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干货分享 > 正文

欲成大事必先破心中之贼 (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贼)

作者:威明艳 干货分享 2023-05-22 04:34:14 阅读:30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欲成大事必先破心中之贼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欲成大事必先破心中之贼以及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欲成大事必先破心中之贼 (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贼)

本文目录一览

369.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短短一年零三个月,王阳明就平定了让四个省疲于奔命而又劳而无功的南赣匪患,通过这个事,朝廷认识到王阳明的才干,于是皇帝朱厚照特批提拔他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

但王阳明却没有因为提拔,而志得意满,而是思考:“这些土匪为什么会踏上不归之路,是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还是官府的政策出了偏差?”

有一天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王阳明从床上爬起来,拨亮油灯,提笔疾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写下这10个字。

是呀,山中盗贼蜂起,自然是人心四乱。人心乱者,自是良知不彰。所谓可悲可叹者,良知虽然人人皆有,但是很多人的良知却被恶欲贪念所遮蔽。一旦人心中本真状态的良知无法被体认,无法被激活,无法被明觉,这其人必将浑浑噩噩、愚昧无知,其性格亦将走向偏执狭隘、自私蒙昧,最终沦为盗贼、恶匪、小人,昏聩庸碌一生。所以欲除山中之贼必先去心中之贼。

能臣可以破山中之贼,但只有圣贤才可能破心中之贼。于是,王阳明开始着手治理南赣,教化百姓,纠正民风,破心中之贼。

一个人能做什么样的事,在于这个有什么样的心,心的方向便是未来的方向,如果心的方向出现偏差,便是一步错步步错,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的心保持阳光,一路向阳。

如何理解“破心中贼难”的心中贼?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为你解答,很高兴看到你这个问题:

这句话是王阳明说的,全句是"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大致意思是:所谓心中贼,就是内心深处的贪欲恶念,功利之心,好胜之心,狂妄之心。对阳明先生来说,打仗这样的事是小菜一碟,可是要克除心中贼难度还是略高了点。对于常人来说,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来研究下当初的 历史 背景。

1、背景

1516年(正德十一年),王阳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正值这些地方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民众怨声载道,前任巡抚文森托病辞职。

这些盗贼盘踞在两地或几地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易守难攻,同时又在朝中布有内应,朝廷还未行动,这边就已事先知晓,使得朝廷束手无策,贼势甚为猖獗。

王阳明到任后,展现出其杰出的军事才华,攻心为上(发布了有名的《告谕浰头巢贼》、《祭浰头山神文》等雄文),剿抚结合,为配合攻寨,以立十家牌法使贼孤立并阻其外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荡平了为患数十年的盗贼,可以说是一大奇迹。

面对如此奇功,王阳明却对其弟子说:"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他认为,破山中贼,是剪除山中的鼠窃,乃是举手之劳,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破心中贼,扫除内心的种种贪欲恶念,才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山中贼,有形易觉;心中贼,无形难觉。

贪婪、自私、怨恨、痛苦、傲慢、矫狂、迷惑、欲望都是心中贼,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所谓的贪欲归根到底不过为:名、利、权、色四样;是它们扰乱了我们的内心,遮蔽了内心的光明!

王阳明说:汝若将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这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把贪欲之心如不做盗贼之心一样消灭。

俗话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破山中贼是胜人之事,是容易的,破心中贼是自胜之事,是困难的。

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讨内心的贪欲,去发现这些心中的贼。

那么如何来破解这些心中贼呢?

