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在线学习 > 正文

中巴铁路的经过 (中巴铁路经过克什米尔吗)

作者:邱意侬 在线学习 2023-05-30 21:53:44 阅读:28

起点在中国新疆的喀什,终点则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此前,已建成通车的中国西部出境铁路,就是通过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相连的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铁路,也是著名的“欧亚大陆桥”的其中一段。

中巴铁路的经过 (中巴铁路经过克什米尔吗)

随着中国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已成为中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障碍。相较于东南沿海省份,这些处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城市,并不具备东南沿海兄弟城市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湾。

因此,中国政府试图在西部边疆打开另一条南下通往世界之路,于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铁路网建设计划早已悄悄进行。

扩展资料:

中巴铁路的建设意义:

中巴铁路,不仅能打通中国到达南亚,进而通过中东直达欧洲腹地的陆路通道,又可取得进入印度洋的出海口,中东能源可以在瓜达尔港上中巴铁路直接运达中国新疆,从而让中国如鲠在喉的“马六甲海峡困局”从根本上得以缓解。

可以说,中巴铁路有着“一带”与“一路”融合、“路权”与“海权”衔接的典型样本意义。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从非此即彼到彼此融合。

既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上全力争取“陆权”,又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路”上积极角逐“海权”,实现一带与一路有效对接、路权与海权深度整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巴铁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高铁“走出去”的五大张力

我国跨境油气进口管网初见端倪,解困马六甲尚需时日

中国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原因其实不是能源大户都在东部(现在的石油天然气都是管道运输的,管道运输的价格其实不比海运贵),而是因为通过他国必须经过长期的协商。

就目前来看,中国确实在寻找除马六甲海峡外的其他通道,因为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封,中国的能源路线将彻底切断,这对中国很不利 。

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是东北的中俄原油管道,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它起自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止于黑龙江大庆。管道全长近100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第二是中缅原有通道,中国帮助缅甸在马德岛建设一个可从超大型油轮卸载原油的码头和终端及原油储运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并建设起自缅甸马德岛、通过缅甸终至中国交付点的原油管道。第三是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

lz说的中巴通道虽然还没有提及,但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建设的瓜达尔港,扩建的卡拉奇港都是深水良港完全可以一起为起点建设新的输油管道。

的确中国能源太过依赖海运,即使其他途径成本更高,中国也不得不开辟新通道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中巴经济走廊主要运输什么战略物资

泰纳石油管线(泰舍特—纳霍德卡)驶入快车道。相比于迟迟未破土的中缅管道和中巴管道,中国“能源突围”的北方管线铺设,已经驶入了“快车道”。2007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石油管线)将先通向中国(图3.6)。泰纳石油管线一期工程全长2800km,预计于2008年底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年输油能力3000万t,原油供应由西西伯利亚地区油田保障。而二期工程预计在2015年完成,年输油能力5000万t,原油供应由东西伯利亚地区油田保障。理论上,泰纳石油管线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缓解中国目前原油进口的压力和风险。日本介入竞争和俄方开价过高的风险趋于消除,中国也将摆脱泰纳石油管线建设初期的被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乐观预期在近日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8年4月10日宣布,泰纳石油管线面临原油供应短缺问题,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公司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开发新油田。从现行开发力度来看,今后10~15年内使泰纳石油管线输油能力由3000万t增至8000万t的目标难以实现。不过,该部门也表示会敦促各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力度,并且可能会在2009年将对欧洲供应的部分石油调到泰纳石油管线,以保障每年对华出口3000万t原油的计划。

图3.6 世界主要油气运输管道

(据国新图库)

中哈油气管线(阿塔苏—阿拉山口)成功贯通,但运力有限。我国西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条跨境油气补给线——中哈石油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全长962km(见图3.6)。中哈石油管道向我国输送的原油中,50%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扎纳诺尔油田和阿克纠宾油田,50%来自里海地区的俄罗斯油田。但这条管道目前的输送能力仅为1000万t,即使在2010年二期工程竣工后,其输油能力也仅达到2000万t,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国原油供应体系大部分依靠海运的局面。

哈萨克斯坦境内已经建成的石油运输管道有:萨马拉(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奥尔斯克(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阿斯塔纳—库尔泰输油线;鄂木斯克(俄)—巴甫洛达尔(哈)—阿塔苏(哈)—希姆肯特输油线。“中哈线”建成后,将使上述4条输油管线交织在一起。一旦实现对接,那么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3国的石油管道将构成一个整体。这使建立大中亚及里海石油管道网络,促进中—哈—俄在石油领域进一步合作成为可能。“中哈线”使里海石油和西伯利亚石油从西部流入中国市场变成了现实。

