆末年,拙政园中部归吴_所有,春日游人如织。由于他长年在外做官,也无暇修葺经营,日久池馆萧条,满目荒凉。

吴_老年多病,几次乞假。道光元年(1821),他终于因病免职,回到吴园居住(他的儿子观察晋德也曾居此。道光二年(1822),因侍郎那彦宝治河不力,遭到降黜,追论吴_与其同罪。虽然他已致仕家居,仍被褫去翎顶,不久就忧郁而亡。

5、张之万:张之万,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他绘画继承家学,山水得王时敏神髓,为士大夫画中逸品。书法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与同代画家戴熙,交往相契,人称“南戴北张”。

同治十年(1871),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时,住在拙政园东部宅园,爱拙政园幽旷雅致,略加修葺。曾作《吴园图》十二册,绘园中胜景十二出,并请李鸿裔一一题诗。

后张之万升任浙闽总督,离苏有日,就与德静山、恩竹樵、英茂文三人商议,以价银三千、修理银二千汇交藩库,于同治十一年(1872)一月,将拙政园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6、张履谦:光绪三年(1877)正月,富商张履谦用六千五百两银子买下了原属汪云峰、汪锦峰兄弟的迎春坊房宅和宅北园地。当时园内“林木蓊翳,间存亭台一、二处,皆欹侧欲颓”,园东即是拙政园中部。张履谦加以修建,名“补园”。

园中的浮翠阁,相传原是太平天国忠王府的望楼,为三层楼阁,张履谦将其改建成二层。张履谦字月阶,苏州人,自号无垢居士。宣统元年,曾任苏州商务总会第四届总理。他曾纳捐得郎中衔,还给长孙张紫东捐了一个小京官,宅内悬有“文源”匾额。

7、李经羲: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清末曾任云贵总督。民国九年(1920)左右,他已年近花甲,买下了拙政园东部房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经过一年多修理,带着姨太太定居下来。

李经羲的子孙后来或迁居香港,或留在上海,无人居苏,此处房宅解放前已抵押与某银行。解放后收归国家。1951年11月由苏南区苏州图书馆迁入。

扩展资料:

拙政园东部之地,原是“归田园居”,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王心一所筑。王心一(1572—1645),曾任刑部右侍郎等职,弃官以后,在此购得十数亩荒地,建筑宅园。

宅第筑好后,王心一自己作《归田园居记》,对园内景色记之甚详。园中山池亭榭之属,暨古藤奇木,名葩异草,山禽怪兽,种种备焉。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赏景赋诗,留连忘还。“琼瑶”美好的诗文,指当时留下的许多佳作,读读这些诗文,就可知“旧时月色”了。

拙政园占地面积四万八千余平方米,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宅园建成后,由王氏后裔居住,后逐渐荒废,成为菜圃。再后并入拙政园,清兵入苏,园由清军将领占用。民国时期曾作过政府机关,学校及学生宿舍等,已是园不成园了。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拨款进行修葺,恢复故事。拙政园开放以后,各地游人纷至沓来,红男绿女,游园赏景,一片盛世风光。

参考料来源:百度百科-拙政园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拙政园 兰雪堂联

以上就是关于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166771.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