王阳明总结了三点:

一是心上修:静以养心,俭以养德。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反思自身的言行。

二是事上练: 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在待人接物应事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志,消除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之心。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三是致良知:心上修代表静,事上练代表动,致良知是动静结合。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言的“作为人,何为正确”,以遵循背良知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要破除心中贼,要先寻求心灵的净化。

心上修,事上练,致良知。

王阳明有诗言: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有段时间对心学感兴趣,看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很久都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是“心中贼”。前天把《士兵突击》找来看了一下,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是“心中贼”。许三多刚开始不管做什么都是一副“做不到,做不成,我不行”的样子,带着这种畏畏缩缩的心态,连锤子都抡不好。其实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认为自己做不到”,这种“认为”给了他一个错误的暗示,带着这种心理暗示去抡锤子,后果就是砸到史今的手。人一旦产生了一种“认为”,然后再去破除这种“认为”,是很难的。他很庆幸,遇到了史今这样的班长,帮他破除了“我不行”这个“心中贼”,然后“抡锤子”这个“山中贼”就很容易被破掉了。史今这样的人很像灵魂导师,他帮助你破除自己的“心中贼”,然后你获得成长,但是这些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史今,许三多应该怎样破除自己的“心中贼”?因为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破除不了自己的“心中贼”。除了靠他人帮助,我们能不能“自破心中贼”?

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这五百年可谓是最璀璨的思想家之一,应该说是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

现在,通过这个提问, 围绕着王阳明的一生,王阳明思想的主旨,以及心学对我们当下的人生和 社会 的意义和价值等,我们展开来讨论。

王阳明是1472年出生的,1529年去世的,他的年龄实际上是56岁。我给大家先把他的人生给说一说,然后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说一说,我们就能够把阳明先生想说什么给大家表达清楚, 到底什么叫“致良知”,什么叫“心外无物”,什么叫“心就是理”,什么是“知行合一”,这些都是王阳明心学里边最基本的观点。

比如说什么叫心外无物?有的人就说心外无物好像不对吧?一个东西,我看得到它和我看不到它,它都存在。但是为什么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呢? 难道是我认识到了它就有,认识不到它就没有?这个人根本没有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就通过几个方面给大家做分享。

建国以后,用的是前苏联的教材,它的哲学教材在分析哲学史的时候,就简单的把复杂的西方哲学归结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 历史 。于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成了分析哲学史的基本框架。而且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于是对唯心主义总体的看法,认为是不对的或者是不好的。

中国的哲学不是简单地套用其他的框架,而是如实地去反映中国思想史的面貌。 要用中国思想史的逻辑来研究中国思想史,用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来分析中国哲学。但是中国哲学的关系,确实围绕着一对关系,就是“心和物”的关系。 在中国哲学看来,过于强调心和物,都是偏颇的。 那么中国哲学最赞赏的一种态度,就是心和物是一元的。而不是说简单的唯物和唯心,这是我们中国哲学一个自己的特点。

第二点,我们在谈阳明先生的时候,他的任何一个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 智慧都是因缘生的,就好比说土壤的性质、气候这些条件决定了长什么树,有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萌发。所以我们了解王阳明心学的时候,就要深入地看看阳明思想产生的时代是什么,根据那个时代的背景和 社会 凸显的问题,就能够知道当时思想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思想家其实也是个医生,给 社会 做诊断的,也会开药方。 一个思想家在 历史 上的位置,是由他看问题深刻不深刻,和给出的药方精准不精准所决定的。

中国工商业包括航海的发达,包括资本主义萌芽,或者说商品经济的那种生产方式的发展,到了明朝的时候,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的商品活跃了,或者说经济生活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以后,人心就开始有些浮动,叫“饱暖思淫欲”。 那么在这个时候一个真正关心 社会 的人就得去思考, 社会 的人心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校正它?

阳明的心学,它的指向非常清楚。阳明有一句话叫“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就好比说一个贼占山为王,你把他抓起来,这个还容易,但是把贼心去掉,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阳明先生下手的地方,就是心学 。这是阳明思想产生背景之一。

从南宋以后,朱熹的学说逐渐的成为整个官府认可的学说,以至于在整个明朝以后,科举***就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指定教材。应该说垄断和控制了整个思想界。朱熹的学说有一个特点,强调格物,另外一个特点,朱熹有的时候他容易导致什么呢? 学,理论的学习是一回事儿;行,怎么样去做又是一回事儿。

