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科普百科 > 正文

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区别)

作者:曲甜梦 科普百科 2023-05-18 00:15:18 阅读:26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光肩星天牛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光肩星天牛以及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区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区别)

本文目录一览

光肩星天牛对树木有哪些危害?

光肩星天牛学名Anoplophoraglabripennis,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光肩天牛、柳星天牛。我国大部分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在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矿区除为害法国梧桐外,还为害柳、榆、枫、杨、栾树等其它园林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树干,法国梧桐、杨、榆等树木的主干枝权处有大型虫苞,寄主树干和主枝上有排粪孔,孔口有树液和锯末状虫粪排出,虫粪堆积于地面;成虫啃食叶柄、枝干嫩皮,补充营养。受害植物的木质部常被蛀空,且被害处易感染病害,严重影响其生长,树枝易风折或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雌成虫体长20~35mm,宽8~12mm。雄虫略小,体长20~29mm,宽7~10mm头部比前胸小,自后头至唇基有一条纵沟。触角鞭状,12节,第1节端部膨大,第2节最小,第3节最长,以后各节渐次缩短,自第3节开始各节基部均呈灰蓝色。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1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1节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1较尖锐的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光滑无颗粒状突起,这是与星天牛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翅面上各有大小不同的由白色绒毛组成的斑纹20个左右。头部和体腹面被银灰和蓝灰色细毛。腿节、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

卵:长约5.5~7.0mm,乳白色,长卵圆形,两端略弯曲,孵化前变为***。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取食后淡红色,头部呈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55mm,头宽约5mm,体略带电影。前胸背板后半部有1个凸字形褐色斑,中间被体色分为二。

蛹:长30~36mm,乳白至黄白色。触角末端卷曲呈环状,第8节背面有一向上棘状突。

发生规律

在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矿区1年或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小幼虫越冬者3月下旬开始取食;老熟幼虫越冬者5月初在蛀道上端筑蛹室,约20天化蛹,蛹期20天。羽化后成虫在蛹室内停留约10天,开始咬一个直径约10mm的洞羽化外出,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成虫出现盛期,8~9上、中旬为末期,但成虫出现期可到10月中旬才结束。成虫飞翔力弱,经2~3天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产卵期长达2个月,每雌虫产卵30粒,卵产于直径4cm或更粗的枝条及树的各个部位。雌虫产卵前,咬刻槽,卵产于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每刻槽内产卵1粒,有的无卵;产卵后分泌粘液以蛀屑堵塞孔口。卵约10天孵化,9月后产的卵以初孵幼虫在卵壳内越冬,到第二年才能孵化。初孵幼虫取食产卵刻槽内腐坏的韧皮部,2龄幼虫取食健康树皮及木质部,在木质部中蛀道先横向稍弯曲,后向上钻蛀,蛀成近“S”形或“U”形的坑道,褐色粪便和木屑从蛀孔排出。此虫疏林比密林、林缘比林内、立地条件差生长衰弱比健壮树为害重。天敌有花绒坚甲,一般寄生率40%,高可达60%。

防治方法:

(1)杀成虫是防治的根本,成虫补充营养活动期,人工捕杀成虫,喷施8%的绿色威雷300~4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在天牛羽化盛期,也可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树干,每15天喷1次。

(2)6~8月,是光肩星天牛产卵高峰,这时应向树体喷洒辛硫磷200~300倍液,条件允许下,每10天喷洒1次,可有效地灭杀刚孵化的天牛幼虫。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活动期,可用50%杀螟松乳油喷树干或涂胶泥。

(3)对遭受光肩星天牛为害较重的法国梧桐,应采取果断措施,把受害树枝截掉,并在截枝虫孔处做注药处理。施药时,需注意药流出才能停止注药。然后立即用粘性泥土封孔。

(4)在规划设计中,注意树木混合栽植,避免单一树种遭受同一种天牛的为害,减少光肩星天牛的为害与扩散。

(5)树木注干,采用吡虫啉乳油,按树胸径每1cm注射1mL的量注射。

光肩星天牛的发生特点是什么?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为害杨、柳、糖槭、元宝枫、榆、七叶树、悬铃木。在“三北”防护林及华北平原绿化区广泛发生,严重为害杨树、柳树。受害的木质部被蛀空,导致树干风折或整株枯死。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已被证实为本种的同物异名。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4~40毫米,体黑色,有光泽。头部比前胸略小,自后头经头顶至唇基有1条纵沟,以头顶部分最为明显。触角鞭状,自第3节起各节基部呈灰蓝色。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1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1节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1刺状突起,鞘翅上各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或乳电影毛斑约20个,毛斑大小、形状、位置、数量变异较大。鞘翅基部光滑无小突起。身体腹面密布蓝灰色绒毛。腿节、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卵 乳白色、长椭圆形,长5.5~7毫米,两端略弯曲,将孵化时,变为电影。幼虫 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取食后呈淡红色,头部呈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带电影,头部褐色。前胸大而长,其背板后半部较深,呈凸字形。蛹 全体乳白色至黄白色,长30~37毫米;附肢颜色较浅。
【生物学特性】
1年1代或2年1代。卵、幼虫、蛹均能越冬。成虫5月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至10月上旬仍有个别成虫活动。成虫白天活动,以8~12时最为活跃。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杨、柳等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补充营养后2~3天交尾。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和产卵,产卵前,成虫先用上颚咬1椭圆形刻槽,然后将产卵管插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后分泌胶粘物封塞产卵孔,每雌平均产卵约32粒。从树木的根际至3厘米粗的小枝上均有刻槽分布,主要集中在树干枝杈或萌生枝条的部位。成虫飞翔力不强,易于捕捉,无趋光习性。雌虫寿命14~66天,雄虫3~50天。卵期在6~7月,一般为11天。幼虫孵出后,开始取食腐坏的韧皮部,排出褐色粪便。2龄幼虫开始向旁侧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并从产卵孔中排出褐色粪便及蛀屑。3龄末或4龄幼虫在树皮下经取食约3.8厘米2后,开始进入木质部为害,排出白色木屑。起初隧道横向稍弯曲,然后转向上方。隧道随虫体增长而增大。隧道长3.5~15厘米,平均9.6厘米。一般木质部的隧道仅为栖息场所,幼虫常回到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粪便随即排出隧道,所以被害树干、树皮呈掌状陷落,其面积达120~214毫米2,平均166毫米2。每头幼虫可钻蛀破坏约10厘米粗、12厘米长的一个材段,或相当的一块木材。
光肩星天牛对林木的严重为害,是其种群连续为害的结果。在河北省,其1代的最终存活率约为17.78%。由于虫道集中分布,常使树干局部中空,外部膨大呈长30~70厘米的“虫疱”。树上“虫疱”的多少与林木被害期成正相关。连续受4代天牛为害的林木,树干上常出现1~2段“虫疱”;受6代天牛为害的林木,树干上呈现2~5段“虫疱”;如受害时期再长,则树木的枝干上“虫疱”累累,小枝稀疏,树叶凋零,材质低劣,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受到严重影响。
天敌主要有大斑啄木鸟和花绒坚甲,对该天牛的发生和为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