中巴石油管线(瓜达尔港—红其拉甫山口)悬而未决。近年来,有关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的争议不断,焦点主要集中在:耗费巨资修建中巴石油管线,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指数,降低石油进口运输风险。设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的具体路径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至新疆的红其拉甫山口之间修建一条石油管线。瓜达尔港距离石油输出大国伊朗边境只有72km。如果“中巴石油管线”计划实现,来自中亚的石油,将从这里直接输送至中国境内。从经济成本方面看,如果按中哈石油管线的建设成本推算,中巴石油管线的总里程为7000km,总投资将起码需要60多亿美元。而通过海运将波斯湾石油运往广州、上海等港口,每吨运价大约10美元,一年2000万吨运量的运费也仅需2亿美元,相比之下,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经济上极不划算;从技术角度看,中巴之间横亘着终年地势险恶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山脉,在这样的地方铺设管道,而且要常年维护,中国还未有这方面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中巴石油管线并不能促使中国与沙特等中东国家签署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协议,而巴基斯坦有限的原油产量并不足以支付中巴石油管线的高昂建设费用。

2008年3月20日,举行了中国援建瓜达尔港工程的竣工仪式,一期工程中方提供了1.99亿美元的融资;二期工程,中方的援助预计将高达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尽管决策层目前对巴方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的提议不置可否,但援建瓜达尔港的能源战略布局意图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上,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短期内并不可行。但中长期来看,也不失为一个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办法。因此,从石油运输方式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开辟其他跨境输油管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缅输气管道(实兑—瑞丽—昆明)项目正式启动,输油管道项目呼之欲出。2008年6月26日,中石油宣布与缅甸联邦政府、大宇联合体签署《缅甸海上A 1,A3区块天然气销售和运输谅解备忘录》、《中缅韩印六家公司联合开展天然气陆上管道可研的合作协议》和《中缅韩印六家公司委托中石油规划总院开展天然气陆上管道可研的委托协议》。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中缅天然气合作项目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中缅跨境输气管道项目转入正式实施阶段。

缅甸政府同意通过跨境管道向昆明输送天然气,中缅跨境输气管道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见图3.6)。按中缅双方达成的共识,缅甸每年可向昆明输送65亿立方英尺

1英尺=0.3048m。

天然气,政策维持30年不变。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m3,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m3,出口天然气50多亿m3。随着中缅天然气合作项目的全面展开,西北有中亚天然气管道,东有酝酿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再加上南线启动的海上天然气通道,中国在周边绘制的海外天然气网络就相对完整了。

随着中缅天然气项目的展开,运送原油的中缅石油管道到底何时启动,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中石油、中石化的有关中缅石油管道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这标志着讨论数年的“中缅输油管道”设想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缅石油管道主要是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km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可能还会延伸至重庆。

在过去几年里,关于投资成本和经济回报的权衡,一直是中缅输油管道迟迟不能敲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从能源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修建中缅输油管道,再多的钱也值得,因为中缅石油管道是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油运困局的最好解决方案。因此,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关降低进口石油海运风险、开辟陆路运输管道的呼声此起彼伏。

中缅输油管道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国进口石油渠道过于单一的风险。它开辟了中国油运“印度洋线路”,即中国从中东和非洲买来的石油可以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过境,进入中国。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运抵广东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要近1820海里,而且相对安全得多。中缅输油管道建成后,通往中国的油轮可以分流走印度洋路线,这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很多东南亚国家也很有益。

通过对我国石油进口现状的系统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石油进口无论是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还是运输方式的多样化,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未来我国石油进口战略布局任重而道远。因此,开展中国油气进口运输风险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巴经济走廊是具有针对性的“双赢”战略。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一方面可以扩大中巴两国的货物进出口和人员交往,促进巴国转口贸易;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可以避开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和存在***纠纷的南中国海,把中东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南腹地,同时也能降低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

从巴国方面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直接为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工作机会,有效改善巴国基础设施滞后,助力巴国改善电力供给,推动巴国渔业、农产品、纺织等产品“走出去”,推动巴基斯坦摆脱经济困境的重大机遇 。

从中巴能源需求看,“中巴经济走廊”从陆路开辟了通向中东的门户,以此为枢纽可把中国、波斯湾和***海连接起来,开辟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的内陆能源通道。

以上就是关于中巴铁路的经过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lizw.com/guli/164983.html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