就容易导致知和行是两件事,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在思想界和 社会 上产生一种不良的风气,嘴上夸夸其谈,而在现实中又不去落实它,这就会造成表和里是两张皮,内和外是两张皮,知和行是两张皮。实际上对我们整个的思想界和 社会 风气的改良,都有极大的一个影响。这些东西都是阳明先生所生活的时代问题,这都是需要去回应的。

大家想想,阳明先生其实他的经历是很不公平的,他是仗义执言,结果是替别人说话主持公道的时候被宦官打压。他满心的愁苦,在这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龙场驿,阳明先生所有的委屈、不公平和受打压,对王阳明是极大的考验。可是大家听说过一首诗吧,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时候他早年学的老庄孔孟佛经所有的东西,就在这样一个极大的考验的时候,就要爆破出来了。

有一天他忽然明白,圣贤所有讲的东西其实不是外求,不是向别人求、向万物求,而是内求,叫做“吾性自足”,就是我内心里本来就有。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真理之门即将被王阳明打开。阳明先生为什么能悟,孟子说“仁义礼智信我固有之,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这个话王阳明读了就读了,而真正深刻的明白到真正的智慧都在自己的自性里边,不加外求。 这种深刻的体验,体悟出来、证悟出来,是1508年的龙场悟道。所以这就成了王阳明一生之中的生涯的转折点。

阳明早年所有读的儒家的书,“君子求诸己”“事有不 成反求诸己”,读佛经讲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孟子讲的“仁义礼智信,我固有之”,如果不是在贵州龙场驿这样的环境里边,不是在孤苦偏远里经过身心的折磨,他恐怕很难实现爆破。所以大家就体会体会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实际上是把所有大成就者成功的过程做了一个概括,“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这一辈子当遇到苦难挫折不理解的时候千万不要老抱怨,没有苦水的浸泡,没有挫折和坎坷的磨砺,没有一个人可以开出心中的小莲花,没有一个人能打开心灵的智慧。

所以朋友们,这个世间有的时候是公平的,是平衡的,吃多少的苦,经历多少的磨难,你才能从中间领会到什么。由此我们想到夫子,50多岁周游列国14年,“知其不可而为之”,中间多少的艰难困苦。孔子经历那么多磨练之后,你读他的书,就知道“君子固穷”,就知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知道“志士仁人皆以杀身以成仁,无以求生以害人”。所以说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应该说是他读了那么多书、吃了那么多苦之后,他的能量在贵州龙场驿一个小爆破。

有人问内求和学习哪个重要?都重要。 学习是什么,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别人证悟的境界,别人体会的东西,或者某些形成的经验和知识逻辑拿来。但是拿来之后,我们能不能受用,这还得靠内求。

也就是说,所有外求的东西最终还要回到内求上。 假如说我是一个很浅薄的人,你们听我课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都特别特别深刻,特别特别有人生的阅历。我虚心的向大家请教,我说各位老师我请你们来教我,表明我郭继承还是愿意听大家说,有一颗谦卑的心。还不够,你们讲的都是你们的证悟,你们讲的都是你们的阅历,你们讲的这些东西能不能真正转化成我的领会,能不能渗透着我身心的一部分,能不能成为我人生的自觉,还得靠我的内求。所以 内求和外求应该说都很重要。但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只有内心的认识到了,它才起作用。

因涉及如下问题:

人属复杂心理活动的高级动物,天生具备内心阳光化为阴暗的心理属性。面对特定情势,有时哪怕瞬间,内心即会顿生邪恶之念,呈现内心世界的阴暗面。这种瞬间转变能否得以自我抑制呢?取决每个人的教化差异。

