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经验 > 正文

颜色视觉辨识 (视觉辨识观察理解)

作者:孟婷儿 生活经验 2023-05-23 08:17:23 阅读:30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颜色视觉辨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颜色视觉辨识以及视觉辨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颜色视觉辨识 (视觉辨识观察理解)

本文目录一览

人眼是如何辨识颜色的?

人眼有敏锐的分辨颜色的能力,即“色觉”。白天光线线强时主要靠锥状细胞,其分辨颜色的能力最强;夜晚光线较弱时主要靠杆状细胞的活动,其分辨颜色的能力很低,即所谓“夜不观色”或“灯下不观色”。

至于眼睛为什么能分辨颜色,历来有许多种说法。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色觉的三原色学说。按照这个学说,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分三种,各含有不同的感光色素,分别对红、蓝、绿光***敏感,三种锥细胞所发生的色觉冲动,由三条不同的神经通路上传到视觉中枢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色觉。

根据实验分析,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细胞,分别含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感红色素对于红光的***反应最强,对其他光线的***反应则很弱。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也是一样。按照各种不同比例混合的各色光线,分别引起三种感光色素不同比例地分解,产生的冲动传入视觉中枢,就可以分辨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彩色电视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制作出来的。现知人类能分辨的颜色至少有180多种。

色盲、色弱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发现有些人的色觉异常,即色盲或色弱。前者是缺乏辨别某种颜色的能力,后者是辨别某种颜色的能力减弱。完全不能分辨颜色的,叫全色盲。这种人不能辨别任何颜色,看到的一切均是深浅不等的灰色。

只是不能分辨一种颜色的,叫部分色盲,这种人较多见。色盲的发病率男性为4~6%,女性为1~2%。色盲多是先天遗传而来。其发生原理可能是锥细胞缺乏全部或部分感光色素。例如只缺乏感红色素时引起红色盲。

色觉异常可以用特制的各种有代表颜色的毛线或色盲图进行检查。另外,色弱的产生也可能由于感光色素合成不足,可继发于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等症。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也可形成色觉异常。

眼睛如何辨别色彩?

眼睛分辨颜色主要依赖视网膜上的锥细胞,锥细胞除感强光外,还有色觉及形觉的功能。视网膜黄斑部及其中心凹的色觉敏感度最高,越向周边部位,色觉敏感度越低,这与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是一致的。

解释色觉形成的理论较多,一般公认的是三原色学说。正常色觉者,锥细胞外节含有三种不同感光色素(红、绿、蓝),各吸收一定的波长光线而产生色觉。

感红色素对570毫微米的红光,感绿色素对535毫微米的绿光,感蓝色素对445毫微米的蓝光;对其它波长光线也可重叠吸收,故可产生各种色觉。所以人的眼睛就能辨出各种不同的色彩。

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而在人脑引起的感觉。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是390~780毫微米,一般可辨出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7种主要颜色在内的120~180种不同的颜色。

辨色主要是视锥细胞的功能。因视锥细胞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心部,故该处辨色能力最强,越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4种颜色的感受力依次消失。由物理学可知,用红、绿、蓝3种色光作适当混合,可产生白光以及光谱上的任何颜色。

扩展资料:

关于色觉的机理,目前多用“三原色学说”来解释。这个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着分别对红、绿和蓝三种光线的波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感光色素,当不同波长的光线入眼时,可引起敏感波长与之相符或相近的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于是在大脑产生相应的色觉;三种视锥细胞若受到同等程度的***,则产生白***觉。如缺乏色觉或色觉不正常,就是色盲或色弱。色盲是由于缺乏某种视锥细胞而出现的色觉紊乱,包括细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单色觉)几种类型。

其中红色盲和绿色盲较为多见,习惯上统称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分辨红、紫、青、绿各色,仅能识别整个光谱中的黄、蓝两色。全色盲极少见,患者视物只有明暗之别,犹如观黑白电影一样。色弱患者的三种视锥细胞并不缺乏,但对某种颜色的分辨力较弱。

色弱多为后天性的,与健康及营养条件有关,可以防治。色盲大多数由遗传决定,尚无特效疗法,其发生率男性约为8%,女性0.5。色觉异常的人,不能从事美术、化学、医学和交通运输等工作,否则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还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眼睛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