一种人受文化教化程度很高,其邪恶或阴暗的内心世界善于伪装于外。一般人,非心理学或犯罪心理学专业人士,很难加以外显判断。这种人就是通俗而言的有才无德之人。这种人阴暗内心世界产生的根源在于其成才之前家庭或 社会 背景本身不够为阳光生态圈,基于改变自身而勤学成才。一旦成才,其原本成长背景衍生下的某种既不 健康 也不阳光的内心世界将逐渐占据上风,并反作用于 社会 与他人。因其智商较高,越发自信内心伪装,且很能屡屡得手。如非特定事发,这种人其内心世界邪恶与阴暗面是很难暴露于外的。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具备典型的双面性,他善于因时因势而动,将其内心阴暗面的藏匿或暴露节点把控得比较巧妙,但其内心阴暗面永远难以自我洗涤。

另一种人,本身文化教化程度很低,其内心之贼,往往呈现出显性,完全是内心想邪就邪,不分情势;想恶就恶,不顾后果。只要心中起意,立马转化为行为体现。靠其自省很难,其邪恶内心世界具备习惯使然性。即使 社会 秩序规范一时半会将其加以人体强制性控制与约束,其内心世界的邪恶阴暗意念也难以走向阳光与 健康 。

破除心中贼属自我内心世界的净化范畴。人之初,性本善。人降临人间,成长环境对一个人阳光内心世界的塑造是决定性因素。有人生而与人为善,有人生而心胸坦荡,有人生而思想纯净,有人生而爱屋及乌……

总之,心中贼,天生除!

“破心中贼难”是心学***王阳明在江西剿匪时给弟子信中的一句话。目的在告诫弟子致良知——存天理,去人欲是非常困难的,要有十分的努力才可能达到。

“心中贼”指的是人欲,是一切天理的过分或不及的表现。比如人饿了,要吃饭,这是天理,但如果非鱼翅鲍鱼,山珍海味不吃,那天理就越界了,就成了人欲,一种贪吃的欲望;再比如天黑了要睡觉,是天理,但如果天黑了因为玩 游戏 、看书而不睡觉,搞的很晚,这就是人欲,贪玩、贪知的欲望。有人说了看书也算是人欲?当然不是,有节制的看书就是天理,如果因为看书而废寝忘食则是人欲了,长期以往必然给你带来危害。

知道了“心中贼”是人欲,是过之或不及的“天理”,那应该攻破他呢。说实话破心中之贼非常非常难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是不能成功的,王阳明说人人皆有良知,人人则可为圣人,但古往今来能成圣的又有几人!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掌握正确的方法,那破心中之贼还是有可能的。方法就是阳明先生教导的致良知,让我们的良知光明,良知光明了,则人欲可去,人欲已去,则心中之贼可破。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事上练”,在工作中、家庭中、朋友中与人交时要端正自己的意念,当出现不好的念头时,良知是会第一时间提醒你的,你应当遵从良知的指引,把坏的念头祛除,那好的念头自然随之而生。每件事上都能够这样练去,久而久之,意念就会端正,心中之贼就会无处藏形。

这是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话,上一句是破山中贼易,下一句是破心中贼难。这里的山中贼并非是特指打家劫舍的强盗,而是指人们应对外部环境时候遇到的问题。而心中这个“心中贼”,就是无人不有、无时无处不在的私欲、贪欲。

中国的传统是追求内圣外王,王阳明先生的一生都在追寻这个理想,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就,阳明先生在民间被誉为千古人物,进入到中国的圣人行列。阳明先生著书立说,平叛建功这些伟绩,在他看来应该都算是破的“山中贼”,也许只有他自己面对心中的私欲、贪欲之贼的时候,阳明先生的确感到了和破山中贼的不同,因此才感叹“难”。而他人、群体心中永续的私欲、贪欲之贼,阳明先生想破,但做起来更非易事,更“难”。所以心学的致良知也就是阳明先生为灭心中贼开出的一剂良方。

实际上,任何“山中贼”都是明处的“贼”,是阶段性的、局部的“贼”;而人的“私欲、贪欲”这个“心中贼”是永久性的、 社会 整体性的,点击我的头像,里面有我发布的视频,有几期内容详细的介绍了阳明先生破山中贼的方法和过程,还有吴承恩通过西游记的描写,讲述孙悟空师徒破心中贼的历程。

如何理解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心学排斥知识外求,欲为“圣人”直指人之心体,认为有了“良知”,即是道德真身,对世事即可应付裕如又不失本真。然又慨叹“破心中贼难”所为何事?

盖私欲者,人初之本能也。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或曰“人之初,性本恶”,其实言者皆非:人之初,无善无恶。所谓“善恶”乃世者评论道德观念用语,言某人“善”,某人“恶”,皆客观评论,非是自身产生。一至所谓“善恶”,即属道德观念范畴,而道德知识必外学而成,岂能自心生成?故人之初只具本能私欲,别无他物。

人之私欲不加克制,扩而不止难免为“恶”。人之护私不为过,以私害他人则为“恶”,此即“私”与“恶”之界限。

人之初,婴儿持奶瓶而不舍,强取之则哭闹不止;得一玩具手持把玩不已,强取之则紧攥不舍,此皆私欲所为。私欲乃人之本能,非外力求得,以此不可尽克。

王阳明曾诉一事,于私欲难克可见一斑。阳明之邻居欲卖一良田给阳明,阳明自有田舍无意购买,婉言谢绝。一日,阳明与友人游玩,至一田园,但见土壤肥美,庄禾茂盛,阳明不觉赞美不已!友人曰:此田即先生邻居欲卖之田。阳明闻之脱口而言:吾悔不买之也……!俄尔,阳明即悟:吾此念乃私欲也!岂可不克?

此事足见克私欲之难,虽为圣人亦不可稍纵!

阳明指私欲为“不善念”。他说,须将这不善念彻底克掉,不使有丝毫不善念存心。此心可嘉,其实难为。“私欲”即属人之本能,即与生倶来,人无私欲 即无人之本身,岂可尽克?

故阳明一生讲“良知”,讲“尽克私欲”,不明私欲即本身,本身即私欲,加以克制而已,并不能尽克,尽克即无人之本身矣。私欲为道德之“贼”,与生倶来,宜其慨叹:破心中贼难矣!

"山中贼″是心外之物,"心中贼″是"私欲″。如何才能正观、正行?格物,致良知,灭私欲,存天理。

阳明先生少年得志,中年多难。如何知对错?如何做对事?伴随磨难,先生始终在发问自己。直至于生死之间,在贵州龙场悟道。从石棺中跃起的第一句话是:我性俱足,不假外求。(此一概叹似曾相识)。

心不存私欲时,良知即现,自然而然去做,无为无畏无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者即"天理″,天理中"无我无为"。

世上俗人多在搏名搏利得欲,为"得到″而为所"该为","欲为″,此"心贼″常住,得到即已失去,拥有即被拥有,不出轮回,泡影无常。

致良知,存天理,即是今人常道之"为人民服务″,当达到"无我无为″心境时,则"心贼″已除!

心中贼并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王阳明用心中贼比喻人性中的恶。只所以用这个字,可能是借用人们习惯用可恶表达对贼的感受这一习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还把去恶这过程,比做拔出除心头的毒刺,可见他深切的感悟到除恶的难度。所以用贼一词警醒人们,决不要轻视。

为善去恶的办法在于,只要有意念就去行动。只有这样,善才不会停在口头上,恶才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像对待贼一样坚决干净的铲除。可见,能做到这些很难,所以破心中贼难。实际上,行心中善亦难。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的来说就是想要击败内心深处的贪欲恶念,功利之心,好胜之心,狂妄之心是非常困难的。

王阳明彼时正清剿山中匪贼,这些匪贼藏匿在崇山峻岭之中,易守难攻。而且在朝廷之中还有同党,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已经知晓,数十年来非常猖獗。

王阳明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荡平了匪徒。事后,王阳明说出了这一名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认为清剿匪患只需要施展武力便可解决,扫除内心的种种贪欲恶念,却是难上加难。

王阳明想要扫除贪欲之心已是非常困难,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

作为影响后世极深的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对于破解心中贼提出了三个方法。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